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中的张华东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2/6

《聊斋志异》中的张华东

这几天写月河诗话,有人不断发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叫张华东。

故事说张华东去南方为朝廷办差,有一笔意外之财要送给他。他连想也不想就应承下来,是的,谁也不会把应得的钱财往外推。由于钱太多不方便携带,他们便约定张老师回来后再取。结果,办差回来后,说好的意外之财却没有了。但是,在这个办差过程中,他得到的钱财和那笔意外之财数目是相同的。

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要贪得无厌。

   故事很简单,但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却是不简单的。实际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明朝的官员额外收入是很多的。张华东是皇帝的亲信,奉旨办差,并且还是代表皇帝去祭山这样庄重的事,竟然也有人给他上供,而且还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竟然能得二万三千五百两银子,这如果换成是去办案子,那数目肯定会加一个或数个零了。而从张华东的角度来看,自然也是有权不是过期作废,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由此观之,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并不是空穴来风。 

   明朝的官薪俸风都是很低的。开国的朱老板信奉反腐养廉。他把工资定得很低,把法律定得很严。只要贪污受贿超过60两银子,就杀头。他还发明了一种行为艺术,就是剥皮实草。这是一种对贪官执行的酷刑。

先把犯人剥皮,然后,用杂草把人皮填起来,放到衙门里的过道上,让上下班的官吏们来回都能看到,从而从内心深处感觉害怕,进而达到不敢贪,不想贪,不愿贪的境界。当时曾多少起了点作用。但是,时间一长,尤其是老朱一死,他的这一套就不灵了。大家看习惯了,也就不再觉着害怕。因为被抓的毕竟是少数。于是,大家心存侥幸心理,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你贪我贪大家贪,抓住算倒霉,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自巧妙不同。到最后,明朝的官员反而成为贪污腐败最严重的一个群体。大好江山就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崇祯煤山自尽,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了。

蒲松龄先生的这篇小说,这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虽然不一定是真人真事,但是,却有真人真事的影子。所谓艺术是现实的反映,就是这个意思。出趟差,就能弄几万两银子,这里面的道道多了去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不说也罢!

  再说一个小问题。张华东是谁?答案是:张延登。何以为证?有张先生履历为证。

  百度是这样证明的:张延登(年2月3日~年12月11日),字济美,号华东,别号小黄山居士、白?缘人、古香斋主人、汉儒伏生里人、汉儒伏生同里等,山东邹平人。明末重臣。

  

还有个人也出了这样的证明,这个人就是王渔洋。

  王渔洋写过一本书,叫《池北偶谈》。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张华东公延登崇祯丁丑()三月游泰山,宿大汶口,偶行饭至河滨,见水中光线甚异,出之,则一石可尺许,背负一小蝠,一蚕,腹下蝠近百,飞者伏者,肉羽如生,蚕右有小凹,可以受水,下方正受墨,公制为砚,名曰多福砚。”

这个故事是说,张华东先生(张延登号华东),在三月的时候游泰山,得了一块砚台,叫多福砚。

你知道王渔洋先生是谁吗?他可是张延登的孙女婿啊!他在故事中明确告诉我们,张华东就是张延登,我觉得他说的应该是真的,你觉得呢?

   怎么样,两个例子能不能证明,张华东就是张延登?

当然,即便张华东就是张延登,我认为这个故事也不一定真发生过。因为这毕竟是个小说。小说者,虚构者也。

然而,虽然小说不是真的,但是,张延登有钱这却是真的。而钱从何来,还是不用说了吧。还是那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可是指的清知府啊!

好了,到此为止吧。一句话,明朝的官员,很有钱花的!当然,除了海瑞和于谦。

月河诗话

诗人张实居

浒山泺和墨王亭

明代特有的发明——打屁股。

凭鱼跃D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治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