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门手艺的背后
都有一段故事
我们一起助力中国手艺人
让好手艺得以薪火相传
▲耿雪,生于年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师从徐冰
▲视频《海公子》
改编自聊斋的古典惊悚故事
耿雪尝试新的媒介来表现瓷
说到耿雪跟瓷的关系,她待瓷如知己,有种“惺惺相惜”的怜爱。耿雪对瓷的着迷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家一方面致力于对瓷这种传统的视觉语汇进行重新的编码;另一方面,力图在神话故事、古典的志怪小说,以及作品的叙述方式上寻找突破口。她说瓷和她同质,瓷身上很多性格跟她相似,后来她也说其实很多东西在她眼里都是同质的。
但很多人都说,她说的瓷是指她的瓷,她创作的瓷器世界,她说的很多东西也是她眼里的很多东西,她发现了它们。透过耿雪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每个作品都带着艺术家自己的体温”等类似公理性说辞在这里不再是废话。耿雪的瓷,美丽、光鲜、脆弱、妩媚、鬼魅、阴郁,精灵、孤独、自由自在等杂糅一起,极具个性,与众不同。
在耿雪绘制和塑造的“瓷质世界”里,她像迷恋自身生命一样迷恋瓷。虽然她近来的作品已经相对多元化,但是瓷在她的创作中依然是最重要的东西。瓷之于耿雪,是材料,是语言,也是倾诉的对象。同时,它也被糅合了艺术家对东方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认知和当代语境下的新形式新内容,并以一个很小的个人视角和很个性的艺术语言诉说关于人和存在的某种终极关怀。
《海公子》是一部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为蓝本而拍摄的电影短片,令人惊叹。影片针对瓷器特别布光、逐格拍摄,在艺术家倾心打造的瓷器世界——孤岛森林里,一个唯美、情色的聊斋故事在瓷器的光与影变幻中展开。瓷的声光色与生动凄美的聊斋故事“气味相投”,相辅相成。读过《海公子》原作的或许知道,其故事性一般,初看似乎有头没尾,仅仅是个关于性和爱情的鬼故事而已。
但是如果打开想象,循着那些富有情境感的词汇,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很明显,耿雪的《海公子》重点也不在叙事,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瓷,把整个故事“描绘”得光怪陆离,情色、暴力、唯美、神经质,虚假和真实等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说艺术家改编了蒲松龄的原作,也可以说她用现代的绘画、雕塑、影像等综合艺术手法重新注解了《海公子》。
但是从艺术家自身创作角度来说,不管古典小说,还是现代电影,不管二维绘画还是立体雕塑,她的主角却只有一个——象征艺术家本人的瓷,瓷就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看完电影初稿时,她说她的整个电影都为了表现“瓷”,她也说:“其实海公子也可能是臆想出来的,是那女的或者张生的恐惧心理,海公子无处不在。”
在耿雪的作品中,“主角”和“第一个观众”一直都是她自己。她将自己的“存在感”强烈而执着地融入作品,作为作者的她一直都是“在场”的,浮在每个作品的表面,也藏于其中。有个线索贯穿作品《海公子》,影片中的人物时不时地叩打自己的身体,清脆响亮的瓷声,像是敲打伤口,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痛。
这种敲打,是对同病相怜的瓷的问候,还是对自己存在感的怀疑?答案是明显的。在影片的最后部分,海公子将舌头伸入张生的鼻孔里、身体里,视觉张力十足,触目惊心,而就在这凄惨时刻,又出现了张生敲打身体的瓷声,冰火两极,这犹如瓷的特性,高温之后的冰凉,极端的恐惧与极端的冷静同在,也像艺术家自己性格中热情和冷静并存,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脆弱而坚强。
与瓷雕的缘分耿雪出生在吉林白山,从大概三四岁起就喜欢画画。初中毕业15岁时她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之后就读于央美雕塑系。年毕业后她一直做创作,之后师从徐冰老师读研究生。艺术对她来说,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习惯”或者“爱好”,对她来说,它就是开阔的空间。
她并非对它的传统模式有兴趣,而是因为这个空间有无数可能性,有更多创作性。包括文学、科学、哲学、宗教等等,都有很多空间,而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融和在一起,艺术界限也变得模糊。她觉得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把自己很多“跨界”的想法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表现,并且不一定是“物性”的表现,而是表达很多抽离的东西。
小件雕塑,
小件雕塑,
耿雪大学时就读雕塑系。关于雕塑材质,学院给了她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如果你喜欢金属就选金属,而她在实习时对陶瓷很感兴趣,就去了景德镇,跟那里的很多老师傅打交道。她尝试做了一些瓷雕,感觉很上手,挺有意思的,就一直做下来。从年起,她的瓷雕创作一直延续到年,是比较长的一个时期。现在她还会每年有两个月去做瓷雕,但同时开始有了更多形式的不同创作。她刚去景德镇的时候,在院子里,一位做陶瓷多年的老师傅过来跟她说:“我刚才看到你,就好像你从宋代时就在这儿了。”虽然可能是一句戏言,但当时的耿雪把它当成自己和瓷雕的缘分,激发了她对瓷雕更大的兴趣。
小件雕塑,
小件雕塑,
瓷雕作品在国内还是比较古典的一种形式,但耿雪对其做了创新。耿雪坦言:”其实我最早做瓷雕,是因为当时觉得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西方模式的,而我不想把自己放到这个已有的框架里,就想能不能找到不同的方法,以更东方的方式创作。从很执拗的这样一种“大”想法去做了一些小东西,随手捏的特别小的作品,如没有性别的人等等,但这种细微是想把雕塑、水墨等各种艺术语言自然地放在一起。“
再后来,这种“大”的理想化的东西渐渐淡化,现在她几乎不会在作品里刻意考虑东西方的问题。所以对于瓷器传统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在她作品里并不是特别重要。但她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阐释东方的“美”,它们藏在作品里,却和传统标准不太相关。关于把东方美感和哲学融入到作品中,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的作品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方式就是耿雪很欣赏的“东方”的方式。
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
小件雕塑,
小件雕塑,
内容来源网络,由后艺整理编排
(仅供学习和交流)
欢迎投稿合作
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