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第382期导师专栏狼教学设计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2/11

编者按

如何言文合一,且重点突出?怎样在文言文教学时选择难度和内容适当的篇目进行群文阅读,拓宽认知领域?导师的《狼》教学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狼》教学设计

曹公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懂课文大意。

2.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梳理课文情节。

3.在朗读和讲述过程中,理解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你一个人行走在荒郊野外的道路上,突然,你遇到了饿狼,而且不止一只,它们紧紧地追随着你,伺机扑向你……这时候你怎么办?

今天,我们学习蒲松龄的一篇文言小说《狼》,看看一位屠夫是怎样与狼相斗的。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无需太繁,或者绕得太多,关键是要精、短、新,很快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基于此,我这样设置情境,导入课文,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简单提示。

二、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⒈一读文本。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出声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字不认识,自己圈画一下。

2.再读文本。自由朗读,对不会读的字,可以看看课文下的注音,或者用字典查查。这次要读准字音。

3.三读文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继续自由朗读,大致读懂这篇小说的意思。如果注释以外还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请同学们问问同桌或老师。

预设:

(1)屠乃奔倚其下(乃:就;倚:倚靠。)

(2)又数刀毙之(毙:杀死;之:指狼。)

(3)方欲行(方:刚;欲:想。)

(4)以攻其后也(以:来,连词;其:代屠夫。)

(5)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畅。如果读得还有问题,可以让学生继续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习一篇文章,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读熟文本,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语文。所以,这里设计让学生最少读四遍课文,由浅入深,基本能够读懂文意,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讲述故事,梳理情节。

1.请一位同学在讲台上给大家讲一讲这篇课文所写的故事,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看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有问题。

(一学生讲故事,讲完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并解决文中的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同时展示课文的有关文句和相关成语,进一步牢固掌握文言词语。还可以再让一名同学讲一遍。)

预设:

(1)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仅,只。)

(2)屠惧,投以骨(以:把。介词结构后置。)

(3)狼不敢前(前:向前来。名词用作动词。)

(4)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挖洞。名词用作动词。)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通道。名词用作状语。)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请2-5位同学说说,课文写猎户和狼斗智斗勇的过程有哪几次交锋。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结构,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预设:

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狼仍跟随。(屠惧)

屠夫背倚麦秸垛,与两狼对峙。(对峙)

屠夫奋起,杀死两狼。(杀狼)

[设计意图]

学习文言文,首先是要读懂。这里没有让学生逐一翻译课文,而是让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实际就是要学生不要太拘泥于原文限制,关键是读懂内容,理清情节发展过程,同时随文学言,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及句式。

附:板书设计

惧狼止:通假字

投以骨:介词短语后置

对峙狼前:名作动犬:名作状

杀狼洞:名作动隧:名作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狼和屠夫的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

2.阅读蒲松龄另两则《狼》,进一步理解狼的传统形象。

教学过程:

一、研读文本,理解主旨。

⒈小说中的狼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研读文本,从具体的描写中说明狼具有怎样的特点。(先找找哪些句子是写狼的,然后再品析语句,总结特点)

预设: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在分析理解过程中,以词句为重点,特别是抓住加点的词语,深入品味,体会其特点。总结特点是结果,重点在于品味词句、体会分析的过程。)

⒉小说是怎样刻画屠夫这个形象的?(先找写屠夫的句子,再看是从哪些方面写的,仔细品析关键词语,总结其形象特点。)

预设:

动作描写:(1)投以骨;复投之。(惧怕,怯懦)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清醒)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果断,勇敢)

(4)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机智,勇敢)

心理描写:(1)恐前后受其敌。(担忧,机智)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机警)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聪明,才智)

(在分析理解过程中,以词句为重点,特别是抓住加点的词语,深入品味,体会人物特点。总结特点是结果,重点在于品味词句、体会分析的过程。)

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预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与力量,一定能够战胜人和凶残狡猾的动物。说明恶势力必将自取灭亡!

(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品味加点词,从而体会其所说的道理。这里不必过度引申,学生能体会到就行。)

[设计意图]

理解文本主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而理解主旨的过程,不是简单概念化的归纳,一定要从文本的字眼行间里加以琢磨,这样既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更重要的这是深入学习、继续巩固文言知识的过程。比如本文最后一句话就是直接体现主旨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这一个句子的含意,也就是理解本文主旨的过程。

二、熟读背诵,强化理解。

指导学生分层背诵,按照五个段落,在理解小说意思的基础上,逐段背诵。

五个段落的大意是:

第一段:屠户遇狼;第二段:屠户惧狼;第三段:屠户御狼;第四段:屠户杀狼;第五段:点明主旨。

学生逐段背诵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强化理解文意、落实文言知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篇幅短小,适宜背诵。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段背诵,争取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三、群文阅读,拓展迁移。

⒈屏显:

狼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学生自由读文,不懂的字词可以询问同学或老师,在基本读懂的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大意。(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

2.屏显:

狼蒲松龄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在这里)。狼自苫(shān,草帘子,草垫子)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学生齐读文本,读懂大意。(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3.比较三则故事,研讨:课本上会为什么选第二篇呢?

预设:第二则故事情节曲折,狼贪婪而又狡猾,更能表现屠夫的勇敢和机智。

[设计意图]

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读《狼》的其余两则,进行群文阅读。这两则也是篇幅短小,文字障碍不大,很容易读懂,便于比较,这样以一带之,让学生学会阅读同类文章,也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读写结合,作业巩固。

下面两个课外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做一题,或者全做,完成后同学互相交流,并将改写或阅读情况汇总交给老师,以便教师了解全班课外作业状况。

1.从《狼》三则故事中,任选一则,发挥想象,可以适当增加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文故事。

2.课外选读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部分篇目,了解志怪小说的特点和蒲松龄小说的文学价值。

[设计意图]

一是弥补本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没有写作训练的缺憾,在学生熟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布置作业改写课文故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改写得更好,这也是对文本学习的进一步巩固。二是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面,读一本书,全面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附:板书设计

狼较量人

(动作心理)

贪婪狡诈对比机智勇敢

人类富有智慧与力量

恶势力必将自取灭亡

(选自刘远主编《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年10月)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是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并授牌成立的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之一。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以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为核心,以培养优秀教师和提升教学效益为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的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团队。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曹公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宝鸡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中语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多家杂志“封面人物”。发表教研教学文章余篇,主编、参编教育教学书籍余种,出版专著《本真语文》《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上下册)》《超越梦想·语文考试与评价》等,主持、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本期责编:田玲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







































白癜风什么药
点滴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