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七彩黑林河畔,耀祖老汉的一生helli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7/13

年的某天,得知耀祖老汉过世的消息时,老汉90岁与世长辞,相玉感慨良久……七彩黑林河畔,耀祖老汉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老人诗性又坎坷的人生映射在他留下的余首诗词中。本文是年秋,相玉采访老人后写的,推荐大家来认识大通县的老一代文人——李耀祖。

七彩黑林河畔,

耀祖老汉的一生……

图文/相玉

1

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林镇下浪加村84岁的土族老人李耀祖的个人诗集《七彩黑林河——耀祖诗集》问世。

《七彩黑林河——耀祖诗集》收录了李耀祖老人自年至年创作的各类律诗、长短句、对联余篇(首),时间跨度达60年,这些诗的内容包含写景、记事、抒情,记录了耀祖老人60年人生岁月的悲欢离合。

2

年8月19日,我们来到位于七彩黑林河畔的多林镇下浪加村拜访李耀祖老人。已经89岁高龄的老人亲自到大门口迎接我们,热情地带我们到家中,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

老人说他年出生于多林下浪加村。孩提时的他聪明好学,得到叔祖父李时若老先生(清末庠生)的赏识,李老先生主动教授耀祖《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四书五经》等经典古籍,成为他的启蒙老师。耀祖7岁(年)开始到下浪加小学读书,一共读了9年,光三年级就读了7年。后来他到西关小学(今大通一中)上学,经学校测试,他的知识水平跟当时的五年级学生水平相当,就直接安排到五年级上课。一些师生歧视并攻击他说:“你才吃了几个焦大豆?就坐到五年级的教室里来?”后来校长肖为邦(塔尔湾地区回族)上国语课时给大家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假期内的工作》。耀祖的作文上交后,受到了肖校长的大力称赞,作文被肖校长用红笔认真圈点批阅,并贴到“揭事牌”上让师生们当范文参考。这件事后,歧视耀祖的师生少了一些。当时马BF手下掌管童子军的马步銮旅长给西关小学赠送了一百把大刀。校长又让耀祖写感谢马步銮旅长的一封信,这封信写出后再次得到大家的赞赏,歧视和攻击耀祖的师生们就安静下来了,甚至有些同学给他买来瓜子、糖,请他帮助完成老师布置的日记、作文作业。

耀祖写于年5月的《桃李》一诗写到了年在西关小学学习的情景。

初夏节令四月天,红白浪漫笑嫣然。

绛帐总角读书日,蔚然文章一少年。

其诗前言中说:“因开大通县会计工作会议,住城关一中,此即当年西关小学旧址也,会后饭罢,徘徊校园,见昔日之蔚然亭犹在,唯匾额新易‘桃李’,抚今视昔,成诗一首。忆年,在此学习,师生新修此亭,各曰“蔚然”。予曾作《蔚然亭记》,脍炙人口,轰动一时。”

两年后(年左右),耀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国立西宁师范学校。当时可以选择“师范部”,毕业后当教师,也可以选择“初中部”,毕业后继续升学。当时的耀祖听取了亲戚的建议选择了初中部。然而师范部的学生有政府供给,包括衣服、伙食等,初中部学生则没有任何供给。耀祖家庭贫困,时时得到一同上学的亲戚刘守谦的父亲(李耀祖的表兄)接济。在国立西宁师范学校读书三年毕业后,耀祖回到了下浪加村,后经旧县政府教育科分配至青山乡佐士图小学当了一名教员。

耀祖写于年秋的《古城台怀旧》一诗,提到了当年自己这段经历:

往事依稀诚堪哀,梦魂犹绕古城台。

绛帐遗迹楼阁美,旧雨他山入梦来。

此诗前言中说:“有人称道古城台之建筑及机关学校住址名称者,忆往事而赋此。少年时曾在国立西宁师范学校就读,地址在安西堡(大营盘)解放后称古城台。”

耀祖说在青山佐士图任教时自己算是一名好教员,全县每年一次的教员考试中,自己、郭永寿等人都是前几名,尤其是作文成绩最好。

3

年,蒋JS号召知识青年参军抗日,在全国招收10万知识青年组织“青年远征军”。大通县参军的就有七八十人,19岁的耀祖怀揣“待等驰马东京道,争献将军酒一瓢”的抗日豪情,也在参军人员之列。他所在的师,驻陕西汉中地区,师长叫杨彬,副师长叫肖劲。期间耀祖等人因文字功底扎实和部队需要,被推荐到四川重庆的“中央警官学校初级干部培训班”学习,还被选定为派驻警官学员。时隔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年8月至10月“国共重庆谈判”时,耀祖以年轻学子的身份到重庆机场欢迎毛ZD等中共领导人。在“中央警官学校初级干部培训班”学习的5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接受反共言论,这令已有些觉悟的耀祖忍无可忍。在重庆期间他又接触了一些共产主义思想。不久,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了“国共双十协定”,挑起内战。看到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千万个追求真理的青年学子一样,耀祖和逊让同乡白如玉随着大批青年向革命圣地延安进发,途中被国民党宪兵抓住并遣送到重庆的青海同乡会。

有一天,重庆的青海同乡会来了一个穿阿卡衣服的人,身后跟了一帮人。后来耀祖才知道国民政府在每个省设一个立法委员,青海省是马步芳的哥哥马步青,还在每个省设一个监(检)察员,青海当时的监(检)察员就是青海来的****。那天来重庆同乡会的正是章***。耀祖当时和白如玉用青海方言交谈被章***听到后,询问他们是青海哪里人?他们向活**哭诉了来重庆求学的遭遇和想继续求学的心愿。了解情况后,章***亲自为耀祖二人书写保举信,保送他们去“国立边疆大学”上学。之后耀祖顺利通过了“国立边疆大学”入学考试,进入国语系专业学习。

这一段经历为耀祖在50、60年代遭遇的人生打击埋下了伏笔。他在写于年10月的《电视剧〈少帅春秋〉观后感(二)》中也表明了自己对这一阶段经历的态度。

电视剧〈少帅春秋〉观后感(二)

看罢《少帅》忆当年,心潮翻滚感万千。

请缨抗日蒙奸计,悔奔渝州与汉川。

此诗后记中写道:“年,响应蒋JS政府号召,参加青年远征军,赴汉中受训。未上前线,而日本已于年8月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后,风闻蒋氏以抗日为诱饵,欺骗知识青年,组织七个师。名为抗日,实为反共储备力量云云。”

写于年的《忆往事》一诗中也提及了汉中、重庆的经历:

投笔抗击日寇,豪气雄贯斗牛。

国家兴亡人有责,爱国岂敢稍后。

也算天子门生,汉上渝州遨游。

石堰寺与弹子石,都属嫡系范畴。

(注:石堰寺在汉中,弹子石在重庆)

作于年冬的《忆汉中》同样是在回忆这一段经历:

抗日烽火国步艰,投笔请缨赴汉南。

纵然未遂疆场志,雄心纠纠平狼烟。

耀祖在国立边疆大学上了两年学,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期放假回家后,家境愈加贫寒的他因没有凑足路费而没能再回学校,又做了教员,被旧政府教育科派到朔北中心国民学校教学。该校原来的校长顾德义毕业于西宁师范,学问特别好,毛笔字也写得好。一年后,顾校长退休,由耀祖担任代理校长。此后耀祖被调到哈州多洛上下乡中心国民学校做教务主任,直到年大通县解放,学校解散,24岁的耀祖回家。

耀祖写于年9月的《重九登高》和年冬日的《无题一首》两诗中表现出遭受打击后对自己的安慰、规劝,还有壮志未酬的感慨失落。

《无题一首》

求名既无聊,不如早归山。

静庵乐天命,云峰访古仙。

《重九登高》

重九登高邱,江天极目游。

气吞白云尾,手指群山头。

香烟烘衫袖,禄马腾帝洲。

为问同来伴,壮志几时酬?

4

年解放后的一天,大通县政府派人来找闲赋在家的耀祖,告诉他大通县第二区区委书记李志明(陕西人)叫他去一趟。耀祖见到李志明后,李志明告诉他区委研究同意让耀祖做区委文书。从此耀祖走上了革命工作岗位。此后他分别参加了大通县的四次“土地改革”运动,每次两个月时间。其中两次在良教乡、一次在斜沟乡、一次在多洛上乡。土地改革期间,因为要写的材料多,耀祖主持并参与起草了好多文字材料。

土地改革结束后,耀祖又回到区政府当了四五年时间的文书。组织看到他的算盘打得好,把他调到了县政府财政科当会计,后来又选送到“青海省财政人员训练班”学习了两三年,毕业后到大通县政府财政科上班。

50年代末,组织安排耀祖等人筹备组建“大通县移民垦荒委员会”,60年代初,撤消委员会并成立了“移民科”,科长李孝成,李耀祖是科员,主管县长是马文良。主要工作是接待河南等地到青海大通的移民,处理移民的有关问题,具体工作由耀祖来承担。

这时候政治运动多起来。因为耀祖40年代参加国民党青年远征军等历史原因,在肃反运动(肃清机关内部的反革命)中,受到了“该员历史复杂,不适于机关工作,令其回家生产”的处分,被遣回家务农。

回到家中的耀祖又在下浪加村当了8年的大队会计。年耀祖以前在区政府的同事赵环到多林公社当书记,他对耀祖说:“你要发挥特长,民族地区的教育需要你,别当会计了,你到藏龙庄来当老师吧!”从此耀祖开始了漫长的23年的民办教师生涯。在藏龙庄做了3年的老师后,下浪加的大队书记带着8辆木车来藏龙庄“接”耀祖,把他“抢”回下浪加当老师。这期间因为掌握着一些财经知识,他还培训了8名会计人员,这些人有的后来成了教师,有的做了会计。

这一段时间耀祖的诗歌中显示了繁重的工作和困难的生活。例如年夏天作的《无题》:

三餐菜汤分外香,胃肠虽饱力弗强。

案牍垒垒恨昼短,腹中辘辘苦夜长。

也有作于年夏天表现自己气节的《无题》:

满园万紫与千红,芍药含笑依墙东。

任尔颜色多娇嫩,莲花高节志不穷。

有在困顿失意中儿子出生的百感交集,如作于年9月的《得子偶题》

韶华虚度已三七,一生经得几忧戚。

尚喜今年得一子,预伏身后千着棋。

也有回家后自己不会种地对家人的愧疚,年秋作的《家务事》:

生平未谙种桑麻,怨命娇妻泪珠斜。

小儿未知争吵意,膝前逗笑慰娘爷。

耀祖在《杂感》(七律两题)一诗中有对自己冤屈的不平和对用心歹毒之人的愤恨,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诗前言中说:“年4月,四清运动结束后,西迁藏龙庄,从此结束会计生涯,当民办老师23年。是年八月搭草屋半间,九月初一日迁新居,十一日生次子青川。”

(一)

生儿迁居逢一时,不惑之年鬓半丝。

乘隙挟嫌怨群小,负空背假辱红旗。

忍借外债抵“脏款”,哭吐冤枉步旧诗。

最恨一二刁毒辈,喷人血口廿年衣。

(二)

青山高住眼望宽,兔必归来论自寒。

窟就三处高枕卧,邻居两户下眼观。

瞬息我忽近白首,安逸儿长等弱冠。

但愿丰岁年年有,舞雩歌罢醉拍栏。

生活困难时期,耀祖先后失去4位亲人,作于年冬天的《悼三弟耀宗》中表现出极度的悲戚。诗的后注中写道:“年生活困难时期,先母、先兄、先嫂共三人相继死亡,年三弟病亡,至此共死亡四人。”

《悼三弟耀宗》(一)

凭棺无语泪满腮,老的却将小的抬。

九年连死人四口,都是我家枢纽来。

(二)

恶病折磨整九年,夜夜呻吟五更天。

临殁应知目未瞑,不见阿兄在床前。

困顿失意,生活困难,令耀祖两年时间没能写出诗作,他在作于年夏日的《无题》中写道:

怪道无诗近二年,缺衣少米几停烟。

晨催夕索债主急,西墙东补内子贤。

扫秕拾粮速嫌缓,洗锅刷碗后争先。

令人最是伤心处,儿童亦解骂旱天。

5

70年代中后期,耀祖还在青海省海西州做过民办教师。时任海西乌兰县中学校长的耀祖的同乡同学吴恒邀请并聘请他到乌兰县中学任教。诗集中写到这段经历的诗共有九首。其中年3月的《海西行》(四首)写出了去海西一路的见闻。

(一)

日月山西水倒流,群峰壁立青海头。

山带直插天尽处,银湖安卧汽艇游。

(二)

野马滩里芨草稠,积雪融化水横流。

破浪急驰车夫勇,颠簸崎岖我心忧。

(三)

驱车直行峡谷中,豁然开朗有州郡。

昔日荒凉不毛地,如今高楼连青云。

(四)

新修铁路万里长,挥汗如雨战士忙。

荒原如今变通途,羞煞前朝历代王。

其余五首诗中分别写到了茶卡中学、天峻县布哈河、海西州巴音河、海西州德令哈的宗务隆公社。

70年代未,80年代初,耀祖的历史问题得到了澄清,处分被取消,沉冤昭雪,作于年3月的《感怀》(两首)表现出54岁的耀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望,再次树立起自信,决心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怀》(一)

红旗飘飘四九年,投身革命志毅坚。

向导亲人建基层,陷落匪窟望凯旋。

一章适阻前进路,六访不读老农笺。

窃喜今世多包拯,鸣冤何须问青天。

(二)

愿为四化献赤忱,天堑隔绝锁重门。

廉颇能饭秦使嫉,屈平怀才汩罗沉。

好客孟尝今不少,弹铗冯驩可献身。

蓝图描绘千万里,红旗指引亿兆人。

后来耀祖还被选为大通县语文教学研究协会理事。90年代任大通县政协委员、常委、《大通文史资料》编委。

耀祖年夏作的《感时事》(两首)抒发了对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欣慰和拥护,同时看到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的光明前景。

《感时事》(一)

拨乱反正谱新章、正本清源费评量。

后继自有俊杰在,振兴中华赛西方。

(二)

责任到人必勤耕,一扫邪气与歪风。

请君多看报上事,富裕庄户日日增。

此后直到年,耀祖诗集中的写景的诗大量增多。说明他晚年安乐,四处游玩,心情舒畅。这一时期成为他的一个诗歌创作高峰期。写成《兰州即景》(年)、《游瞿坛寺》(年)、《登南山凤凰亭》(年)、《京师旅游》(年)、《感应寺赋怀》(年)、《互助天门山即景》(年)、《贵德行》(年)、《河南行诗组》(年)、《江南旅游》(年)等写景抒情的诗。

其中《互助天门山即景》(两首)中写景与叙事相加,十分生动,而此时耀祖已经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

《互助天门山即景》(一)

天门石级步步登,豁然小口望眼通。

寺僧争诉无水电,谁记嘉赛苦修行。

(二)

经堂虽小不寻常,蒲团整洁寺风良。

清泉水甘速解渴,焜锅脆香充饥肠。

(注:嘉赛为西藏高僧嘉赛活佛,曾在互助天门寺修行。)

6

纵观《七彩黑林河——耀祖诗集》,其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除去上文中已经提到的诗歌,还有许多特点。

一是作者的诗中有许多读后感、观后感,侧面反映了作者喜欢阅读并思考,涉猎的图书较为广泛。例如诗集第一首诗《题〈雪鸿泪使〉读后》(年春)、《读〈惜阴轩草诗〉有感》(年7月)、《读〈聊斋志异〉有感》(年秋)、《读〈杨贵妃传〉有感》(年)、《电视剧〈少帅春秋〉观后感》(年10月)、《观看电视剧〈弘一大师〉赋怀》(年1月)。

二是作者无论什么人生阶段,都关心着世界和平,祖国的安宁和统一。例如《斥印度尼赫鲁七律》(年夏)、《闻共和事暂有蹊跷》(年10月)、《哭毛主席逝世》(年9月)、《参加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大会有感》(年1月)《感怀》(年10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口占一首》(年10月)等等。

其中《感怀》(两首)前言写道:“读报见叶剑英委员长对台湾回归祖国五条方针,并王剑萍先生诗一首,感赋两首”

《感怀》(一)

物换星移几度秋,多少黑发变白头。

目送东流千江水,心怀南岛万里舟。

念家有情吞声泪,思乡无语倚高楼。

伫看国共合作日,甘苦共尝建神州。

(二)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同照两地人。

日月潭边游子泪,江河源头慈母心。

瀚海尽辟工矿地,戈壁遍布楼厦城。

寄语征人归来早,振兴中华福苍生。

这些诗作中,有一些直接写到了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感想,如《游祁家寺庙会》(年)、《决算分配后感怀》(年冬)、《题烈士陵园》(年4月)、《教师节有感》(年9月)等。

《游祁家寺庙会》

“宗教改革,寺僧遣返回家。”(前言)

年年此会照样开,僧舍萧疏古寺台。

历劫番僧今何在,当年秀士犹自来。

三是作者有大量写人的诗稿。包括教育子女的《示川儿》、悼念亲友的《悼三弟耀宗》、《满成兄逝世有感》等,还有写友情的《赠别安永祥先生诗一首》、《贺马进杰回故乡》等,还有写给住院时护理作者的护士的《赠王生梅护士》等。

四是诗集中有三首诗表达了作者曾经想成为一名医生的理想。一首是作于年的《欲学医》、另外两首是作于年4月的《遣怀》。

《欲学医》

三十相伴都是字,半生吟哦无一诗。

更欲弃儒学医理,救世苦心有谁知。

《遣怀》(一)

努力年来学岐黄,抱书耕耨太匆忙。

回春自有医国手,“名陆”还需岁月长。

注:陆游诗:“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此即“名陆”出处。

(二)

抛却诗书与五经,田园相伴月与星。

文章到底知何用,汤诀歌吟大小青。

注:大小青龙汤,中医处方之最简易者。

五是诗集中有多篇对大通家乡风景的歌颂。早期的如《逊让行长短句》(年)、《青林山之歌》(年)、《五到青林山》(年)等。其中作于年秋的《咏老爷山》写出了家乡大通老爷山的险峻之美:

《咏老爷山》

刀削斧凿老爷山,一峰突兀插青天。

身经多少兴亡事,虬松古柏总依然。

六是作者以对联形式暗讽无德之人,表达对自己教师工作的自豪,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既辛辣幽默,又工整对仗。

如:讽无学者:

笙歌嘹亮,岂知南郭吹假芋。

珍宝琳琅,谁料鱼目混真珠。

又如:无事闲聊着每日布满巷口,似与予寻衅,愤赋此联。

群犬布巷口,大恶狗,金丝狗,哈巴狗,狗虽多,何损于我。

桃李满山川,教职员,公务员,科技员,员不少,都敬其师。

耀祖老人现在居住的宅院门前,一幅老人今年春节亲笔书写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科学似花香千岭,

政策如春暖万家。

7

耀祖老汉在《自嘲吟》一诗中流露出自己在诗词写作中的谦逊与苦闷:

西大山人自好诗,平生却无一好诗。

读书千卷不合时,闲居陇亩无人知。

亲友们能收集整理出老人60年来的诗作,并结集出书,已经相当不易,这不但是圆了老人一个诗人梦,更是对老人坎坷传奇一生的总结,是对老人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传承发扬。

通过年近九旬的李耀祖老人和他的诗集,我们看到了大通地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这也是鼓励我们继续顽强拼搏,努力向上的动力之源。

李耀祖老人遗像

大通相玉推荐阅读

衙门庄第一代接生员的故事

大通,曾经的那位挂面匠

来了解大通老爷山朝山会

那时候的青海人把旅馆叫“店”,衙门庄有个“汪家车马店”

幽婉的心歌——来了解咱青海回族的筵席曲!

大通历史上的战争烽烟

大通,那位老铜匠和他的传承人们

青海社火里的灯官老爷都在说些什么?

大通,那位老山战士……

那位大通最好的兽医!

相玉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怎么回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