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剧情 >> 正文 >> 正文

中国青年作家们都在读什么书未读之书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4/1

如今的青年作家,平常都爱读什么书?

我们邀请了刚刚获得“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年轻作家门来分享了他们的书单。

朵渔:《红楼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朵渔

提起阅读的话题,朵渔饶有兴致:“应该设个世界不读书日,因为于我而言,没有哪一天是不读书的。”

为什么如此热爱读书?朵渔回答,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无知,贫乏。

朵渔曾经跟一位乡村秀才借过一本《红楼梦》,虽然那套书全部散页了,没头没尾,他蹲在树底下读得如饥似渴,绝对是风吹哪页读哪页。

因为有这样一段压抑史,等到读大学时,朵渔的阅读饥饿感非常强烈。

从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到台湾现代诗选,再到一大摞哲学、文学理论、艺术批评的书,阅读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他的兴趣转向了写作。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自己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自己喜爱读书,不死啃书本字句钻牛角尖,而是着重领悟文中之意。

“诗人们的阅读最终是为了养诗,就像蜜蜂采蜜,他博采众花,只为营造诗歌这个精致的蜂巢。我跟朋友们说,我读了很多书,其实往往抵不上一行诗。”朵渔说。

朵渔自评为一个隐秘的道德主义者,道德感来源之一就是儒家经典《论语》。他觉得《论语》很亲切,子曰子曰的,非常有趣,有时间就翻一翻。

肖水:《唐诗三百首》《世说新语》《聊斋志异》

肖水

肖水用了“博杂”一词来形容自己的书单,无论是哲学、历史,还是天文、考古,都是他书房的座上宾。

其中,放在床头柜上百看不厌的几本书,包括《唐诗三百首》《世说新语》《聊斋志异》。

肖水认为,既然要做一名中国诗人,那就不仅要有一副清晰的中国面孔,更要在文字里体现出中国气质和中国灵魂——写作不仅是对自身经验的频频回顾,也应该同时是对中国经验的回顾、记录和展开。

早在七八岁的时候,肖水就萌生了要当一个诗人的念头。他一面跟着父亲怡情山水,一面模仿古体诗笔耕不辍,小学五年级就写成了一部手抄本诗集。

他特别喜欢唐朝的诗人,在《唐诗三百首》中读懂李白、杜甫和王维,看他们对山水的描写,读他们对人事的洞察,试图将唐诗中的诗人气质溶于血液,再结合对当下的观察和思考,走向未来的诗歌创作。

此前,肖水对鬼怪故事不屑一顾,十多年前阅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时,他读出了《聊斋志异》这部“化腐朽为神奇的著作”对莫言的影响,这才开始阅读莫言的同乡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先读白话文,前年重读文言文,都让他对蒲松龄的写作技法赞不绝口。

“短篇小说很难写,既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又要在简短的篇幅内表达作者的思想、思考和生活观感,这对我的诗歌创作大有裨益。”

聂权:《杜甫全集校注》《云南记》

聂权

在聂权看来,好的诗歌必然有根,这种根基来自阅读,于他而言,便是在文史哲等方面的研究。阅读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从小我走向大我,继而是对天地万物的思考,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宇宙等关系的探寻。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倡导要学习杜甫“民胞物与”的胸怀,聂权也从《杜甫全集校注》中重温诗圣在颠沛流离之中对黎民苍生的关照。

无论是翻阅《全唐诗》还是《杜甫全集校注》,聂权都偏爱阅读杜甫晚年的诗作,那些看似精巧,实则厚重的诗歌已经达到了浑然天成的程度。不仅仅是来到四川,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想念杜甫,从杜诗中读出诗圣的品格、情怀、风骨,以及让人追慕的家国情怀。

雷平阳的诗歌作品集《云南记》,在聂权心中属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作品,过了很久仍然余味悠长。聂权认为中国的诗歌曾经陷入了荒芜,但是最近八九年诗坛日益繁荣,其中就有包括雷平阳在内的一批诗人作出了开创性的尝试。

在这本《云南记》中,雷平阳“在叙事诗方面有着开疆拓土的努力”。阅读之后,聂权甚至专程去找雷平阳交流,果不其然,尽管探索的过程异常艰辛,但对方在不经意间开辟了一个叙事诗的王国,纸片上的旷野令人称奇。

此前,聂权没有系统地读史,无意翻阅了《二十四史》之后,他觉察到自己在史学方面的欠缺,立即着手补课。他下载了一个手机APP,在通勤的地铁上安静地阅读电子书,随手写下备注和心得,哪管周遭环境的拥挤与颠簸。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
白癜风诊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