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画皮
在《聊斋志异》近篇的故事中,脍炙人口的很多,《画皮》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人气和流传度,主要是因为其相关的影视作品。
以《画皮》为蓝本改编的同名电影和电视剧分别于年和年上映,很快就受到了许多观众的青睐。它们的出现,对于《画皮》在民间的传播厥功至伟。
今日,在下就《画皮》篇与诸位闲谈一二,发表一些浅知拙见。
我们的男主人公老王,是个书生。原文没介绍他的年龄,但是我们根据其好色程度可以推测其应正直壮年。这天老王一大早就出门溜达,结果在半路遇到了一位女子。女子大概十五六岁,年轻漂亮,正独自一人背着包袱走着。老王连忙追上,询问为何独自一人一大早赶路。女子倾诉说她无依无靠,正在四处漂泊。
老王听到后马上义正言辞地说道:“你一个人赶路太不安全了。我家就在附近,先去住几日吧。”女子同意了,跟着老王来到了他家。女子要求老王不与任何人透露她的存在和行踪,于是老王就把女子安置在书房。好家伙,果然是“读书人”,“书中自有颜如玉”嘛,合情合理。众所周知,老王正直壮年,而女子又年轻貌美,所以之后两人就莫名其妙地同居了,还同了好一段时间。
过来好长时间,老王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她怀疑女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劝老王将她送走,但是老王压根不肯。
一次偶然的时候,老王在菜市场遇到了一个道士。道士瞅着老王,提醒他身上邪气环绕,有性命之忧。老王听了后不由得怀疑那个女子,但是本着“三观跟着五官跑”的原则,老王放下了怀疑。
回到家里后,老王想打开书房的门,结果发现被锁住了。老王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往里面看。发现一个丑陋无比的恶鬼正在画着一张人皮,画完后将它贴在脸上,正是那个女子的样子。老王直接傻眼了,吓得胆战心惊,马上就跑回菜市场找道士大师。大师毕竟是大师,悲天悯人,不愿杀鬼,就给了老王一根蝇拂,叫他拿回去挂在卧室的门上,并和老王约定有事到青帝庙就去找他。
话说老王一回家就将道士给他的蝇拂挂在了门上,并且不敢再靠近书房。当晚恶鬼来到了老王和他老婆的房间前,被蝇拂上的法力威慑得不敢进来。但是画皮恶鬼心中不甘,咬咬牙一跺脚,顶着蝇拂的威力摧毁了蝇拂,然后冲进来把老王开膛破肚,挖出了心脏,食之而去。
第二天,老王的二弟和王夫人找到了道士。道士听到了画皮恶鬼的所作所为后大为震怒,于是找到了恶鬼将其消灭。王夫人苦苦哀求道士救活老王,但是道士说自己不能起死回生。道士推荐他们去找一个法力更加高强的人——菜市场的一个疯子。
老王的夫人和二弟找到了这个疯子。疯子对王夫人进行了辱骂和毒打,并羞辱她吃下了自己吐出来的痰,随后疯疯癫癫地大笑离开。王夫人以为疯子不肯救人才离去,心如死灰。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疯子对王夫人的考验。就当王夫人回家给老王收尸的时候,胃里吃下去的痰突然被吐了出来,变成了一颗心,跳进了老王的尸体中。
在拥有了新心脏后,老王的伤口快速愈合,最后他起死回生。
这个故事的发生,看起来是偶然的。因为男主人公王生是恰好在路上碰到了画皮恶鬼,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留了她。但是实际上一分析,这一切其实是必然的。从最初的偶遇开始,这件事情就透露着诡异与反常。
大清早,王生在路上遇到了女子后主动跑上去搭讪,询问为什么一个人走着。这与当时的封建礼教和书生遵守的礼俗风度相违背。他一直追问女子有何难处,并且在得知女子无依无靠后主动带她回家。如果是带回自己的住宅,光明正大示人,倒也还算坦坦荡荡,君子一位。但王生却是在并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将其带回了没人的书房,并且想都不想就答应女子替她隐瞒行踪,更是不久就与之同房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王生毫不怀疑女子的可疑之处,并且打算与其一直同居和隐瞒下去。可以说,王生并非正人君子,他一开始的搭讪就没安什么好心。
女子最初的行为也很明显带有着诱惑和轻挑。当王生问她为什么一个人大清早赶路的时候,她并未直接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说你不能和我作伴解闷,为什么要问我呢。这一句话已经很明显了,赤裸裸地挑逗。紧接着王生追问其难处的时候,她毫不掩饰地说自己无依无靠,四处漂泊。
朋友们,这就更加离谱了。
你想一想,一个瘦弱的女子,背着全部家当,毫无防备地和别人说自己无依无靠、孑然一身。她就不怕被人杀人越货?你怎么知道王生不会以为你包裹里是你全部的钱财而心生歹意?正常情况下,能傻乎乎地回答成这样子,只有两种可能:(1)她真的非常单纯,不知社会和人心的险恶,对人毫无防备。(2)她是故意的,想引诱王生。
结合她那句“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我们可以断定,她是第二种。最后的故事发展也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她就是在故意引诱王生,依附于他,玩弄他,最后挖其心而食之。
所以,从一开始,这两人就都是心怀鬼胎、不安好心的。两人都是“猎人”,都在设套让对方钻。王生是在猎艳,而画皮女鬼是在猎食和找乐子。显然,恶鬼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自以为是猎人的王生,仅仅是被圈养起来的牲畜。
猎者终成猎物!
所以,这带有目的性和圈套的双方,是因偶然相遇。但是其故事的发生却带有偶然中的必然。即使二者遇到的不是对方,也会与其他的“目标者”发生相似的故事。
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映射当时腐朽的满清朝廷。
主人公王生将通过画皮而伪装成美人的恶鬼当成是良家少女,与之结合,却将好心劝告他的道士当成是神经病。在此文中,王氏书生暗指朝廷统治者,通过画皮来装扮美人的恶鬼指阿谀奉承的小人,而道士和深爱他的妻子陈氏则代表着忠良之臣。
统治者不能明辨是非,重用小人,将直言进谏的忠良视为虚妄。小人在统治者面前阿谀奉承,以谦卑恭敬的假面目示君。但是在背地里就会漏出真正的、凶狠可憎的面孔去鱼肉百姓和打压忠臣,就宛如那个画皮的鬼怪。甚至,他们还会不断拉帮结派,拉拢党羽,逐步将朝廷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自己势力足够强大,当他已然架空皇权掌握朝政大权时,他们就会如同画皮恶鬼一样,将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杀而食之”。
然而即使是这样子,还是有不少正直和忠心耿耿的大臣像陈氏一般甘受屈辱和呕心沥血地去拯救天下苍生和朝廷,忠君护国。
本文的暗讽将作者对于乱臣贼子和得志小人的不满与蔑视表现得淋漓尽致,痛心疾首地控诉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全文将贞良死节之臣的形象塑造得耀眼丰满,表达了作者的钦佩与自己的高洁志向。
蒲松龄未尝不想博得一番功名,为天下苍生谋幸福,为朝廷谋清明。但是事与愿违,陪伴他的,只能也只有嘴角心酸的苦涩、落寞、悲愤与那黑夜中孤零零的一盏灯、那一笔一墨、一纸一砚。
以上仅为本人的一些拙见,若有言辞不当之处,请见谅。
另外,《画皮》的文言文原文与白话文翻译,在下放于文末“阅读原文”处,有兴趣者可点击“阅读原文”自行阅读。
感谢诸君的阅读,期待与诸君在下一篇相见。
文:陈明靖
图:图源网络,侵删致歉
编辑:邹学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