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揭秘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原来还是豆瓣网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2/11

李书磊资料图

  文|无界新闻记者马莉   当14岁上北大,小学连跳两级的李书磊出任北京市纪委书记后,这位学者型官员一下子“热”了起来。这个月,对李书磊来说有些特殊,不仅因为从福建重回北京,更因为这个月是他51岁的生日。   很多人没有想到,李书磊还是一个“网红”,他的书在“豆瓣读书”频道分数不低。   无界新闻记者在豆瓣上查到,《重读古典》8.7分,《:走向民间》7.6分,《说什么激进》7.3分。还有其他几本书,虽然评价人数不多,但打分多在4至5颗星。

  《重读古典》,获得了8.7分。   这位“14岁上北大的神童”,从图书馆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北大中文系攻读了硕士和博士。之后,长期在中央党校任职,从讲师做到副校长。在中央党校那段日子,是他著作的高产期。   今天,无界新闻记者按出版时间,讲述他的6本书。   首先是年的《都市的迁徙:现代小说与城市文化》。这本书论述了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与变迁。

资料图

  年,《为什么远行》。关于旅行,李书磊曾这样说:“好像我们这一生的中国旅行就是为了印证我们的童年读物。而正是有了这种印证,中国无数大大小小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就不单单是一片风景,它还是一段历史、一种境界、一种终于相认的亲缘。”   年,《杂览主义》。这本书半数人打出5星。再看看豆瓣评分高达8.7的《重读古典》。

资料图

  这是李书磊年的作品,聊到了《三言二拍》、《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当然还有诗经、唐诗、元曲,等等。   有读者评价说,“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个很认真的读书人,也是个很严肃的写作者,光是这一点在当下已是非常难得”。   讲《诗经》时,李书磊讲到了河边爱情,他认为那是“人类对命运的反抗”,而“爱情是人类无望人生中唯一的救赎,也是人在无边的沉沦中本能的呼号”,这句话被很多青年奉为经典。   李书磊在对记者讲起这本书的动因时曾说,这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人过了25岁,沧桑感就有了,漂泊感也有了。年轻的时候,凭青春力量四处闯荡的那个阶段结束了,情感的浪漫主义也结束了。这时候,特别需要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情感的皈依。追根溯源,对于国土的情感,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包括对中国经典和汉语的情感,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寄托。”   年,他出版了《:走向民间》,这是“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册中的一本。

资料图

  序言里说,“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年。”这本书还讲了两个人——陈独秀和郭沫若,讲了两座城——昆明和延安。   豆瓣上,有读者在书评里说,“这部著作涉及的文学分析很少,论述更多的是关于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和道路选择”。   最后要说的是年出版的《说什么激进》。

资料图

  这本书选编了李书磊“从春节看文化”、“方寸已定”、“重看鲁迅批孔”、“红薯吃法”、“村中有风波”等散文与随笔。豆瓣评分7.3。   李书磊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下面这段话:   “年冬天到年冬天,我在北京西郊赁屋而居。那两年间,我很少说话,只是在窗下读古书。读到感动之处,就特别想找人聊一聊,但没有人,我就把心得写成札记。有一天傍晚,我走出家门,门外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雪。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站在雪地里,不知为什么,我竟泪流满面。”   李书磊书中对传统的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