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剧情 >> 正文 >> 正文

Book2聊斋中的人鬼世界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3/13

读书小组第二周阅读书目:聊斋

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谈鬼说狐,却最贴近社会人生,联系作者蒲松龄一生的境遇和他言志抒情的诗篇,则不难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它反映的社会内容包括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诫等。

故事心得分享

无镜:

聊斋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这次我要介绍的这篇故事是青凤。

故事是这样的,据说从前在太原有个叫耿氏的大家族,房宅阔大,但后面家道衰弱了,那些楼房也被废置了。耿氏常听到房宅总有怪异,例如门会自己开合,晚上经常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耿氏由于非常害怕就举家搬去了其他地方住。只留下一个老翁来看守庭院。

耿氏的侄子叫耿去病,性格狂放不羁,十分好奇,嘱托老翁如果有听到什么动静就立马去告诉他。一次,老翁见楼上莫名灯火通明吓得赶紧禀告去病。耿去病听到后立即前往想一探究竟,老翁劝阻也没用。他进入庭院拨开杂草,小心前行,最后爬上阁楼,只听见人的阵阵话语声,于是蹑手蹑脚偷偷潜入,只见屋内有一巨大的蜡烛燃烧,明亮如昼,还有一老头,一老妇,一少年,一女郎坐着。耿去病一下突然闯入,屋内人都惊讶想逃走,在听后人,那少年时老头的儿子,那女郎是老头的侄女。只一眼见到那名叫青凤的女子娇态媚媚,秋波涟涟,生的十分秀丽。耿去病看后目光久久不能停,青凤察觉也不生气。耿氏走后念念不忘,执意要住在旧宅楼下。老头可能因为他们被暴露了想要搬走,而老妇不愿,故夜晚化作厉鬼去恐吓耿去病,但病一点也不怕,而后厉鬼便走了。夜更深时,青凤来探,两人一见倾心,相见恨晚,欲与交欢,而后老头推门而入,暴跳如雷,谩骂青凤是贱女子。于是老头就带着一家老小扬尘而去,耿去病再没见过青凤。

去病把叔叔的房子买下来一直居住,一直没忘记青凤。过了几年,恰逢清明节去扫墓,去病见到一只小狐狸被一头犬追逐,于是救下它,将它带回家后发现是青凤,不禁十分喜悦。凤也喜,愿与病厮守一身。过了两年,老头的儿子孝儿突然求见,求去病救他父亲。去病顾及青凤叔叔养育之恩,出手相救,老叟不胜感激,而后老叟一家搬回耿宅,一家人其乐融融。

去病的性格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了又识大体,才抱得美人归。

青凤热情又温柔,爱慕着但也听从叔叔的话,善良才人惹人爱。

M流淌:

情爱婚姻篇之香玉

黄生喜欢崂山下清宫的清幽,便借了一房舍做书斋。一天,黄生看见一白衣女子在花丛中隐现,为了欣赏美女子,他隐藏于树后。一会儿,白衣女与红衣女携手走过,留下一片浓香,黄生爱慕极了,便在树上题诗一首:“无限相思苦,何处觅无双?”白衣女到黄生住处,说自己是香玉,红衣女子绛雪是她的姊妹。黄生对香玉倾吐爱慕之情,自此,香玉每晚都来与黄生约会。

一晚,香玉突然说:“你我就要永别了。”第二天蓝某挖走了院中的白牡丹,黄生方恍然大悟,知道香玉是牡丹花仙。白牡丹在蓝某家中日渐枯萎。黄生赋枯花诗五十首,到坑穴旁痛哭凭吊,绛雪也来凭吊,此后,当黄生孤独寂寞时,绛雪便来相陪。

二月,正在老家的黄生梦见绛雪求救,他深夜赶回看见院中正在刨一株耐冬草,急忙阻止。入夜,绛雪来到书斋致谢,花神为黄生感怀动容,所以令香玉复生。等到牡丹穴中冒出嫩芽,黄生细心培护。待第二年含苞欲放,香玉在花蕊中现身,与黄生恩爱如初。后来他妻子去世,他便常住清宫。十年后黄生病危,他对道士说:“将来牡丹花下有红芽冒出,那就是我。”

第二年,果然有红色嫩芽冒出,道士殷勤培护,三年后长成几尺高,枝繁叶茂却不开花。老道士去世后,弟子不知爱惜,将他砍了。不久,白牡丹、耐冬树也相继死去。

本文所写的花妖形象是聊斋中花妖形象之一,它以花妖、书生为主人公,即香玉、绛雪和黄生,讲述了他们的动人的爱情故事,蕴含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至上的,生死已经成为仅仅是一种形式,他们对待爱情坚贞、执着。

麦兜:

之前一直没有读《聊斋志异》这本书,被吸引的是根据《聊斋志异》拍成的电视剧,里面最吸引我的是有关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纯真爱情的故事。随手翻了几篇,觉得大多数故事的情节很荒诞,有些结尾也是很难想到的,又或者是说不能理解,标题并不是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即使是以人名为标题,这个人也不一定是主人公,性格也并不那么鲜明。传说蒲松龄专门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来讲故事,讲完可以不用付酒钱。他把这些故事汇集起来,加以整理,成此书。如果这是真的,那书中内容很散,很奇也算是可以理解了。下面我用一篇印象比较深的故事来谈谈我的理解与感受。

《青梅》讲了程生与一狐女生下一女,叫青梅。程生应允不再娶,却因为遭亲友讥笑再娶一民女,狐女因而离开,不久程生也病故。青梅被堂叔卖掉,成为阿喜的丫鬟,两人情同姐妹。有一个租了阿喜家房子的人,叫张生,读书用功,为人孝顺。青梅便请张母说媒(娶阿喜),王进士(阿喜父亲)夫妇反对,青梅自己以身相许。后来,王进士因为贪污受贿被免职后,夫妻先后病亡。一天,已贵为司理夫人的青梅巧遇被尼姑收留的阿喜,于是接阿喜回家中,仍然恭敬地侍奉阿喜,并让她与张生完婚。两人为张生生了很多小孩,都被封为诰命夫人。

首先从青梅这么人物形象来说,她很懂得报恩,是一个真善美的化身,也可以说三位主人公身上都有真善美的品质。阿喜不论地位,待青梅如同姐妹。张生读书用功,孝敬父母。可是阿喜毫无怨言地促成阿喜与张生的婚姻,在今天看来是很可笑的,是因为青梅宽容吗?我觉得不是,是整个社会给青梅这样一种封建思想,她没有想到要推翻一夫多妻的制度,思想还没有独立,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封建的“善”。

从程生来说,体现了男权主义,因为爱面子,遭不得讥笑,而毁约,这也可以看出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

予阙:

聊及聊斋,与大多数人一样会想起倩女幽魂这个经典的故事,电影中王祖贤饰演的聂小倩与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可谓深植人心,不由感慨人鬼之恋尚能如此深情执着不顾一切,更何况现世中的我们呢。而蒲松龄笔下众多的花妖狐鬼,正如小倩这般既美也善,给人(多是书生)带来帮助、安慰、慰藉、欢愉,叫人依恋、思念、沉醉。婴宁便是其中一例。

故事简要是:王子服自幼聪慧,十四岁考上秀才,父母喜爱。一次出游,王生偶遇一位笑容可掬容华绝代的少女婴宁,于是将那少女丢弃的梅花藏于枕下,相思成病。表兄怕他痴心丧魂,向他说该女子是他的姨表妹、家住三十里外的山中,王生便携花去寻。果然他找到了婴宁一家,婴宁养母答应让婴宁随王生回去探亲,王生也向婴宁示爱,可婴宁咯咯直笑,似不解情爱之事。婴宁与王生到家后不久拜堂成亲了。婴宁聪颖贤惠,活泼开朗,依然爱花爱笑,讨人喜欢,可唯有邻居一男子对她不怀好意、意纵其欲。正待男子行淫之时,婴宁化作枯木,枯木洞里有一只巨蝎狠狠地把男子掐了一下。男子感到阴部一阵剧痛,恼羞成怒,指控婴宁为妖怪,但县官判其蓄意诬告,婴宁才免遭刑拘。婴宁反思自身,竟然不再笑了,又因感激王生一家的爱护,将自己是孤女所生的身世告诉王生,每每思念生母与养母便黯然泪下。王生帮助婴宁将养母与秦氏合葬,每年祭扫从不间断。后来婴宁生下一个男婴,逢人便笑,颇有其母当年风范。

婴宁的笑让我想起林徽因的诗:“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篇末异史氏曰“观其(指婴宁)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狡黠,多生动贴切的字眼)甚焉!”以天真单纯之容示外,保持着少女的那份浪漫甜巧,她总是在笑,随和可亲,内心却了若明镜,有自己的主见。“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自保余外任性的后果让婴宁懂得家庭名誉与社会礼法的重要,她从山野走向人事,从自然走向社会,孝为狐子,贤为人媳,贞为人妻。若如其名即经困扰而后达成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但少了笑容,多了顾忌,实乃可惜。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