马爱马,这是你养的花么。花,马爱马养你,好意思死么。
谢馥春——谢馥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啦。
谢馥春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吧?并且郁郁葱葱,香艳至极。许多年前,有个女演员叫王馥荔,所以说谢馥春是人名也说得过去。
和谢馥春邂逅在烟花三月,我终于实现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梦想。据说,这是多少古人的人生理想。我更喜欢的方式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又庸俗又飘逸,又有钱又有闲,又显摆又雅致。
事实上,谢馥春是一种化妆品,并且是一种老牌化妆品,成立于道光十年,也就是说她历经三朝而屹立不倒。
同行的男女涌进谢馥春的临街小店,未婚的给女朋友买,没有女朋友的给老妈买,已婚的给老婆或情人买,女人们首先给自己买,然后惦着给女伴们买。总之,那个小店总是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她家的店员,高傲到不耐烦。人多时,真是收钱收到手软。
而她家的东西,经典的有,鸭蛋粉,头油,胭脂,香包。招牌是传统工艺纯天然。女伴买了桂花头油,装在小瓷瓶子里,像鼻烟壶。现在已经想不出桂花头油有什么用处。记得上初中时,剪了一个日本童花头,理发师给上了许许多多的头油,那种头油有着浓重的腥气,镜子里望上去脑袋很是沉重。这一妄自给自己头发作主的行为招来父母严重的责骂,那时候,我知道,我对自己的脑袋是没有自主权的。多年以后,我理解,那是我们长大的开始,并且是对父母公开的忤逆。父母内心深处是不愿孩子长大的,孩子长大的过程对他们来讲,也许是一种恐惧,一方面他们恐惧自己的老去,另一方面恐惧孩子的离去。
鸭蛋粉是说形状的,就是把香粉做成蛋形,再装在一个椭圆状的纸盒中。而香包,内心小小地鄙视了下,香囊是不精致的机绣。当然,现在还有谁配带女子在春天里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荷包呢?
主角隆重出场了。是胭脂。她矜持地住在青花小瓷盒里,是浓重的娇艳。我像个煤老板那样豪阔地说,来二十盒。——不好意思,狐朋狗友多,且大多出没于职场,调朱弄粉的少,见面多为风尘色。
胭脂是花朵的青春,同时也是花朵的疼痛,——把一种叫“红蓝”的花朵放在石钵中杵啊杵,淘去他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女子用来妆面,是完美容颜的点睛。红蓝花生于焉支山,此山又名燕支山、瘀氏山、胭脂山,是曾经的匈奴人的地盘。
我们也许不是喜欢谢馥春,我们喜欢当户理红妆、对镜贴花黄的自己。谁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古人呢?
《胭脂》还是《聊斋志异》中的篇目,当然也是一个绝色女子的名字。年被改编成黑白电影,年再次被改编成电影。
《胭脂》还是摇滚歌手吴虹飞年的专辑的名字。
电影《胭脂扣》里,住着一个终于放弃爱情的女子。报社记者遇到一位前来登寻人广告的女子如花,无意中发现冷艳女子原是鬼魂,50年前,她是红牌妓女,结识了十二少陈振邦。已经谈婚论嫁,无奈身份悬殊,陈家极力反对,两人以胭脂扣相约,一起吞鸦片殉情。如花在地府找不到十二少,便到阳间找寻。兜兜转转之际,得知当年十二少被救活了,如今卑琐地活着。如花伤心欲绝,把胭脂扣还给十二少,回到阴间投胎转世。梅艳芳的如花,张国荣的十二少。
而师太亦舒写过一本小说就叫《胭脂》,主人公是一家三代女人,而那个叫之俊的女人说,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就是我的归宿。
她给她家的女人们买胭脂:
我忽然发觉
女人
不论什么年纪
什么身份
什么环境
什么性情
什么命运
什么遭遇
生在一千年前
或是一千年后
都少不了这盒胭脂
她还发现了慨叹:噫,胭脂是女人的灵魂呢。
(给握美杂志的专栏旧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
水伊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