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以传奇之法志怪时,会“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故在《聊斋志异》中有许多故事中涉及到了神境(幻境)与人境(现实)的时空差异。这里的神境在《聊斋志异》中集中表现于仙境、鬼界亦或是其他有别于真实现实的鬼神世界。蒲公在其笔下叙写了较多有关神境的故事,如《仙人岛》《续黄粱》两篇都表现了蒲公对社会现实中名利官场的不满,且故事中人物在神境与人境中不断折返,但具体故事中的时空差异造成了小说不同的艺术效果。
从时间角度看,《仙人岛》中“屡冠文场、心气颇高”的王勉为道人所引欲将其“拔出恶浊”引入仙境,落入仙人岛。数月后王勉以亲老子幼回到家乡,至家,始知母与妻早已亡故,惟有老父尚存。蒲公设置凡人偶入仙境的情节,此篇中人界与仙界中时间共同进行,甚至仙界时间快于人间时间,故凡人返回人界时已是时过境迁,人事全非,因而感慨颇多,使得“自分功名反掌”的王勉“撝抑过于平时”,且“王初归时,尚有功名之念,不恝于怀”,但听闻家中境况时,沉痛大悲,生发出“富贵纵可携取,与空花何异”的感悟,最后不问功名。而《续黄粱》一文中曾孝廉只是小睡了一会儿,在梦中却已历两世,他这场“幻境”奇遇并没有像“黄粱梦”中卢生那样大富大贵,寿终正寝。曾孝廉的梦醒伴随着巨大的痛苦,荣华富贵转眼消散,“幻境”中各种人生苦难令他知痛而知危,知荣辱利害,醒后丧气而返,对于台阁之想也由此淡化,最后入山不知所终。此故事中幻境时间仍在进行,现实世界却处于静止状态,幻境中的大起大落使得“心气殊高”且有宰相之志的曾孝廉回归现实后冲淡了台阁之想,弃绝功名。两文中都写凡人入仙境,《仙人岛》中王勉返回现实后,因“仙境时间快于人间”的时间差遭受了巨大痛苦,而《续黄粱》中的曾孝廉虽于幻境中大起大落,却因“人界静止”,虚惊一场,最终隐于山林获得救赎。蒲公巧妙运用仙界与人界的时间差异,使得故事获得了不同的表达效果。
从空间上看,《仙人岛》中王勉两次上岛,蒲松龄先是设置了一个梦幻色彩浓郁的仙人岛,接着又设置一个现实气味浓郁的仙人岛,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第一次是道士引导其进入“重楼延阁,类帝王居……弘丽无比”的神仙岛,第二次上岛是因海上风暴,跌入海中,被采莲侍女救助入仙人岛,与岛主女儿成亲。故事中两个仙人岛,看似“一幻一实”,实则都为仙境,蒲公将神仙岛置换成了一个美丽而富有现实性的空间,回归人间后,幻境依然存在,幻境中的仙女芳云与荣华依然落实于人境之中,蒲公模糊了现实和幻境的界限,幻与真合二为一。《续黄粱》则不同,此故事中的神境是嵌套的,一层神境是曾孝廉的梦境,二层神境为阴间(鬼界),三层神境为转世投胎后的“现实”世界,二层三层神境在一层神境之中发生:高僧巧设梦境,令曾孝廉在梦中经历了从官运亨通到嚣张跋扈、为非作歹,再到被弹劾发配,遭遇强盗杀掠;在阴间受尽刀山油锅酷刑;被冥王判去投胎后成了乞丐的女儿,嫁人后不仅遭受悍妇的欺凌更卷入杀夫命案,被凌迟处死。痛悔之时方大梦初醒,受禅院老僧点化后淡薄名利,隐去山中。该故事中,曾孝廉不断进入新的神境之中,但其中种种境遇并未落实于现实,在曾孝廉醒后,一切都并未改变,只有主人公心境发生改变。蒲松龄通过多层神境空间的构造,将人物与叙事转圜于真幻之间,营造出“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的氛围,且在真幻的不同中揭露主题。
可见,《聊斋志异》中蒲公巧妙设置神境与人境的时空关系,将社会现实转移到神境空间,或借神境空间中更为荒诞的情境来反映现实,表现出高超的时空艺术,在区别了真幻世界的同时,又让这两个空间保持了真实的交流,空间得以交叉。
苏州大学届文学考研全套资料已更新完毕,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现当代文学笔记(猜中原题版)古代文学笔记(通用版)文学理论笔记(划重点式)外国文学史笔记(考点归纳版)苏州大学文学基础综合+评论写作(——年)答案解析版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真题预测古代文学考研作品选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质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