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一烂柯人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2/14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围棋在东晋被称为“坐隐”、“手谈”,道出了围棋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至北宋,又有徽宗所言“忘忧清乐在枰棋”,围棋又称“忘忧”;烂柯传说流传,围棋又有“烂柯”之名。看看烂柯的故事,从中可以细品出坐隐、手谈、忘忧、烂柯。这四个词,正是围棋文化和中国文化精

神暗合的地方。二童子本为仙人,而中国的隐士高人常常被以仙人来看待,那些人总是有限些仙味道的,对局间,只有棋局凸现,而无人事纠纷,是故坐隐。童子坐弈不语,全凭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谓手谈。世间苦乐全在棋局之外,童子不晓,王质不觉,所以忘忧。一局未竞,世易时移,斧烂柯矣,世间千回百转,竟然不如一局棋的时间长,故言烂柯。

实际上坐隐、手谈、忘忧、烂柯所用的典故均是两晋时期的言谈作品,坐隐、手谈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忘忧出自《晋书.祖逖传》,烂柯出自晋人的《志林》。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那个时期的围棋已经登堂入室,在理论上、地位上、棋艺上均有质的提高,并在那些名士中广为流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大行其道,道教开始创立,佛教逐渐兴盛,这不能说是巧合,而是在那样哲学背景的影响下,围棋、围棋的别名、围棋的传说、围棋的故事正是这些思想文化表现的必然产物,并且与玄学,也就是道家的关系极其密切。并且以此为发端,在三者得影响下,向后一直传延着并发扬着其文化精神。

比如围棋被称之为坐隐,正是道家所崇尚隐者风范。道家的代表人物杨朱,逃离人世,遁迹山林,正是一位隐者,老庄的行为,也和隐者相去不远。玄学包含着道家“道可道,非常道”的精神,实际上就是道不可道,只可暗示。庄子曾说,“道不可闻,闻非闻也;道不可见,见非见也;道不可言,言非言也。”不闻之闻,不见之见,不言之言,这就是道家哲学的表现方式,他们不给你精密的论证,严谨的推理,只给你比喻、隐语,让你自己去悟。就像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他忘言了吗?没有,因为,真意自在心中,无需言出。这就是魏晋的名士风度,不言自言。阮籍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他本人对于围棋的侵淫极深。《晋书.阮籍传》有载,“籍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围棋,在魏晋名士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了,而是一种哲学活动,悟道活动,对弈折射出他们的生命哲学,也表现着他们形而上学的苦涩悲凉的思索。围棋黑白二子象征日月阴阳昼夜;圆形棋子象征天象苍穹,棋盘四角可比地象四方;棋局搏杀,沧海桑田;棋盘胜负,世事纷争;诸如此类种种,皆可拟世事,让人自己去悟道,去品世。

赞赏

长按







































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国庆送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