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李素学术与市场之间略谈中国当代文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1/22

阎连科以捷克语的《四书》成为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首位中国作家,当地时间年10月22日晚7点颁奖仪式在布拉格古老的市政大厅举行。

本文载于《南方文坛》年第3期。

学术与市场之间

略谈中国当代文学在捷克的译介

全世界文明国家的图书界都正在经历鲜明的多元化和商业化进程。图书出版一年比一年多,类型及质量不一,垃圾书堆旁边也能看到非常优秀的著作。读者的购买力也在上升,图书销量一年比一年高,一些统计提醒我们,语言和思想水平不高的通俗小说占销量的最大比例。在经济标准衡量一切的时代里,一个文学翻译自然会问自己:翻译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追求什么目的?市场上的成功吗?那就必须给大众消费者他/她想要的产品。大众读者的口味好像是同类的,但受过多年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会同意翻译通俗小说吗?还是用自己的学问和语言能力给本国读者介绍异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特性的作家以及一些本土文学中没有的文学特征呢?那就要做好心里准备:找到出版社很难,没有关系没门,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年捷克斯洛伐克出版老舍的《骆驼祥子》第一次印数达到册,年茅盾的《子夜》第一版印数册,鲁迅的《呐喊》印数册,年茅盾的《子夜》第二版印数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对小小的的捷克图书市场而言,恐怕连通俗的畅销书也达不到这么高的首次印刷数。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捷克一家很大的出版社买到版权,赶快翻译出版《丰乳肥臀》,首次印数达册,这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除了专家之外,目前很少有人知道,捷克汉学具有很优秀的翻译传统,所谓“布拉格派”或“捷克派”。雅罗斯拉夫·普实克教授(JaroslavPrusek),捷克汉学创始人,早在3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他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年在布拉格首次出版,这本译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鲁迅译文之一[1]。普实克教授和他的弟子除了翻译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茅盾、老舍、闻一多、巴金、丁玲、赵树理、周立波、孙犁等)的许多作品以外,也翻译了白话小说、传奇、话本(包括蒲松龄《聊斋志异》)及近代作家的作品,如《浮生六记》、《老残游记》等。在上世纪50、60年代,同其他西方读者相比,捷克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小说的不同面貌,而且这些被选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师的著作。当然出版的都是符合当时国家建设大事业的作品,主要是左翼作家的作品。当时,几乎每一家图书馆,每个捷克家庭都会有几部中国文学译著。可惜,这段在特殊的社会主义环境形成的捷克汉学翻译高潮由于政治原因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年以后,一是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二是由于布拉格之春后捷克的国内政治情况,普实克和他的大多数学生因为反对华约军队侵略捷克,而被开除党籍或解雇了,一段时间内无法继续出版作品。从此以后,在捷克出版的译著仅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2],而现当代作品几乎成为了禁书,只有一本薄小的短篇小说集(《春天之声》王蒙、冯骥才、沈蓉等短篇小说选)以及廖静文的《徐悲鸿的一生》()。

随着年“天鹅绒革命”后捷克政治经济的改革,70、80年代的政治障碍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文学作品应该能够随心随意地翻译出版,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新的市场经济条件好象比过去的国家政治障碍对中国当代作家更为不利。自90年代初近二十多年以来,捷克出版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忽略(中国古代文艺倒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玄学、道教和佛教文本),主要基于纠缠在一起的三个方面的原因:经济困境、政治偏见和翻译的学术性。市场经济困难可通过国家资助得到解决,政治偏见则需要通过不停休的持续介绍和解释来慢慢消解,而文学恰巧是非常好的跨文化交流的通道,或者用最近很流行的说法来说,文学是很有效的“软实力”。

汉学家翻译中国当代文学

在捷克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目前只有汉学家才能从事这项工作,至今基本上都是大学教授和社科院的学者偶尔翻译一些文学作品,是他们学术研究的附加产品或者业余的爱好。他们对作家、作品以及历史背景很了解,翻译时间也比较长,翻译过程中都会对每一个小细节严谨地解剖,使得译文不会有误译。可是,和专业译者或作家翻译相比,学者翻译难以脱离自己的学术修养,这种严谨的翻译态度有时导致的结果是译文虽然很正确,但是某种程度上缺乏活力。

捷克出版社对当代中国作家一无所知,一般也没有多大兴趣,赔钱的危险太大。今日的捷克读者对中国保持两种态度:对古代中国(佛、禅、道等)的崇拜以及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偏见。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普通的捷克读者对中国文学所谓的“认识”要么带有50-60年代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要么散发着神秘、抒情的“远东”香味。流亡作家、异议作家、华裔作家(北岛、杨炼、高行健、廖异武、哈金、戴思杰、李翊云)和台湾作家从九十年代以来在捷克有了更多的出版机会。勉强能够得到出版而且也有市场经济追求的畅销书:比如姜戎的《狼图腾》(Rybka出版社,年,从中文译),从英语转译的虹影的两部长篇小说(没有标明原作),这不必多说了,出版社相信通俗小说的利润潜力。最近二十五年内(年至年),据罗然教授(OlgaLomova)的统计[3],在捷克出版的50来部华夏作家作品当中,一半多是从英法文转译的。而且更要紧的是,其中只有十部,也就是五分之一才是中国大陆当代作家的作品:《冈仁波齐峰的诱惑:西藏的当代故事》短篇小说集(收阿来、扎西达娃、马原、马建、色波的西藏题材短篇小说,DharmaGaia出版社,年)、余华《许三观卖血记》(Dokoran,)、中国少数名族短篇小说集《琥珀色的火焰》[4](Rybka出版社,年)、陆文夫《美食家》(DharmaGaia出版社,年)、残雪作品集《黑暗灵魂的舞蹈》(Verzone,年)、阎连科的两部小说《为人民服务》(BBart,年,从英文转译)和《四书》(Verzone,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Mladafronta,年)、苏童《妻妾成群》(Verzone,年)和余华《活着》(年)。

目前为止,没有资助的话,在捷克无法出版严肃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每一本书里都会标明:感谢捷克文化部支持出版这本书,这本书由某某查理大学研究项目资助出版等等。而这种现象不限于中国文学,英、法、德等所有的文学大国也在国外资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出版。文学是国家文化大类的一种,也是文化外交手段之一,每个国家在国外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文学作品在国外的选择和译介。大国有大市场,读者多,比小国的经济损失危险小。而像捷克或其他欧洲小国要面临的困境很多,没有外来的支持就生存不下去。

年维索纳(Verzone)出版社决定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捷克的命运,继承前有普实克的翻译传统,开始重新系统地推广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的作品。年年底以《色·戒》为名出版了第一部张爱玲选集(收《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茉莉香片》和《色·戒》五篇小说),年年初出版了沈从文短篇小说集。虽然这两部作品作为已被译介的现代作家的补充得到了批评界的好评,但只有到了第三本译著,阎连科的《四书》,才算是赢得了读书界广泛的







































白癜风的危害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