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启示我们,有志者,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10/22

蒲松龄(—年),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但屡次参加省试都落第了。后来,他放弃科举考试,立志刻苦写作,并撰写一副自勉联为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运用了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典故,表达自己不怕挫折、不畏艰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决心。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靠教书谋生,生活很贫困。他目睹了官僚恶霸残害人民的行径,决意著书披露。于是,他专门设岗广收故事。每天清晨,带着一个大瓦缸子,里面装着茶水,另外带一包烟草,在行人大道旁,把芦席铺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在身边。看见路上走来中、老年人,便站起来十分热情地拉住行人讲故事:古今中外,花鸟虫鱼,妖魔鬼怪,无所不讲,行人讲渴了,就敬茶;人家要走了,就敬烟,千方百计让对方把故事讲完,自己却忍饥挨饿。他就是这样,白天用心听,用笔记,晚上就以人们讲的故事为基础,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悉心构思,以谈狐狸说鬼怪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披露了官僚恶霸残害人民的罪恶,其中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都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文中也存在着封建礼教和迷信色彩。经过数十年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终于写成了多篇文言体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聊斋志异》问世后,已有13种语言的60多种版本,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倍受青睐,并拍成电视广泛流传,脍炙人口。“有志者,事竟成!”这就是蒲松龄撰写《聊斋志异》给我们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