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公制青年时期的张公制左一与哥哥张介湘、张介垣
青岛历史上有位90岁的副市长,从年到年,总共任职17年,他叫张公制,出生于书香门第,一生经历了清朝覆灭、军阀混战、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成立,始终保持着一身凛然正气。清末,他是山东咨议局议员,是主持正义的“鲁东六君子”之一;袁世凯复辟时,他公然登报与其划清界限;日伪统治时期,为了不被胁迫,他曾每天携带安眠药,准备随时殉国;解放后,他以73岁高龄出任青岛市副市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去世前,他委托家人把祖传书画全部捐给国家。本期《发现青岛》,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公制的传奇一生。 看了《天演论》对科举淡漠 在安丘城里张家,“一门三进士”是远近闻名的美誉,说的是张公制兄弟三人都考中了进士,实际上张公制出生于年(光绪二年),26岁那年中了举人,三年后科举制度就废除了,所以他没有成为真的进士。如果你以为张家是从张公制兄弟这一辈才出的名,那就错了,早在明末清初,安丘张家就出了一位与著名经学大师顾炎武齐名的大学者张贞。张贞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在当时有“南顾北张”之誉。张贞南游吴越,喜欢结交天下名人,与当时的扬州八怪之一、书画家高凤翰以及小说《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都有不错的交情。后来他的儿子张在辛在父亲熏陶下也成为一代篆刻大家。张公制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作为嫡系后人,张公制兄弟三人都继承了先辈遗风。 张公制的族孙张柱曾在《缅怀公制公》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早年张公制中举后得意洋洋地回家,一进门看见庭院落满了红枣,就顺手捡起一个吃起来,正巧被他母亲看见了。老夫人早得“报马”(骑马报告消息的人)的喜讯,一般人觉得老人会理解儿子金榜题名的喜悦心情。然而这位勤俭持家、严格教育子女的老人却严厉地说:“这枣你爷爷还没吃,你怎么先吃?”看来兄弟三人都能科举成名,与张家严格的家教是分不开的。张公制很孝敬老人,后来他没有东渡日本,就是因为长兄在京、次兄在浙,母亲不愿他再离开,留学计划只有搁浅。 “父亲虽为科举出身,但思想一点也不保守,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张公制的次子张侃先生今年已是89岁高龄,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是个开明的人。年,张公制乡试考中后,到济南赴“鹿鸣宴”,偶然在一家书店看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看过之后耳目一新,继而又获读了《新民丛报》,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新思想”,此后新思想萌芽就在张公制心里慢慢长大,以至于他“对于科举也渐渐淡漠了”。张公制曾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没有去考进士的原因:“由于八国联军的影响,会试改在河南开封举行,我曾去过,但是后来在北京举行的举贡会考,我却没有参加,这和我的思想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差一点就加入同盟会 年起,张公制在安丘担任劝学所总董,主持全县的教育事务,从年到年,安丘全县开办了多所学堂,他还主持开办了安丘县立中学,成为安丘中等教育的开端。年,山东省咨议局议员选举,张公制当选,当年9月便去济南上任了。 在家乡办学期间,张公制经常与同盟会革命党人往来,同盟会山东省负责人徐萃庵也曾致信给他,动员他参加同盟会,那时他也认为同盟会是正义的,表示愿意加入。他在《张公制自传》中这样写道:“年,我当选咨议局议员,到济南与徐萃庵见面,约好定期履行加入同盟会手续,咨议局开会时青州发生大抢劫案,牵连青州中学和蚕桑学堂学生多人。我当时认为革命是正义的,但不应有抢劫行为,因而未加入同盟会。”对于同盟会抢劫银号作活动经费的举措,张公制不能接受,虽没有加入但他还是一直与同盟会成员保持来往。 年春,莱阳县遭受连年干旱,乡下闹粮荒。县吏不但不体恤民情,还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农民求生不得,就在曲士文的领导下纷纷抗捐、抗税。山东巡抚孙宝琦派兵镇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烧毁房屋上万间,杀害农民余人,逼迫妇女投井溺河者人以上,造成了震惊全国的莱阳大惨案。孙宝琦为了开脱罪责,就将这件案子交给咨议局调查。对此事件的看法咨议局内部分成两派,以议长杨毓泗为首的一派支持官府,污蔑农民曲士文为“莠民造反”、“反清抗捐”,主张镇压。张公制、丁佛言等人则主持正义,指责县吏不义,三年大旱后百姓是被迫抗捐抗税,实为官逼民反。双方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争辩,但咨议局总归是向着官府说话的,张公制不愿与“官府派”同流合污,与丁佛言、王景尧、周建龙、尚屏臣、曲荔斋一起辞职退出了咨议局,被当时的社会进步舆论赞为“鲁东六君子”。 登报反对袁世凯称帝 回到家乡安丘后,张公制担任了安丘县团练的团总,期间仍然支持着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年辛亥革命后,他协助革命党人王长庆策划诸城起义,并与安丘官绅商定,助以巨款。年,在丁佛言的介绍下,张公制加入了共和党。年春,山东省议会成立,张公制因德高望重当选为议长。当时的议会处境艰难,外要对抗军阀统治,内部更是共和、国民两党敌对,议长的工作一点都不好做,但张公制却本着主持正义的原则,维持着议会工作正常进行。张公制后又任山东省第二届议会副议长兼育英中学校长、山东省第三届议会议员、政治团体“诚社”社长,并同王景尧等人主办《大东日报》,是山东最早的重要报纸之一,日发行量能达到一万份。该报还出版“劳动周刊”,同情工人运动。 年8月,袁世凯做起了皇帝梦,他组织“筹安会”,利用一批反动文人为其摇旗呐喊,时称“劝进派”。时任国会众议院议员的艾庆镛回山东鼓动“劝进”,说:“周自齐在北京已给张公制和王采廷列名加入"劝进"了。”张公制听后非常气愤,第二天就和王采廷在《大东日报》上登出启事,否认加入“劝进派”,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随后,张公制又利用自己在议会的影响,力主正义,弹劾了山东督军张树元吃空饷等贪赃枉法行为,迫使北京政府撤换了张树元。年末,田中玉接替张树元督鲁,田企图将议会变成他的御用工具。他向议会提出,裁军一半并增加田赋,但张公制认为这样做是给全省百姓增加了沉重负担,于是组织议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裁军经费充足根本无需增加。虽然此后田中玉几次来议会疏通,但增加田赋的要求始终未能通过。田中玉因此怀恨在心,在组织第三届议会时,他暗中操纵选举,并多次派军警捣毁会场,以至于拖延了一年多才选出当届的议长、副议长。 年5月,张宗昌任山东省军务督办兼省主席,势头比起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看透了军阀统治者本质的张公制,辞职回到家乡养病,从此归隐,不问政事。30多年后,张公制追忆自己10多年的议会生涯,慨叹不已,赋诗一首: 分道扬镳忽合流,索涂陷淖不能休。 分明鸟做笼中斗,仿佛鱼缘木上求。 云雾拨开葵向日,风霜阅尽菊凌秋。 伪民党与假文化,赢得区区一报头。 身藏安眠药随时准备殉国 辞职回乡后,张公制在安丘休养了三年,于年举家迁往青岛。没有了官职不像在济南那样忙碌,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也多了起来。据张侃先生回忆,父亲平常生活很有规律,清晨很早起床,晚上十点准时就寝,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花。“父亲只种菊花和兰花,因为菊花傲霜,兰花高洁。”张侃说,刚到青岛时一家人住在宁波路2号,那时候家里有个院子,院子里种了几十盆菊花和兰花,每天早饭后张公制都要到院子里打理一番。“每当菊花盛开的时候就是他最高兴的时候,此外他还常说,这几十盆花搬来搬去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张侃告诉记者,父亲不仅对这些花悉心照料,还曾给每一盆花都取了一个名字,如“朱盘托翠”、“大莲瓣”、“碧玉簪”等。 除了种花之外张公制的嗜好不多,既不喝酒也不打牌,戏院、电影院更是从来不去。只有春节前后那七八天,他会在晚上跟妻儿们一起打天九牌,但是年一过完这种游戏马上就从一家人的生活中消失了,每天晚上一家人的娱乐就又变成父亲给孩子们讲解唐诗、古文。年,张公制结识了梁漱溟并很快成为好友,他非常欣赏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打算效仿,在安丘试办乡农学校。先后三次去邹平县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参观后,张公制于年春邀请邹平县派人到安丘指导,在全县6个区内建起了6所乡农学校。 这种养养花、办办学的清闲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公制不愿住在日军管辖下的青岛,于是迁回安丘老家。张公制一回到老家,国民党第八区专员厉文礼就找上门来,一再邀请他担任顾问,被他婉言谢绝。年,安丘城被日军占领,张公制为了脱身,明里宣称要去上海治病,实则暗中绕道回了青岛。虽然为隐藏身份,报户口时用的是夫人的名字,但没多久伪市长赵琪还是发现了张公制住在青岛。他先是派人去请张公制出山,后又亲自拜访商谈,都被张公制以旧病复发、想去外地治病等理由婉言拒绝了。日本统治青岛时期,国民党政府也曾三次派人登门请他去国民党统治区任职,同样是无功而返。 据张公制的长子张健回忆,父亲曾对他说,在上世纪40年代初确实有被日伪裹胁的危险,但是他绝不做危害国家民族的事,也不给敌人严刑拷打他的机会,所以随身都带一瓶安眠药,做好随时殉国的准备。
延伸阅读
张公制与“鸟笼子”说起济南大明湖南岸的“鸟笼子”,老济南人都不陌生。这座圆形伞顶建筑光绪三十四年()开始动工修建,翌年9月落成,耗银三万多两,有房屋一百四十余间,会议中心可容纳五百余人。它是清廷推行“新政”,预备实行君主立宪的产物。在此之前的光绪三十三年(),清廷通谕各省设立咨议局,谕称:“前经降旨于京师设立资政院以树议院基础,但各省亦应有采取议论之所,俾其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储材之阶。著各省督抚均在省会速设咨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创办其事,即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作为议员”。在清末,“鸟笼子”是山东省咨议局;民国时,又变身省议会大厦。其中的风云人物,当属一直任议员,并曾任议长的民主人士先驱张公制先生。
张公制是清末山东咨议局“鲁东六君子”之一,名介礼,以字行,清初安丘名士张卯君后裔,两兄是晚清进士,他是举人。宣统元年当选山东省咨议局议员,并且选为候补常驻议员。是年秋,山东省咨议局正式成立,全省各地按府、州推选出名议员。这些议员绝大部分是有功名的官绅,除一人按照财产资格,五人以办地方公益的身份被选中外,其余全是科举出身。接着,议员互选,又选出20名常驻议员和8名候补常驻议员,并选举杨毓泗为议长,于普源、王景禧为副议长。其实,所谓“立宪”、“咨议”不过是幌子,咨议局的议员都是由地方官绅包办,所议事项必须由巡抚批准,而且巡抚有权监督,并可奏请皇帝将咨议局解散。尽管如此,作为议院基础的咨议局在财税、法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对独裁专制仍有一定制约作用。这座在贡院旧址建起的山东省咨议局坐北朝南,楼下北面正中设主席台,楼高三层,座席是木制连椅。圆形建筑象征精神地位的崇高和神圣,如希腊的万神庙和中国的天坛。然而,议员们在“鸟笼子”里争吵、叫骂,叽叽喳喳,颇似一群饱食的鸟儿,似乎使这座建筑失却设计者的本意。其实,七说八道,叽叽喳喳,是民意代言机关的本意。如只是一种声音,反倒奇怪。至于能不能代表民意,或是代表多少民意,那是另外的话题。“鸟笼子”里也有尖锐政治斗争,宣统二年()这里发生过一起“鲁东六君子”事件。事件的起因是“莱阳曲士文起义案”。自清廷实行新政以来,山东莱阳成为重灾省份重灾区,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人民负担“骤增至数十倍”,偏又遇春荒,农民“缺食者十之八九”。该县县令奎保与于赞扬、王景岳、葛桂星、王圻、张相谟等官绅互相勾结,敲诈勒索。宣统二年(),农民曲士文等被逼起义,数日之内几成数万大军。曲士文兴师檄文直陈官绅“假新法之名,增强赋税,不务实际,行苛政,阴险惨毒”,要求“讨还积谷,抵纳捐税”。山东巡抚孙宝琦委咨议局、提学司派员几次赴莱调查。同年十月,山东咨议局开会讨论此事。巡抚孙宝琦亦到会。此前,抚署已颁发上谕,主要内容是说曲士文罪无可逭,激变之官绅亦须惩办,并已将县令奎保撤职。时咨议局内有两个派系:右翼议员六十二名,多为鲁西七府(济东泰武曹兖沂)人士,称“六二党”,领头人为咨议局秘书长张汉章和彭占元;左翼议员人数较少,大多来自鲁东三府(登莱青),人目为“清流”,登州府丁世峄(字佛言)、青州府张介礼(字公制)为首领。“东三府多主张急进,西七府多主张保守”(年9月30日《民主报》)。丁、张等认为是官逼民反,力主惩办莱阳劣绅,与“六二党”包庇之谋抵牾。青州府议员王志勋属清流派,他先报告调查莱阳事,作客观叙述。次日,登州府议员孙丕承报告,则极力演说曲士文煽惑之事,说:“绅士素望固劣,然谓之激变则冤。”这个孙丕承甚有丑名,他卖了80亩地,请选民吃打卤面,好歹拉够票数,当上议员,被戏称为“打卤面议员”。此公能言善辩,社交广泛,深得议长杨毓泗信任,可随便拆阅咨议局中文件,又得绰号“二秘书长”。张公制等谓尊奉上谕,惩办官绅。孙丕承起而反对。张公制说:“孙系会议厅人员,议员资格消灭,无发言权。”孙又谓:“官绅之罪无证据。”丁世峄一一指陈,慷慨激昂。争论间,议长杨毓泗忽声色异常,怒曰:“主张惩办官绅,自是曲党!”丁世峄起立而言:“曲党共有几人?”于是,张公制、王志勋、周树标、尚庆翰等皆起立,五人随之递交辞呈。后登州府议员曲卓新亦加入,便有“鲁东六君子”之名传出。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人在“鸟笼子”召开大会,宣布山东独立,取消咨议局,成立山东全省各界联合总会,作为全省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最高机关。夏溥斋任会长,于普源、范之杰任副会长,丁世峄任秘书长。山东东、西两派的首领张公制(代表东府)和王朝俊(代表西府)都没有参加,因为两人当时不在济南。张公制辞去议员职务后,返回安丘原籍。年,他才回到济南,与丁世峄组织共和党(后改进步党)山东支部,任部长。
张公制是民国前期山东省议会的领袖人物。北洋政权山东省议会自年成立,至年结束,共经历三届,这三届张公制都当选议员。北洋军阀政权山东省议会议员,是采取间接选举的方法产生的,即先由选民选出初选当选人,再由初选当选人选举省议员。选民资格,以财产和封建科举为标准。除了清朝的廪生、附生、秀才、举人、进士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必须有不动产或动产元以上者才有选举权,有不动产或动产0元以上者才有被选举权。第一届议会议员名额为人,其中,共和党占70名,国民党占62名。本届议会选举张公制为议长,王寀廷、孔祥柯为副议长,三位均系共和党人。在共和党内,原提名的议长候选人是安鹏东,副议长是张公制和孔祥柯。因当时王寀廷坚决反对安鹏东当议长,并率济南区议员数人以退出相威胁,党内才改张为议长,王、孔为副议长,安则出任国会议员,问题方告解决。
年12月,袁世凯称帝,山东帝制派人物声明拥戴,竟将张公制名字列入。他发觉后,立即登报发表启事,予以否认。
第二届议会于年9月召开成立大会,郑钦为议长,王朝俊(别号鸿一)、张公制为副议长。此届选举议长,争夺异常激烈。张公制(代表进步党)、王朝俊(代表国民党)两方势均力敌,争持不下。这时,早就想操纵省议会作手中工具的山东督军张树元乘隙而入,他先借自己心腹,济南道尹张仁涛之手,暗中偷换选票,使得票最多的王寀廷落选;又利用武定府同乡关系,组成12个议员的“武定团”,从中推郑钦为议长,而让王朝俊、张公制当副议长。张派坚决不同意,非正不可。开会投票时,张、王双方互相拆台,秩序混乱,主持人宣布临时休息。王派趁张派退席,立即关闭场门,迅速开票,结果郑钦当选议长,王朝俊当选第一副议长,只给张公制留下个第二副议长的位子。张树元机关算尽,却未承想栽在他一手扶植的议会手中。省议会张、王两派都有人在督军署和财政厅,对张树元克扣军饷事早有所知,遂联合酝酿弹劾案,由国民党议员、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王乐平以临时动议的方式提出,很快为大多数所通过。接着,拟具电稿,向北京政府告发。副议长王朝俊和正在住院的张公制爽快签字,议长郑钦也颟颟顸顸地签了字。张树元督军职被撤。这位督军大人,以前曾提出“加赋一年,裁军一半”议案,企图中饱私囊,被张公制主持全票否决,当时他就咒骂“鸟笼子里无好鸟”。现在,他又一次被啄,伤得实在不轻。
第三届,选举宋传典为议长,陈鸾书、杜尚为副议长,三人都是财大气粗的资本家。第三届议会选举时,由于山东督军田中玉的把持和破坏,斗争更为激烈。议员有两大派,一是地方派,二是政府派。田中玉对地方派首领之一的张公制采取“拆”的手段,利用张派内部张公制与安鹏东的矛盾,拆张公制的台。安鹏东等一部分议员同张公制分了家,与政府合作,推杜尚为副议长候选人。田中玉想叫政府派的谢鸿焘当议长,万光煒当副议长,便一面供应金钱,一面拉选票。但因地方派人多声势大,谢、万料想,投票选举必定失败,所以定下每选必闹的策略。年冬,议会定期选举,由于田中玉指使军警穿着便衣包围议会,票未投成。年夏,投票那天,议员们入场后,刚进行投票,突然,人声嘈杂,有人把张公制从背后扳倒,议员们和流氓多人搅成一团。张公制被人压在底下,议员景伯言探身去拉,被人当头捣了一拳。后经邵綽然、郭焕成(山东武术传习所教员)奋力抢救,方脱险境。直到年1月,北京政府派熊炳琦来担任山东省省长,田中玉对议长选举再无权过问,加上学生干涉,以数千人包围省议会监督投票,才完成这次旷日持久的议长选举。
有人总结三届议会选举情况:“第一届山东省议会的选举还耻言运动,或略微带点儒家味道;第二届的议会选举,也还只需花几个钱请请客,不需大量花钱;到了第三届议会选举,就公开贿选,非钱莫办了。”了解内情的张公制说,买卖选举之风,各地盛行。各县初选当选人每人元已是普通的数目,复选候选人想要当选就要花费2万元。宋传典当选议长,前后出资18万元。
张公制“七七”事变后回到安丘,后定居青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委其任山东宣慰使,拒出。解放后,任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副市长,年病逝,享年90岁。张善诗能书,书法章草,造诣颇深。
解放后,“鸟笼子”成为省政协办公地。年,“鸟笼子”拆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