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比大语文四五年级春季第8讲学习的《聊斋志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讲述奇异的鬼怪故事见长。但其实,故事是思想的载体,每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蒲松龄想要表达的观点。
我们就以著名的一篇故事《促织》为例,看看作者通过“蛐蛐皇帝”的故事,映射和讽刺了历史上哪些著名的皇帝。
01
艺术天才宋徽宗
如果要用一本语文书的厚度,介绍整个中国古代史,那么宋徽宗赵佶所占据的板块也就不到一页;但如果要介绍中国古代美术史,那宋徽宗所占据的板块肯定得好几页。因为宋徽宗可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
除了喜欢美术和书法,宋徽宗的爱好还有蹴鞠(古代的足球)和园林。因为喜欢踢球,就任命球技高超但不学无术、阴险歹毒的高俅做太尉;喜欢奇花异石也很正常,但却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官员们为了讨皇帝的喜欢,组建了庞大的运输体系,从江南地区运送奇花异石到京城,修建园林。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墙。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非常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墙壁毁了。运输船队的船只不够用了,就强占老百姓的粮船和商船。
后来,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其中包括方腊起义和《水浒传》故事的原型宋江起义。好不容易把起义军镇压下去,金兵的入侵又导致了靖康之难,宋徽宗沦为金人的阶下囚。
02
“木匠皇帝”明熹宗
明朝的第15位皇帝明熹宗,他的爱好是制作木器,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手工活儿,样样拿手。他亲手打造的木制家具和器具,精巧绝伦程度,令大臣们叹为观止。
但是,明熹宗的本职工作做得怎么样呢?明熹宗在位的7年时间里,国家并非太平盛世。我们曾在课堂上讲过,明朝中后期内忧外患严重,内有党争、农民起义、自然灾害,外有后金的侵略,而明熹宗却沉迷于木工创作,国家大事都交给了魏忠贤处理,直接导致大奸臣魏忠贤的专权。
03
“和尚皇帝”梁武帝
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大分裂的局面维持了多年。梁,是当时位于南方的一个政权,其建立者是梁武帝。
梁武帝在位期间,勤于政务,进行了很多革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位晚期,却开始沉溺佛教,不理朝政,天天想着要去出家当和尚。
说到宗教,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为了当和尚而引发很多闹剧,导致国家陷入混乱的,还真是少见。
梁武帝第一次“出家”,做了4天和尚,宫里的人就把他接回去了。后来他一想,这样做不妥当。因为按当地的风俗,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皇帝当了和尚,怎么能够例外?于是,第二次,他又到寺庙出家,大臣们请他回宫,他就不答应了。
后来,大臣们懂得他的意思,就凑了一万万钱到同泰寺给这位“皇帝菩萨”赎身。寺里和尚能够收进一大笔钱,怎么不高兴,当然同意他还俗。大臣们就排了仪仗,到寺里把他接回来。
第三次,梁武帝又想个新花样,他到同泰寺出家的时候,说他为了表示他对佛的虔诚,不但自己的身子舍了,还把他宫里人和全国土地都舍了。舍的多,赎的钱当然应该更多。过了一个月,大臣们就凑足了二万万钱去把他赎了回来。
来来回回四次,大臣们一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这笔钱从哪里出呢?当然最终还是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
了解了今天的这三位皇帝,你如何看待皇帝的爱好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观点。
王喆老师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