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人间最爱是书香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10/19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m.39.net/pf/a_4457216.html

我因为自幼左下肢残疾,自是失去了行万里路的能力,却还有读万卷书的可能。当别人遍走天下名山大川,遍赏九州奇花异卉时,我能于窗前灯下,读几页古今中外,便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没差到哪儿去。

人生阅读之始,必在识字之后。但识了些字,并无书可读,也是不成的。

我小时候,家中除了自己的课本,别无他书。那是“文革”的最后两三年,村上办了个图书馆,在村的正中心,离我家很近。我作为个二三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办借书证的权利的。且满墙书架上,都是马恩列斯全集,以及一排排《十万个为什么》丛书,都不是我能看懂的。

只有墙角的一堆小画书,如《柳下跖怒斥孔丘》、《李逵大闹忠义堂》、《铁人王进喜》、《西门豹治邺》等,我能看着图画,连猜带蒙地读着文字,看懂其大意。我们小孩子们只能就地阅读,并不能把这些小画书带回家去。我因跑路、上树、跳塄都跟不上那些同龄伙伴,他们都不带我玩儿,就只好在这里读书。读完了小画书,也试着去读那些大人书,如《儒法斗争史话》等。没等我读懂,也没等我读几本,那图书馆就关闭了。关闭原因也不是我这个小孩子能搞清的。这是我最早的阅读体验。别说增长了多少知识,只是让我觉得读书可以让人不孤单,有事干。

后来,在家中的楼上翻出两本既没前皮,也没后皮的旧书。一本竖排繁体字,我在上面更吃力地读到了“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等内容。我很快就判断出这本书应叫《水浒传》,因为如上所述,我在小画书中已见过了李逵、宋江,而且我们教室的墙上,那“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知道投降派。”的语录,我们都能背诵了。只是我这本《水浒传》,总共只有二三十回,并没有读到宋江投降的内容。

另一本简体横排的书,更破烂,书中的人名也特怪特难记,主人公叫什么阿廖沙,里面的插图也是些很难看的外国人,阿廖沙的外祖母胖得不成样。阿廖沙的外公和舅舅也特别让人恨。后来知道那本书是高尔基的《童年》。这又让我觉得书中另有一个别样的世界。

大概在四年级或五年级,我哥哥有一天拿他的作业来问爷爷,作业是将《曹刿论战》翻译成白话文。爷爷给他讲,我也在旁边听,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种和现代人说话不一样的文章。爷爷看到我喜欢的样子,才从他的箱子底拿出一本有注释有译文有讲解的《古文选读》,让我自己去读。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秋水》、《寡人之于国也章》、《归去来兮辞》、《赤壁赋》、《项脊轩志》、《西湖七月半》等文章。

这些文章需要慢慢地读,需要真正地诵读出声音来。这些文章让我领略了古汉语的神奇与美好。这段阅读经历,让我上初中后学习古文很轻松,背诵古文很快捷,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有面子。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十余里,半月才回一次家。父亲常会给我点零花钱,我就省着花,攒了钱去买书。

那时买到的书有:价值0.8元的刘鹗的《老残游记》,价值1.2元的姚奠中主编的《唐宋绝句选注析》,价值2.1元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纂的《唐诗选》上下册等。有的同学家中有旧书,就拿来大家传着看。《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水浒后传》等,大家都抢着看。连“说岳”“说唐”“东周”“西游”等成套的连环画,大家也看得如醉如痴。有个同学拿来一套《红楼梦》却很受冷落,我拿在手中,便可以耐心地细嚼慢咽。周日没课,我在宿舍里读《红楼》,读到黛玉焚稿,贾府被抄,诸芳尽散,宝玉出家,那心情郁闷得好长时间没缓过劲儿来。

后来,我用4.1元买了一套三册《红楼梦》。那年寒假,我捧了崭新的《红楼梦》,在飘雪的晨昏,边读边写读后感。

许多人都喜欢黛玉、湘云——我当然也喜欢——却很苛刻地批评宝钗。我到今天也觉得宝钗是个很宽容大度的女孩。这或许是我的认识水平太低的缘故吧。由此一点可知我那读后感有多么浅薄。但在读红楼的过程中,我读到了人性的美,读到了曹翁的善良。连王熙凤、贾琏、赵姨娘、贾环等,在我这里都得到了理解和原谅,甚至贾雨村其人的一部分。我是不是因读红楼而变成了个没有观点的“烂好人”呢?我不知道。

这期间,《语文报》也是同学们爱看的。在这里,除了基础语文知识,我还读到了许多优美的千字散文,读到了屠格涅夫,读到了冰心,读到了舒婷,读到了田晓菲……是诗歌,让我的心灵越来越柔软,让我觉得这世界越来越春光明媚。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上,我读到了王蒙,读到了刘绍棠,读到了陆文夫,读到了何士光……是小说,让我的心灵越来越坚强,让我觉得这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

上高中时,我的四大名著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都全了。我买了影印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我买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但丁的《神曲》、巴尔扎克的《夏倍上校》、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书籍让我看到了古往今来,看见了异域远方。当我读路遥的《人生》时,泪如泉涌;当我读汪曾祺的《受戒》时,会心一笑。我读《文学概论》,读《当代文学概观》,使劲去理解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知道生活并不是文学,文学也不等同于生活。但我有时又觉得生活其实就是文学,文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尤其是我读了巴金的《爝火集》、《随想录》,傅雷的《傅雷家书》,我觉得这些书比所谓的大彻大悟的三藏佛经还能让人领悟人生的真谛。

后来,我到村里学校当了一名雇佣的代课教师。课余或周末,我的爱好仍然是读书。

我爱读《红楼梦学刊》、《文学评论》、《诗词例话》、《文心雕龙》等。我一次买回“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二十册。书名不列了,作者有托尔斯泰,雨果,大仲马,狄更斯,德莱塞等。常在一起闲聊的老教师说,你买这些有啥用呢,你难道还想当个作家吗?我自忖自己的本事,确实当不成作家,但我就是爱读这些玩意儿,这些不顶吃不顶喝的书籍,让我觉得生活很充实,看世界的视角与不看这些书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妹妹工作后,给我买一套精装版《三国志》当礼物。弟弟工作后,给我买一本精装版《谈艺录》当礼物。最近两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6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