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3月8日。
前些天收到一条读友发来的私信,内容大意是想提升自己,让我推荐这类的书。这条私信和以往很多条内容类似的私信一样,我想来想去,都无从下手。然后昨晚我忽然有了一点概念,那就蹭一下今天这个节日的热度,推荐几本书,然后我聊一下我选书的原则,跟大家分享。晚点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自己选书的方法,写在留言里,我可以从后台放出来,各位自取所需。
下面是条出来的几本书。
1,《向前一步》By谢丽尔·桑德伯格
2,《直面挑战》By卡丽·菲奥莉娜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成功的职业女性。先放她们的书不止是应三八节的景儿。
大概五年前,我曾经借小说人物讲过这么一段话,身为女性,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成绩,往往要付出比男性多很多倍的努力。这是当时的现实,也是我的真实感受。五年后这个状况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改变,女性要获得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仍然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难。也许有人会认为事实上比起五年前,甚至更早些时候,现在的环境对女性而言更恶劣,条件要求的更苛刻,有这样判断未为不可。就在几天前,看到有篇文章提到在一个节目里,同样是在创业期的CEO们,主持人在问及男性的时候都是问他们的公司规划、产品卖点,而到了唯一的女嘉宾那里,问的问题就成了“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是不是不公平?是的。
所幸的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女性在为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克服各种不公,尽自己所能实现职业理想。向这样的女性表示敬意。
3,《只有医生知道》By张羽
这是一套书,应该有三本,另外加一本精华本。实际上我只看了前两本。推荐这套书第一是因为张医生写得很浅显易懂,而且富有趣味性,第二是希望身为女性的我们能够多了解一点医学知识,更加爱护自己。
4,《大好山河可骑驴》By王这么
5,《中国艺术演讲录》By福开森
6,《中国古代物质文化》By孙机
这几本书是去年到今年慢慢读完的。这是举几个“栗子”,表示应该怎么将就自己的情况来选书。就我自己的中文水平和中国古代艺术文化修养来说,这类的书足够我消化一阵子。像我古文是非常弱的,我从《大好河山可骑驴》那里感受下宋朝文人的生活,会觉得比去啃诗词、啃古文要有兴趣得多。而如果你对诗词有兴趣,古文底子也好,或者仅仅是有兴趣去提升自己这部分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则可以读那些研究性的、内容更深更广的书。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读《史记》。还没读完。她的书上密密麻麻都是笔记,随读随写。我很羡慕也很佩服,但是我目前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兴趣。我会选自己喜欢的也比较容易能够读下去的书。
对我来说阅读的兴趣是第一要务。在我有兴趣的领域,我会广泛阅读。这个方面可没有高低之分。比如我对理财有兴趣,自然会选这方面的书。或者我对心理学有兴趣,就会挑几本入门书。
实用主义是另一方面。我相信我们大家在学生时代都是有大把时间去读自己有兴趣的书的,而工作之后,慢慢就变成什么书要用读什么。比如我今年要考哪个职业资格证书,今年主要就读这类了。这是学习,也是阅读。对保持自己职业素养进行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因为这种实用主义看低这类阅读。我写《忽而至夏》还要读好多法医学教材呢,写完小说,我大约还能剩下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很好,就是希望不必用到。
以及阅读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觉得阅读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快乐的,去读。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找书的比较简单的方式。大家都知道的“豆瓣读书”功能是非常好用的。输入书名,能清楚看到这本书的信息,有试阅读章节,能大体看出这本书的质量,以及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口味;有书评,可以了解下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书评要细看,要筛选,要甄别,免得落入“书托”的套路。新人新作可以参考他在豆瓣的文章。很多红人结集出版,书的质量参差不齐。但从他平常的文章大体能看出水准,喜欢再下单。然后,这本书的页面会有相关书籍的推荐,比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书籍、同一主题的其他书籍。这是个寻找到富矿的好办法。富矿找到了,怎么筛选,就靠我们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了。
另有一个方式是找书单。到年末好多人包括阅读、出版相关公号都会出一些年度书单,对过去一年的新书做一个总结。这部分里头挑几本有兴趣的去读,这也是比较省力的方式。再有一个比较省力的方式,是一旦发现了一个好的作家或一本好的作品,即可做深度阅读。而且年末书单,除了年底出版的,一般来说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了,值得推荐的才推荐。当然这是指良心推荐,平常多注意某些严谨学者啊靠谱作家的微博或公号吧。这儿我也小小吐个槽,虽然这几年纸版书的市场比较惨淡,但好书还是层出不穷的。年末那什么“十大”影视剧和电影真是吐槽都吐不过来。私以为这类推荐有“前三”“四大”就可以了,不用非得“十大”,多半都是凑数掺水了。不过书单么,也不排除排在最后那一名的才是自己最有兴趣的。好不好,值不值得读,还是看自己本身。
然后还有几个原则。
第一不急着读太新、太热的书。还是以豆瓣为例,我想说的是“新书速递”那部分的书,谨慎下单。至少在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之后再看。不然你买到读到烂书的可能性很高。因为新书上市的前几个月是各种套路运营发力最猛的阶段。当然你对作者很信任很了解的情况下则例外。一般来说,“等一等”有时候是可以避雷的。
第二,没有书可读的时候,读老书去。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之作,多则经过数百年的读者筛选,少则几十年,要相信一代代读者的阅读口味筛选过后存下来的,必然有它的生命力。比如《三国演义》,比如《红楼梦》,比如《聊斋志异》,比如《唐诗三百首》……这些都是“一生都读不尽”的书。当然也可能是“一生都读不进”的书,也没有关系。好书浩如烟海,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三,读书视野要开阔一点,不限于读某一类、某一国的书。某一国特指中国。如果选你信任的出版社的信任的译者翻译的好的译著,你会发现像是打开了一扇风景很不同的窗。如果能阅读原作就更好。
第四,读书尽可以随时随地,不必拘泥形式。电子书可以,纸质书也可以。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大概并不需要特别的仪式,可有时候,也不可否认,我们需要阅读的仪式感带来的满足。比如阳光明媚的周末,在光线充足的阳台上翻开一本书,比如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红泥小火炉伴着,煮一杯香茶,翻开一本书……怎么都好,只要觉得身心愉悦。
以上几点,其实就是在寻找我们的阅读口味和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口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改变不可避免也会改变。但它会指引我们找到当下最适合你也是最能让我们快乐和满足的书籍。
说真的,凡是有人来让我推荐几本书,我都有点儿发憷。这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之前也说过,要给人推荐书,前提是对这个人有所了解,我晓得哪一本书是好的,而这种好对方应该也能领悟到,不然就是失败的推荐。我自己这几年读书相对来说范围比较狭窄,很难给出合适推荐,所以我就聊点儿自己选书的思路,方式和原则。
我相信你们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欢迎跟我分享。
今天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了,有词不达意的地方见谅,最后还是回到节日主题来。
3月8日这天,从前,也就是我还在年纪小的时候,只知道这是个节日,而且它只被称呼为“妇女节”,感觉是个属于工作着的成年女性的节日,也会有个听起来很霸气、感觉会很光荣的称号专门在这天颁发给杰出的女性——“三八红旗手”。
至今我还没能获得这个或者类似的荣誉……好像应该更加努力才对。
希望每个人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都能获得自己应得的回报,比如劳动所得,比如成就感,比如荣誉,比如尊重和尊敬,以及其他很多很多,不能用物质衡量的东西。在生活中也一样。
那么,祝生为女子的你,节日快乐。
生为女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们努力经营自己,是让自己能够过好每一天,过好这一生,以健康,美丽,充实,富有,满足的姿势。
最后我也衷心希望有一天,这世界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这样的一个节日便会成为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而不是到这一天人们才觉得应该尊重女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