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唐传奇
连《聊斋志异》也“抄”了它
文
心田君
怪
谈
‘
传
奇
时隔五年,随着历史武侠悬疑奇幻大片狄仁杰系列的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上映,徐克再次将盛唐繁华之下诡谲离奇的景象呈现在观众眼前。
片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方术和闻所未闻的门派,让人感叹徐老怪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之余,忍不住发问:这些关于幻术和方士传说,究竟是凭空捏造,还是确有其事?
罗马建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脑洞再逆天,也要靠前人的灵感发电。事实上,早在距今千年以前,已经有许多脑洞大开的故事成型了。
中国的小说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量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故事。但这些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文笔简洁明快,缺少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
直到唐代,在市井中有了这么一种民间艺人,靠“语言的艺术”谋生——“说话”。
此“说话”并非彼“说话”,它更像是讲故事,评书和单口相声也是从此处发展而来。为了吸引过路人驻足,民间艺术家们不得不在故事中编织曲折离奇的情节和纷繁各异的人物,于是“传奇”便初具端倪。
有心的文人墨客将这些故事统统记录下来,被后世称为“唐传奇”。
《异闻集》和《太平广记》中保存了大量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的篇幅更长,部分作品甚至开始有了较为鲜明人物形象,以及复杂多样的人物关系。
对此,鲁迅是这样评价的:“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最广为人知的《长恨歌传》,为无数文学家提供了源源不断创作素材。
王伯成的《天宝遗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洪升的《长生殿》,都从中捕捉了无数灵光与奇思。
而《莺莺传》,则促成王实甫写就了传唱千年的《西厢记》。
还有《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到了汤显祖这里,与他的浪漫哀愁和时代情怀最终交织成经典的“玉茗堂四梦”。
至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那个著名的关于崂山道士的故事,便是取材自唐传奇。
《纸月》、《取月》和《留月》这三个故事,原本非常直白简明,每个故事不足百余字。《纸月》说的是有个人,能剪纸作月亮照明。还有一个人,可以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因此叫《取月》。而《留月》,顾名思义,就是能把月光放在篮子里长久保存。
蒲松龄将这三个故事加以润色,放入起承转合的情节、不同的人物以及事件因果,再串联起来,于是组成了具有瑰丽想象,神秘不可捉摸的“怪谈”。
就如同开篇提到的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除却对幻象和道家秘术的大胆发散式再创作,片中的侠女形象也让人不自觉联想到唐传奇中的《聂隐娘》。
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的那样:“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可以说,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标志,也是白话小说的起源,它的影响经久不衰,甚至一直持续到当代。
如今,仍然有无数艺术家和文学家,从字里行间不断挖掘出新的创作灵感,通过对文本和历史不断重塑和拼凑,获取丰富的主题和素材。
唐传奇,在你所不知道的岁月里,悄悄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且依旧像一口常探常新的古井,不经意中便带来电光火石般的惊喜。
作为一种虚构的叙事性文学,唐传奇不止是唐代文化繁盛的体现,它用更为自由的形式、更大的篇幅生动再现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想象。
日常生活,在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浩瀚的空间和内涵之后,也为文化的多样性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天地。而那些善于发现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从生活中挖掘了无穷可能和无限创意,他们一直都在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拓展阅读推荐:
《太平广记》
2.《唐宋传奇集》
3.《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图源
网络
编辑
心田花开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