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剧情 >> 正文 >> 正文

好色与眼病的因果聊斋瞳人语读解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9

如今,医院除了牙科,每个的眼科就诊较多。眼病发病率高,什么原因?也许《聊斋志异》给我们透漏了点秘密。我们知道,蒲松龄在关于奇异故事的叙述中善作游戏之笔,其游戏笔墨又并非为游戏而游戏,而是着意于游戏出人情世态,游戏出人生哲理。他所采取的一道重要策略是,通过自食其果的方式对世人的种种不端进行劝诫。《瞳人语》这篇小说就体现了这一写作策略。它以“轻薄者往往自侮”为写作意旨,意在警示世人要自律、自重,并警告那些轻薄者只要图谋不轨就会自取其辱。可贵的是,小说通过游戏笔墨叙述为人轻佻的长安才子方栋,因轻薄而尾随女子,导致眼生怪病的故事,未流于干干巴巴的说教,而是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感、警示性。

根据道家所谓的“五色令人目盲”原理,好色之徒也似乎应该容易害眼病。《瞳人语》之别出心裁,似乎就是通过拿轻薄的好色者害眼病做文章,意在向我们诠释轻薄致辱这一人生之道,颇具幽默感和喜剧性。故事说,长安一带有一个名叫方栋的轻薄少年,一旦路遇美女,总是喜欢追逐。清明节前一天,他发现一辆小车载着一位红妆艳丽的女子,就情不自禁地跟踪追击起来。追了好几里路后,女子的婢女停下车将其训斥一顿,并忽然令方栋猝不及防地抓起一把土撒向他。方栋顿时被迷了眼,擦了好半天。等到看清事物时,女子的车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方栋沮丧地回到家中,老是觉得眼睛不舒服,不久两眼好像堵起了两堵墙。用现在的医学知识解释,方栋或许是得了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当时,方栋非常忏悔,请人给他持诵《金光明经》。一年后,方栋忽然听见左眼中有人说话,抱怨眼睛中的生活太黯淡,闷得慌。接着右眼也有人说话,表示了同感。于是,他们相约要结伴出游,解解闷气。随即,方栋就感到两只鼻子发痒,好像有东西钻出来。过了好久,又从鼻子中钻进去。方栋仿佛听间两个人在谈论外出的见闻,急忙喊来妻子观察。妻子竟然发现两个豆粒般大的小人在出出进进。又过了两三天,方栋再次听见左眼中有人对右眼中的人说,我们行动不便,不如开扇门。右眼里的人表示支持。即时,方栋感到左眼好像被抓裂,不料一会儿得以重见光明。妻子回来一看,方栋的两个瞳孔竟然被移到一块儿了。经过这番折腾,方栋决心痛改前非,再也不敢犯轻薄性的错误。因此,乡中人都称他品德优良。

读罢这篇小说,我们不难感觉到,对“爱与欲”、“多情与轻薄”等许多难以厘清的问题,蒲松龄似乎也一度进行过审慎的思考和甄别。从整部《聊斋志异》来看,蒲松龄似乎对“多情”和“轻薄”有着一杆秤。在《青凤》、《章阿端》、《辛十四娘》等小说中,蒲松龄对男主人公的狂热之爱予以赞美;而在《瞳人语》这里,作者却以嘲弄笔墨,对那些贪淫好色的轻薄行为予以挞伐。在作者的潜意识中,方栋“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这种到处追逐女人的行为,自然不同于《青凤》中的耿去病只是一味地追求一个美女。前者属于轻薄,而后者则算作多情。况且,方栋这次追逐的对象是已婚归宁的新妇,自然是坏人伦常,大逆不道,也和耿去病追求未婚的少女青凤性质并不同。尽管耿去病本人已婚,作者并不去计较。就是在相对开放的今天,我们也理应认同这样一个尺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若遇到一个美女,偷窥几眼,一饱眼福,也还算不上什么;一旦“行淫”,尾而随之,乃至干扰了人家的正常活动,爱美、好色就转义为调戏、丧德了。

与纪晓岚等学问家追求古朴质实以及说教家告诫连篇不同,蒲松龄善于将劝世之意寓于生动风趣的叙事中,显得棋高一着。其笔法的生动风趣首先依托于叙述语言的形象活泼。如,小说叙述方栋好色情态,用了这样几句话:“目眩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活写出方栋步行跟随女子,或先或后,角度变换很迅速。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任氏传》写郑生见到一个白衣女子情景的几句话:“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活写出男子骑驴,忽先忽后,同样是方向变换较快。可见,两篇小说异曲同工,均非常传神地写出了男子爱美悦色、一饱眼福的狂热情态。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制造某种奇异感,《瞳人语》叙述方栋眼睛里的两个小人活动的情景主要通过方生及其妻子的所见、所闻、所感等视点,多用对比、比喻等修辞之笔来完成。且看,他们的形体被写成“大不及豆”,他们说话的声音被描述为“小语如蝇”,而他们漫游后飞回的情景则被形容为“如蜂蚁之投穴”……再看,左右眼睛的两个小人还活泼好动,乐于联袂而行,最终竟然索性搬到了一起住。这虽在写幻想中的小人,但其实完全是人性化的,给人以奇幻感。当写到两个小人从鼻孔中钻出钻进时,小说即从方生的感觉写出:“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作者用此几句文字着意模拟人物感觉,极为逼真。其次,小说善于传达故事中的人物语言,给人以生动贴切感。如小说前部分写女郎不满于方生的追逐,而对婢女说:“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一场斥责之情,溢于言表;等女子拉下帘子后,婢女又发出这样的话:“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如此语气和口吻,同样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人物的怪罪和愤怒之态。再如,小说后面写两个小人的对话,虽出诸幻笔,但也令人感到亲切。眼睛中的一个小人因为生活在狭窄处憋屈,便发出这样的感叹:“黑漆似,叵耐杀人!”并大声提议:“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这类语言富于生活气息,令人感同身受。

读到这里,我们该恍然大悟了:难怪眼疾如此多,也与世上多有好色者的缘故。要想根治眼病,必须从戒色做起。《瞳人语》之所以惹人喜爱,主要在于它能通过怪异叙事以作劝诫,并进而上升到“轻薄者往往自侮”这种哲理高度;同时,它又在怪异叙事中植入绘声绘色的生活场景,笔调活泼而风趣。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丸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