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高玉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6/13

作者高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金华)。

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白话报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白话报纸中的白话文更多是方言、口语,层次很低,通行局域,不具有统一性,它们对于五四白话即现代汉语的建构作用非常有限。相比较而言,期刊特别是小说期刊层次比较高,语言更规范,情感和思想表达更加丰富,更能够代表正统的白话汉语,也更能够代表书面化的白话,对五四白话更具有借鉴意义和建构意义。那么,清末民初的期刊白话文具有什么特点?普及的情况如何?对五四白话即现代汉语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回答这些问题。

“报纸”和“刊物”在今天区别非常明显,前者是散页的形式,后者是书籍的形式。但在近代,二者的区别不是很明显,概念也比较模糊,大部分冠名为“报”的都是报纸,比如《强学报》《白话报》,但也有少数冠名为“报”的实则为期刊,比如《时务报》以“册”为计量单位,每册厚达60多页,装订成“书”。《译书公会报》也是标“册”,装订成“书”,每期厚达80多页。《民报》其实是标准的期刊,每期厚达多页,完全是按照书籍的方式装帧。《清议报》也是期刊,每期厚60多页。本文所说的期刊是按照当今的标准区分的,即装订成书籍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杂志。

但期刊与报纸更重要的区别则是内容上的,一般来说,报纸比较大众化,以新闻为主,语言上多口语,使用方言、俗语等,作者多为新闻记者或“报人”,以普通民众为读者对象。而期刊则相对高雅,以思想文化为主,语言上虽然也用白话,但这种白话多为古白话和官话,相对方言俚语来说是“雅言”,作者多为学者、作家,思想文化领域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以文化人和文学爱好者为读者对象。所以,期刊白话文更具有书面性,对后来的现代白话即现代汉语的建构具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从载体的角度来说,白话报纸是主体。白话报纸主要使用白话,很少使用文言。也有一些白话书籍,包括白话教科书、白话宣讲书、白话翻译书等,但白话书籍中的白话多为古白话,延续《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传统,也即“半文半白”之白话。白话书籍也使用口语白话,现在看来,清末民初时期的口语白话在理路上非常符合现代白话精神,和现代白话也非常接近,理论上应该对五四白话有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不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流行范围非常有限,比如陈虬《新字瓯文七音译》这样的书仅在浙江温州流布,王照、劳乃宣的“简字书”虽然发行量比较大,但读者更







































白癜风能治好吗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