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学的拓荒者 人文学科引路人
——《路大荒传》序言
□石谷风
清晨,我坐在硕大的落地玻璃窗前,望着包河公园里那浓密的绿阴,回想着昨晚的梦境。在梦中我还是那个身着白衫的北平青年,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我与路大荒先生,还有他的那些好友们,在大明湖中心的一个小岛——历下亭聚会。在那里写诗作画、品茗谈艺、鉴赏文物。一觉醒来,才感到斗转星移,那已经是七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年夏季,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毕业,考取了北平交通银行。当报名选择外省市工作地点时,我请示了我的恩师、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他建议我:“济南可去,那里有我的好友路大荒和王献唐先生。路大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蒲松龄著作研究专家,他们两人又是著名的金石学家及文献目录学家,你去济南可以一面工作,一面从事艺术和鉴定。”
我一到济南,在名泉之一的康寿泉畔安顿好住处后,就手持黄先生的信拜访了路大荒先生。在秋柳园18号,我第一次见到了路先生。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嗓音洪亮,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性格豪爽,双眼炯炯有神。听到是黄先生的学生前来拜访,路先生热情地招待了我。后来通过路先生的介绍,我又结识了时任山东图书馆馆长的我国著名金石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路、王二位先生认为我是科班出身,又跟随黄先生学习过金石考古和书画鉴定,到银行做练习生太浪费人才了,不如专门从事考古和鉴定。再者,山东的公私收藏都极为丰富,是学习、实践及增长才干的极好机会。我正是听从了前辈的意见,由此在济南得以与路先生朝夕相处,开始了我人生中八年传奇而又难忘的文博生涯。
路先生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操的人。他出生在山东淄川,早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并参加过蔡锷的反袁护国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淄博从事抗日救国运动,家被日寇焚烧后,他隐姓埋名,隐居在济南。路先生极有民族气节,誓死不参加敌伪工作,清贫自守,专门研究金石字画、版本目录。他是研究《聊斋志异》的著名专家,后来我才得知他为了保护珍贵的蒲松龄手稿,避免手稿落入日寇手中,受到了日伪政府的通缉,不得已才背井离乡,隐居在济南。路先生的书法很好,尤擅隶书。闲暇时也画画,画的梅花清丽脱俗,别具一格。
在济南安定下来以后,我便经常到大明湖畔秋柳园路先生的住处请教。这座住宅是路先生的一位亲戚借给他住的,是一座西式小楼,书房窗外即可看到美丽的大明湖,环境优雅。这里亦是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先生的故居,文人气息甚浓。那时生活虽然清苦,但可以随时向路先生请教金石考古的问题,许多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都是在请教和讨论中豁然开朗、迎刃而解,这使我终身受益。闲暇时,我们也常常以书画自娱,一起读书,一起作画。经过这么多年沧桑巨变,很多东西都遗失了,但每当我看到路先生和我合作的画册时,眼前总浮现出我与路先生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
路先生在济南居住时,因为拒绝出任伪职,赋闲在家,只能靠教书、刻章、卖字等维持生计,生活过得非常拮据。但是为了他挚爱的蒲松龄研究,为了那些古籍手稿,他节衣缩食,在所不辞,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实在买不起的手稿,路先生就与卖家商定,借过来连夜抄写。往往经过通宵达旦的奋笔执书,路先生双眼充满血丝,带着满足的神情,双手捧着手稿还给卖家。也正因为这种执着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蒲学研究的大师。
年济南解放后,我于次年来到了安徽定居和工作。济南八年,是我在文物鉴定中学习提高的八年,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八年,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实提高的八年,也是我与路先生朝夕相处的八年。我与路先生八载之交,无间寒暑,对他的为人处世、治学精神受益良多,他是我所敬仰的良师,我一直对路先生充满了思念之情。
年,路先生经过大半生的搜集整理,他的《蒲松龄集》正式出版,为蒲氏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年,在路大荒先生去世十年以后,他的蒲松龄研究的另一重要著作——《蒲松龄年谱》得以再版。路先生的儿子士汉世兄寄来该书,我拜读后感慨颇多。得知路先生晚年的不幸遭遇,我痛心不已。幸今已平反昭雪,欣慰远怀。
路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余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故人都相继走进了历史,我也成为一位百岁老人。回忆往昔,感慨万分。得知方红贤侄女正在为他的爷爷路先生写一本传记,我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写序的邀请。我认为人民是不会忘记路先生他们这一代人为祖国、为民族、为传统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我有责任将我知道的故事介绍给大家,我为有路先生这样的恩师感到自豪。
链接:路大荒先生(—),名鸿藻,字丽生,亦作笠生。曾用名路爱范,大荒是其号,又号“大荒山人”,斋名“褚砚斋”“六朝十佛阁”“曲水书巢”等。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菜园村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过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誓死不参加日伪工作,清贫自守,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他穷尽毕生的精力研究蒲松龄的生平及著作,是中国最早出版《聊斋全集》的著名学者。被国学泰斗梁漱溟先生称为“留仙知己”,被誉为“二十世纪蒲松龄研究的第一人”。
又一朵金蔷薇
——读张春玲的散文集《散板的行歌》
□贺宽叶
庸常岁月里,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大体都是相似的: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照顾家人,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对于不甘平淡的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劳役和折磨。能在这份所谓的劳役折磨里,寻觅和保有生活里的真善美,并且用从内心深处沁出来的温情文字一一记录下来,的确令人忻喜和钦佩。——春玲就是这样一位别具一格的“西西弗斯”。
认识春玲是在淄博信息港的文学论坛“柳泉茶座”里,记得那是二○○二年,一晃就是十五年。张爱玲在《十八春》里说,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对于中年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如今,我也感同身受体会到什么是指缝间的事了:十五年,不就是掬起一捧水,水从指间流逝的时间吗?可是春玲没有让这水从指间白白流走,每一滴水折射出来的生活里的闪光,她都珍藏于心。
收录在文集里的一百零二篇美文将近三十万字,分为六个专辑,六个主题。写景,写戏,写人,写事,写情,忆念故园,追寻生命里邂逅的人与事。每一篇都朴实无华,简约流畅,恬淡自然,不做作,不矫情。
杏花春雨的江南,欸乃的水乡,油纸伞游走的小巷,孤寂的三生石,张宗子魂牵梦绕的西湖……她都一一走过,做了多次山花插满头的漫游。塞外的孤烟落日,大漠长河,青林黑塞,白山黑水,都留下她寻访的足迹。她不单是用眼睛记录风景,更用心去细细体味。她还能透过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表象,去欣赏、反思甚至批判风景景观背后沉淀的文化。如她在《少林原在红尘中》的结尾说“满山只见人人卖货赚钱,不见有人牧羊唱歌”,那份失望失落,终于忍不住直接说了出来。
她喜欢阅读,红楼是最爱, 如果本书仅仅是寄情山水,记录风花雪月,那这本厚厚的书将是一本轻飘飘的小册子,绝大多数读者没有读下去的兴趣。我最看重的是第三辑《相遇相知应有缘》。十四篇文章,十四个主人公。有万众瞩目的影视明星,有网路上结识多年成为密友的闺蜜,有鼓励她写作的编辑记者,有五音戏名家,有普通的农民工,有工地上的女施工员,有自己的小学老师,有学声乐的启蒙老师。她坦诚和他们交往,歌哭与共,在携手走过的岁月里,她用心记录下人与人“相逢时互放的光亮”。
这光亮,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下,但愿能变成星星之火,点亮更多人心底沉寂已久的荒原。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珍贵的尘土》里讲述了一个巴黎郊外的清洁工约翰·沙梅土里淘金的故事。他偷偷收集金器作坊里珍贵的尘土,回家仔细筛选,日积月累攒出一小堆金粉,打造成一朵能够给人带来幸福与好运的金蔷薇。
春玲何尝不是这样,她在庸常岁月里仔细收集人性里闪光的“金屑”,锻造出了这本书,这属于她自己的“金蔷薇”,一定会给她带来好运和幸福,祝福她。
呼唤美的回归
□李景端
央视新开办的节目“朗读者”,有一期的嘉宾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接受访谈中,讲了一句名言,说:“人生就是要创造美、享受美。”这句貌似平常,却富含哲理的话,使我深受感触,并勾起常驻内心的一种期盼,就是向社会呼唤美的回归。
一个人美学素质的形成,不是靠背书和考试就能达到的,而是要从多方面美的潜移默化熏陶,才能不断提高的。我们现在正是在这一点上忽视了。举个简单例子。近来对央视举办“中国诗词大赛”的口碑很好,这对传播和普及国学知识,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我在赞扬之余,又感到略有不足。律诗比赛中,出上句,考下句;出空字,考填字;亮诗句,考作者姓名,等等,考察的只是对诗词文字的背诵和记忆,而没有更多地考察,对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美感的领会。如果让参赛人不但能记住文字,还能讲出各自对诗词美的分析和理解,那么,这样的比赛,是不是也能对普及美学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呢?
除书本外,对社会风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媒体了。尤其在当今全媒体盛行的年代,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引领作用。媒体除了自身要拒绝丑化、恶搞、媚俗等有损文明的文字、音响和节目外,还要多运用美的事物和美的故事,大力倡导懂得美、创造美、珍惜美、享受美,广泛传播美的魅力,从而端正人们的审美标准,提高人们判别和欣赏美的水平,让心灵中流失的美,尽快地回归和充实。这不仅是许渊冲老人的愿望,也更是广大公众的诚心期盼。
跨越时空的完美结合
——评郭保林长篇散文专著《大赋长江》
□牛波
散文家郭保林的长篇散文专著——《大赋长江》,应是当代文坛第一部全景式描绘长江的长篇散文巨制。
初读便惊异于它的风格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体式——汉大赋是如此的相似。汉代的文人们以“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宏观思维模式,以及“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的缜密功夫,成就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汉大赋独有的精神和气度。《大赋长江》的作者郭保林有着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深厚坚实的学识根基,他以高瞻远瞩的构思和恣肆洋溢的行文,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汉大赋式的现代散文巨著,使我们在这个日益喧嚣与躁动的时代里,有幸又一次领略了汉大赋那遥远而经典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恢宏壮阔的气魄和铺张扬厉的笔法。
先看作者构思方式的高瞻远瞩。
首先,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作者就已经显示出了过人之处。长江是一条气吞九天的长河巨川,是一条奔腾在东方大地上的巨龙。如此雄阔博大的描写对象,本身就奠定了这部散文巨著不同凡响的基调。长江在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奏响了生命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一路铺锦着绣,时而仰天长啸,时而婉转低吟,奔腾万里,最终汇入大海。作者凭借其架构宏大篇章和驾驭锦绣文字的非凡功力,以洋洋二十万字的鸿篇巨制,为我们展示了长江这条气势磅礴的大河巨流的全貌:“浦东是龙之首,三峡是龙之心脏,而重庆是这条巨龙强劲的臀鳍,上海,苏州,扬州,南京,九江,武汉……是龙的鳞甲,光彩熠熠,璀璨斑斓。”
其次,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有着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博大的文化情怀,在对现实景物的观照中凝聚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沉思,对自然风物的描写承载了历史的穿透性和文化的纵深感。写长江,并不单纯写自然界中的长江,而是以长江万里奔涌的身影为经,以长江水灌溉过的土地上五千年的文明为纬,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的长江画卷。此长江,不仅是自然的长江,更是历史的长江,文化的长江。长江不仅流过了巴山蜀水,荆天楚地,更流过了洪荒时代,石器时代,以及一个个风云变幻的朝代,见证了先秦曙光,汉唐盛世,宋元风流,明清神韵。在长江奔流过的土地上,“留下了先民的石斧,石铲,巴人的笛声,秦王的剑戟,汉女的泪水,屈夫子的长啸,唐宋文人骚客的沉吟,还留下了多少船夫悲怆的号子和沉没在江水下的白骨”。长江用母亲般的胸怀,孕育出大江流域光辉灿烂的文化,托起了人类文明社会的一轮朝阳。
如此独具匠心的构思方式,成就了《大赋长江》汉大赋般的宏大气魄,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汉大赋内容易流于空洞单薄的弊病,使得这部现代散文巨著由于具备了深厚的内涵而立体化地充盈起来、丰满起来。
再看作者行文方式的恣肆洋溢。
作者是位性情中人,他的文笔是随着情感走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面对令人震撼的巨川大江时昂扬奔放,不可遏制的情感浪潮。他以自己的真性情重温历史,品位文化,同时也以自己的真性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文风自然就出落得恣肆昂扬,无拘无束。
首先,表现在词采风格的壮美与优美的从容转换。《大赋长江》的描写对象是集壮美与优美于一身的万里长江,因此,在遣词造句上,也颇费匠心。作者有着自觉的修辞意识和高超的修辞技巧,每一字每一词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长江自源头至金陵,主要是以汹涌澎湃的姿态示人,因此,作者便“肆无忌惮”地以无比壮美的词藻来赞美长江,以表现长江的放纵不羁,大气磅礴。如“那一泓巨流穿岩凿壁,过峡谷,涉深渊,无数的浪涛不惜粉身碎骨,为了开拓前进的道路,……浪涛澎湃,抱成团,形成合力,锲而不舍,坚韧执著,一切顽石巨岩都被它击溃!”这是怎样的气势!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感的无限张力,令人震撼,令人激动。流经江南,长江“由一个粗莽的汉子变成一个文雅的儒士”,作者的文风也由壮美一变而为优美,就像是专为温柔的江南水乡量身定做的一样。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怜爱之情。长江在这里孕育出的小城是“晶莹光洁,玲珑妩媚,风景如画”的,弥漫着“江南味,水乡味,唐诗味,宋词味,还有温馨的女人味”。作者的笔触突然间细腻温润得能够感受得到心尖上的每一丝颤动。
其次,表现在句式的整散结合,收放自如。《大赋长江》是一部现代散文,因此大多数时候以散句行文,但时常也有三字、四字、六字等不同字数的整句镶嵌其中,欲整则整,欲散则散,真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酣畅淋漓之中隐现着跳荡灵动之美,使读者生发出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动。这种整散结合的句式与汉大赋融骈、散、韵文于一炉的写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赋长江》的行文颇有汉大赋遗风,遣词造句极尽壮美优美之能事,句式时整时散,灵活自如。从雪峰发源至吴淞入海,作者毫不吝惜笔墨,以宏大的篇章全程追踪长江的身影,洋洋洒洒之中,隐约可见汉大赋铺张扬厉之风,但也较好地避免了行文易呆板堆砌之憾,作者一方面信马由缰地任由自己的情感澎湃奔涌,另一方面也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因此纵横捭阖的文风因有了适当的理性控制而铺张扬厉得恰到好处。
其实,《大赋长江》与汉大赋的相似只是初读时的第一印象,只是形似。在更深层次的神韵和内涵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大赋长江》因作者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博大的文化情怀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深刻的理性内蕴,实现了汉大赋巨丽的形式与现代文化散文充实内容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阅读导航
《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43篇生动精彩的文章是作者根据自己在职场和生活中“掉过的坑”总结的经验,写成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以此告诉大家:女性的成长没有一蹴而就,经历尴尬的过往,填平凹凸的坑洼,才能找到盛开的姿态,和最好的时光。
李筱懿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定价:36.00元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2》: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比如,怎样赞美别人而不显阿谀奉承;怎样拒绝别人而不和对方交恶;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
张卉妍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定价:29.80元
《养生堂教你四季不生病》:本书以《黄帝内经》经典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前沿研究成果,教广大读者如何做好“顺时养生”。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39.80元
《有匪2:离恨楼》:大神级作家Priest古言小说扛鼎之作,《有匪》系列第二部。周翡没有等来段九娘,却一头撞上青龙主郑罗生。桩桩件件不合理之事频繁发生,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关联?二十年了,风雨飘摇的夹缝里,这一隅的桃源,真能长久吗?
Priest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定价:36.00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