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剧情 >> 正文 >> 正文

新京报年度票选2016最佳戏剧是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16

新京报戏剧类年度票选Vol.2——

年度最佳戏剧

此入围名单依照往期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周榜“最佳戏剧”冠军名单为基础,经位戏剧圈业内人士、剧评人、媒体人等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通过点评推选,最后综合考量选定年在京津地区公演过的优秀剧目(今年除京津地区以外也有不少现象级的优秀剧目,文中会做特别推荐,但不参与评选)。以下也有评审团对这些戏的点评,大家来看看这些“年度最佳戏剧”候选,你看过多少部?

PS:本期投票,我们将在1月14日24点关闭投票通道,并于下周统一公布此次系列票选的结果。同时此次票选结果将于下周在新京报报纸上同步刊发。

年度最佳戏剧

(排名不分先后)

《小城之春》

时间:年4月2日至4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艺术顾问:费明仪

改编、导演、舞美设计:李六乙

主演:卢芳韩青雷佳

面对电影《小城之春》这样的经典,李六乙导演的舞台剧版应该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但他胜任了。四个人物无法真正言表的压抑,角色各种角度的穿梭,灯光无声的语言,几乎是中性的音乐,当然主要还有卢芳的气场,都在导演手下玩转自如。演员通过调度制造各种空间的手法以及对白和独白的处理又使舞台千变万化。

舞台上的《小城之春》不仅不亚于电影,而且运用很多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淡淡的伤痛和深深的无奈。正是这种深深的无奈是对人生的一种美学上的解释,那是无法逃避的人生一景,只是在六乙导演的手下变成了人生的一种美感,尽管无可奈何,但依然美丽。

——李健鸣(戏剧编导、翻译家)

《大先生》

时间:年3月31日至4月3日

地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

编剧:李静

导演:王翀

主演:赵立新李嘉龙王小欢佟蒙

上图剧照摄影:李晏

话剧开场于鲁迅临终之际,当他的躯体和他的影子被迫要分开的时候,他所牵挂的人陆陆续续出现:中国一百年的历史就在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分钟展开了。而李静的《大先生》开创之处,则在于把革命者放入他身后的历史——后革命时代。在那里,他看到他所为之奋斗的“天堂”,不过是另一个人吃人的世界,而自己却已成为奠定那个世界之合法性的符号——一座锈迹斑斑的神像。于是,他再一次呐喊:“这就是天堂,不管谁跟你说这句话你都不要相信,哪怕是我!”

的确,鲁迅在今天就像一个“记忆的场所”,官方、以及不同政治光谱下的知识分子都在争夺他:他有时活在教科书里,有时被重塑成反抗权威的自由主义之独立精神,有时又化身作颠覆等级托起劳苦大众眼泪的人。鲁迅离历史现场究竟有多远,我们如何把他拯救出记忆的暴政?这也许是这部剧留给我们的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伍勤(媒体人)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时间:年4月30日至5月22日

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编剧:丁西林

导演:班赞

主演:孙翌琳徐白晓李劲峰

夹在声势浩大的汤莎纪念演出、纷至沓来的国外一众好剧、“坐享其成”的高清戏剧电影之间,国内去年上演的话剧愈显苍白乏味,三则小品连缀的这出朴实无华的小戏,却是另类之一。

题旨道出该剧与市面上的各式喜剧,差着将近年的光阴,但剧中描摹的两性关系,有效范畴逾越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观众如果对剧中克制的幽默、优雅的玩笑反应迟钝,大概要从是否活得日渐粗鄙上找找原因,罗曼蒂克的消亡,与时代相关,个体亦难脱干系。至于现在的剧作家为何无法像丁西林般,写出与时代合拍又超越时代的剧作,日本友人是枝裕和执导的家庭题材的电影或许能够给出答案,他的电影中令人会心一笑或感动落泪的笔触,皆是生活的馈赠。我们大多数的剧作家,尚不明白“生活”为何方神圣。

——梅生(剧评人)

《三昧》

时间:年11月2日至6日

地点:鼓楼西剧场

编剧/导演:张一弛

主演:池骋陈曦康大鹏

《三昧》的可取之处在于舞台创作者们把说唱这一自唐宋以来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的中国俗文学样式,自如地运用到现代剧场中,成为剧场倚重的表演手段。也就是说,“演说故事”这一书场艺术的特质被贯彻在剧场实践中。

冬夜寒风中《三昧》“灯下开书”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说唱的社会基础,看到了对传统说唱推陈出新的剧场运用的可能性。由此看来,“作场说书”与“逢场作戏”,在剧场艺术的远景上是能够合二为一的。

——高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罗刹国》

时间:年12月16日至年1月3日

地点:国话小剧场

编剧:黄维若

导演:赵淼

主演:杨君军刘星阳艾阔汪玥吴迪王一琦

上图剧照摄影:李晏

《罗刹国》是一部带有鲜明导演个人风格和剧场实验意义的作品。剧作取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借马骥落难罗刹国的离奇遭遇架构起一个人鬼错位、是非颠倒的怪诞世界。剧中,马骥、周通判、目小红由人装鬼的心理身份转换,以及女罗刹皮里皮敦、目夷大人由鬼及人的反常举动,于黑色幽默般的悖谬与荒诞中,直指当下,拷问初心,极具人性的反思和警世意味。

舞台呈现上,该剧延续了导演赵淼形体剧的实验路径,最大限度地利用演员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叙事、传递意义。舞台版去掉了原作中罗刹鬼的台词,取而代之让演员将手执皮影化面具进行表演,在身体、面具与角色的无声转换中,间离化地展现人性的变异与复杂。

此外,该剧综合了傩戏、傀儡戏、当代舞、电子音乐、传统音乐等多元艺术元素,既丰富了形体剧的艺术实践和表现手段,又在传统戏剧观念与现代剧场意识、东方美学精神与西方前卫理念的融合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徐健(剧评人)

《梁祝的继承者们》

时间:年4月22日至24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编剧/导演:林奕华

音乐:陈建骐

编舞:伍宇烈

主演:路嘉欣张国颖叶丽嘉赵逸岚赖盈萤时一修郑君炽黄俊杰朱育宏

一直以来,我读到的“梁祝”都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梁祝的继承者们》摒弃了我们熟稔的段落,全剧展现梁祝们的求学生涯,将故事架构在艺术学院美术生的生活、艺术、情感之上,探讨由古至今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集体困境。作品延续了林奕华的一贯风格,依然从“我是谁”出发,与观众一起向自我发问。

音乐方面,现场演奏、阿卡贝拉,及各种演唱形式与舞台对话,将古典故事的留白空给观众内心,在“剧场性”上达到整一的观演体验效果。很多人穷尽一生逃避“我是谁”这个问题,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将所有勇气用在提出问题上,却不寻求解决。在我看来,这是林奕华自少年时播种的关于“成长”的小心思,以一种轻盈的浪漫主义方式抛进剧场,用朋友的口吻与观众分享。

——安妮(剧评人)

《帝国专列》

时间:年10月25日至27日

地点:北京喜剧院

编剧:过士行

导演:易立明

主演:刘铮孙书悦刘齐黄澄澄陈耀怡周情云

近几年来,从舞美设计转型为导演的易立明,每年都能推出一两部品质上乘的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且品种丰富多样,有歌剧《螺丝在拧紧》,音乐剧《革命》,以及话剧《帝国列车》。荒诞喜剧《帝国列车》以一辆豪华列车的车厢为布景,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堪称镜框式群戏的典范。编剧过士行是中国戏剧界的怪杰,有着国内罕见的怪诞雄奇的想象力,一扫当代严肃戏剧给人苦大仇深的刻板印象,不回避现实问题,却又能做到轻盈而诙谐。

过士行的台词很筋道,上口,吸收了相声小品的“帅卖怪坏”,为观众喜闻乐见,同时又不乏哲思,对人性有着温暖的理解。在《帝国列车》里,他创作出了独具魅力的慈禧——一个“霸道女总裁”的舞台形象。

——刘春(编剧、剧评人、媒体人)

《四情旅店》

时间:年9月9日至10日

地点:北京9剧场

编剧/导演:王子川杨景翔李铭宸陈恒辉

乍看上去,旅店是载体、是线索,其实它更像个没有边界的舞台,让创作者真正放开手脚去享受戏剧的快乐。四位主创对于个人鲜明风格的坚持,让四段作品的碰撞火花四溢,也让《四情旅店》真正成为了有多少人讨厌就有多少人喜欢的经典。

《废土旅店》王子川式的肆意与天马行空,《三生三世》的拼贴与互文,《蜜月》充满诗意的随性倾斜,《客房服务》真实不失风趣的独白与精确的肢体表达,每一种都走到了观众心里。结尾处选择了吉他弹唱百家歌的形式,看似随意,实则点题,真妙。

——崔颢(剧评人)

《卡埃罗!那一个心醉神迷的夜晚》

时间:年10月20日至26日

地点:北京蓬蒿剧场

导演:邵斯凡

主演:范江月范忆堂蒋奇明

制作人:张子一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创造了他的精神导师、诗人卡埃罗。这个死于青年、从未存在过的人,在这个夜晚仿佛也悄悄来到剧场,坐在我们身边。守羊人剧团为我们带来了这一个用文字难以描述的夜晚,它是诗意的,梦幻的,不可捉摸又的确存在。

——陈然(媒体人)

《二马》

时间:年11月16日至17日

地点:首都剧场

改编:方旭郭奕雯

导演:方旭

主演:方旭刘欣然苏小玎

方旭对老舍的钟情在戏剧界出名,去年搬上舞台的《二马》,除了他保持舒服的浓烈京味儿,温都太太和小姐由男演员扮演,制造了一次跳跃和冒险。刘欣然扮演温都太太用了大嗓,也不觉懈怠。戏曲演员对肢体和声音强大的有机的支配能力,在戏剧扮演和强调的效果上功不可没。

《二马》故事发生在国外,基调也不似人们更为熟悉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那样悲凉甚至悲惨,反而处处发生由误会和幽默催生出微妙的喜感,在这之下才又是一层悲哀之情。戏中处处可见的中外两种社会形态以及人性文化的对撞,如今天的创作者能再多揣摩,找到与当下更为贴合的呼应和共鸣,是可以实现但也需要创作者更多思考和努力的。

——于静(媒体人)

《共同基础》(德国)

时间:年6月21日至22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柏林高尔基剧院带来的《共同基础》,以充满智性、幽默的手法,在剧场里讨论有关欧洲移民的严肃社会议题。导演耶尔?罗恩深谙与创作者、观众交流的心理技巧。她的作品不留恋于对历史伤痕的挖掘与感伤,而是通过对从文本到舞台虚构元素的灵活调用,让观众在剧场中获得愉悦与思考。这不仅让身处移民问题现实中心的观众感受到了创作者的用心,对于那些其他国度的旁观者,依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蘑菇(剧评人、文学博士在读生)

《假面舞会》(俄罗斯)

时间:年8月25日至27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立陶宛)

里马斯-图米纳斯将俄罗斯传统的“幻想现实主义风格”进行了现代发展,将戏剧的“表现”与“体验”完美融合。他大量运用音乐、舞蹈、肢体等元素,开掘剧本文字之外的内容与思想,将剧作与人、与世界、与信仰的关系进行剖析。

在《假面舞会》中,诸多文字外的衍生处理让这部莱蒙托夫的作品产生了新的意义:不再是抨击和揭露上层社会的虚假,而是启发人对于“心之罪恶”的感悟。导演用自己的善意与幽默举重若轻地描绘了一幅风格鲜明的戏剧画卷。这部“幻想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幻想并不在于导演对于文本、对于舞台设计、对于表演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更是将其转入成了“观众的幻想”。

——杨申(导演、剧评人)

《托托和维切》(意大利)

时间:年6月28日至30日

地点:北京蓬蒿剧场

编剧/导演/主演:恩佐·维特拉诺斯泰法诺·兰蒂斯

如果所有的呼唤都有应答,那他们就是住在天上。《托托与维切》是意大利作家弗兰科?斯卡尔达蒂的杰出文本,一对永远互相应和的流浪汉托托与维切像是上帝永恆花园里的守园人,被一对结识四十年的戏剧伙伴恩佐?维特拉诺和斯泰法诺?兰蒂斯神迹般赋形,他们从一圈星光明灭的烛火中隐现,卡农式大提琴旋律乐句的导复轮递正像他们的合鸣。是“谁陪这个生命到这世上来呢?”“当初是谁创造了所有的名字?”“下雨了……”他们“拉假想中的线”,让我们每一次都听到天上的铃声。维切问托托:“是谁想出灵魂这个词的?”这些提问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他们提着我们寄存在上帝那里的手提箱,沉重也是轻盈。

这出来自天上的戏,消弥了所有时间,公园长椅、灯泡、伞,穿上又脫下的大衣,沒有更多了,却演绎出人间最高的诗篇。

——孟潇(剧评人)

《咔哧咔哧山》《厄勒克特拉》(中日合作)

时间:年9月23日至25日

地点:古北水镇长城剧场

导演:铃木忠志

短短三年在北京看到五部铃木忠志作品,这既让中国观众对仪式感、超强能量、注重下盘的“铃木风格”不再陌生,也让“铃木风格”在中国戏剧人中掀起风潮,黄盈的《麦克白》、李熟了的《失忆症·蟒国》即有着浓厚的铃木烙印。具体到今年这两部作品,实话讲给我的惊喜感肯定不如初见铃木之时,毕竟远赴古北水镇长城剧场,在群山环抱下观赏铃木戏剧,于我也已是轻车熟路。如果说这两部作品有什么亮色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咔哧咔哧山》让我领略了铃木风格也可诙谐幽默、举重若轻。

而《厄勒克特拉》中的美国女演员艾伦·劳伦,这位铃木忠志的老弟子,让我终于得见西方人在掌握铃木方法后可抵达的表演境界。铃木忠志也许在日本本土已经不是时代前沿,但对于中国戏剧,仍然很有学习意义。

——奚牧凉(剧评人)

《阿波隆尼亚》(波兰)

时间:年6月10日至11日

地点:天津大剧院

编剧/导演: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

从三部古希腊文本中抽取出“复仇”这根线进行串联,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却用了最当代的舞台语汇来表现这个古老的命题。舞台电影、现场乐队、空间切割以及声光的运用是舞台上最显著的几个手法,在带来审美乐趣的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与观众对话的决心。

回想,这部戏可以说是在舞台美学上最能吸引我的一部作品。不仅如此,古希腊文本与现代故事对话带来的文本多艺性,也让人深深着迷。

——魏嘉毅(媒体人)

优秀剧目特别推荐

考虑到京津地区以外的戏剧城市、演出剧目繁多,在没有经过大量当地问卷调查的数据支撑下,我们无法将京津地区以外的优秀剧目逐一挑出进行评选。但年,我们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白癜风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