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已经进行了两期的《复活》的讲座。每次听完我都有新的感悟。
复活,就是死而复生的意思。旧的生命消亡,新的生命诞生,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就像世间的植物,进入秋冬季节,就会枯萎,春天来临,就会重新萌发,欣欣向荣。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于植物,复活是一种生命的现象。但对于动物和人类,生命只有一次,不能死而复生,重头来过。
托尔斯泰的《复活》,写的不是一个人生命的死而复生,而是一个人精神的死而复生。玛丝洛娃在流放的途中遇到了革命者西蒙松,两个人真心相爱,她从以前的堕落中走出来,获得了新生活,有了新希望,这是一种复活。涅赫留朵夫在赎罪和忏悔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卑鄙和龌龊的一面,他决心洗心革面,摈弃自己内心的肮脏和堕落,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这也是一种精神的复活。
我在另一本小说里,也同样看到了一个人的复活。那就是《一个人的朝圣》。主人公哈罗德六十五岁退休。他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连欢送会都没开。他的一生默默无闻,妻子与他内心疏离,儿子抑郁投海自尽。他感情麻木,每日按部就班,平凡的跟没活过一样。
让哈罗德产生改变的是一个二十年没有联系的朋友的来信。这个朋友叫奎妮,她得了癌症,写信向哈罗德告别。哈罗德突发奇想要步行去贝里克郡看望奎妮。他一生中从没出过远门,除了工作家庭,从没去过太远的地方。从来没自己决定去做一件不理性或是疯狂的事。步行去看奎妮这件事是他做过的第一件自己做主并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凭借这一个简单的信念,相信奎妮会等他,而活下去。哈罗德用了八十七天,从英国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到了贝里克郡奎妮所在的临终关怀养老院,完成了他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在这八十七天里,他经历了太多的内心变化,他重新认识了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以及他的人生。他仿佛在一步一步的行进中,从以前按部就班的状态里走了出来,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