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未春日 柳泉自题
以书会友
开篇,作者即把他的创作《志异》与屈原之赋《离骚》、李贺之作诗歌相提并论,指出:“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接着自己的作品:“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这是两句写的是非常有意思。
蒲老先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作品《聊斋志异》与屈原之赋《离骚》和李贺所写的诗歌相提并论?就是因为历史上的屈原、李贺与千百年后的蒲松龄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屈原、李贺都是生活在君主昏庸、奸臣作乱的内忧外患时期;他们空有一颗为国捐躯的忠心和出污泥而不染的伟岸品格,可是终不能为世所用,只落得愤恨,凄凉。蒲老的一生也正是这样。他处的明末清初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激烈尖锐。蒲老的理想和抱负与神圣的节操正与屈原、李贺相通。在书中,蒲老虽然对昏庸残暴的清廷统治者和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作过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说接近于全盘的否定,可蒲老并非不切切盼望这个统治集团和社会现实能清醒过来,他想为国出力。正如后来的曹雪芹一样,蒲松龄是切望补天却时运不济,被弃置于青埂峰下的。千百年前的屈原、李贺於不能尽忠报国,都不能已地把全付心血诉诸笔端,借作赋、排遣郁结,同时也在上感君王,下启臣民,仍存一丝治安保国的乞望。这从《聊斋志异》以及其他更多的诗文著述中看得很清(蒲老也是一名著名的诗人)。在创作方法上,历史上的两位诗坛泰斗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笔调;他们虽则直面惨淡的人生,却对现实人生进行大胆地改造制作,点染幻化,借助美人香草、牛鬼蛇神铺写现实,寄寓他们对恶的批判与对美的憧憬。用得着鲁迅赞扬《史记》的一句话,正是“无韵之《离骚》!”既然如此,蒲老把他的创作《聊斋志异》与屈原之赋《离骚》、李贺之作诗歌相提并论,先后类比,就是十分自然而且极其的当的了。
这两句话,值得玩味的还在“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这句话不过是说:历史的长河中,在整个文学史上,作家、诗人们抒写个人性灵,不检选别人爱听的去吟唱,是由来已久的。深入地看,它在说明《聊斋志异》的创作其实也是如此。值得注意者在,蒲松龄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文艺学的重要课题,即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诗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偏正主从的关系问题,也即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蒲老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前者主,后者次。《志异》的全部思想内容无不表明了这一点。蒲氏著述中有关文艺理论问题的论述不多,这段话就弥足珍贵。
蒲松龄为什么从他的艺术理论到艺术实践,都要强调“自鸣天籁,不择好音”?这在前文已有提及,但切实说来,还与他的科场失意、家境贫寒以及在此等社会地位中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洞察、感受与研究直接有关。“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正是对自己的贫寒生活与微末的社会地位的形象地概括,也写出了他创作《聊斋志异》时凄凉苦楚的心境与情怀。其主导因素是科场的失利。
从布局上说,《自志》这样开头,确是奇思妙想。一开头,就把读者的情思牵回到一二千年前的历史风云中,读者眼前会浮现出“披发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的形象,也会浮现出李贺“长命不犹”却又诗心如鬼的幽愤情态。在转入对《聊斋志异》创作的有关情况的叙述以后,读者自然会把历史上这两位伟人同眼前的作者蒲松龄联系起来,前后比照,从而为阅读《自志》乃至《志异》找到一条主旋律,可谓一锤定音。明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自志》的起笔,让然眼前一亮。
文章的中腹,太过缜密,不做多论。不过结尾处不可不说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
“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康熙已未春日。”
到这里,可以说蒲老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极度悲愤地给自己的创作《志异》下了两句断语:自己是受了霜惊的寒夜鸟,意欲附上树枝,无奈树体无温;自己是一个月下哀鸣的秋虫,月光如水,清气逼人,只能偎在阑边篱下,自鸣而暖身。谁是他的知音呢?唯独掩埋于青林黑塞,即九泉之下的鬼魂了!这树与月,正是高高在上的清廷统治者;寒雀、秋虫是自怜之词更代表着劳苦大众!
《自志》全文仅三百七十七字,包罗这样丰富精深的内容,震撼无比。文体骈体,对仗工稳,用典恰切,却又朴实凝重、生动鲜明,如泣如诉。细心揣摩,不难得其三昧。
编辑
℃小圆
制作
℃小圆
℃小圆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