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一点都不吓人的神怪精灵以及国产恐怖电影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2/28

(注:本文是赶鸭子上阵的中元节贺礼。)

作者:米老鼠

编辑:米奇

我们都知道,精怪神鬼在中国古代特别丰富,早有《道德经》、《周易》、《楚辞》、《山海经》,后面又有《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等。不过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封建意识形态衰落,它们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里就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和理性。但是在文化再现中,它们又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元素。比如《西游记》,就为电影市场贡献了最大的IP。

总的来说,神怪精灵们在如今这个消费时代的处境很吊诡:首先是传统文化开始复兴,这些和中国民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鬼怪们可以趁机复苏——尽管在传统文化中,它们也曾是被儒家正统所不齿的。其次是网络媒介兴起,那些神仙、盗墓、鬼怪、奇幻、仙侠、穿越,都有了一个幻想空间可以作妖,再慢慢随着资本进入视觉媒体。最后,众所周知,建国以后动物不能成精,国产鬼片里一定不能有鬼,所以哪怕拍成了电影电视,也都有种种限制,进而形成了一条鬼神界的鄙视链:比如有经典文本依托的神怪比没有依托的要政治正确,神话人物和神仙比精灵妖怪要政治正确,精灵妖怪比鬼要政治正确,古代的鬼比现代的鬼要政治正确,等等。孙悟空可以跑好几个片场赚大钱,一些孤魂野鬼连拍电影的资格都没有。幻想就是这么现实啊。

然而回过头想想,神怪精灵们到底是怎么跑回电影市场的呢?毕竟,中国的神怪电影这个类型从国人开始自己拍电影后不久就出现了,红了好一阵子,而且非常之独创。

1.早期神怪片和恐怖片

年,亚细亚影戏公司拍了一部《活无常》,又叫《新娘花轿遇白无常》(BrideMeetsGhost),大概是我在电影史里看到的最早涉及鬼怪的电影了。到了年代,就有了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改编的IP电影热映,也就是神怪片作为一个类型开始出现了。特别是上海天一公司(邵氏电影的前身)拍的那些《女儿国》、《铁扇公主》、《姜子牙火烧琵琶精》。还有年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盘丝洞》是至今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最早的神怪电影,而且还是在年在挪威国家图书馆被重新发现的拷贝。展映后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画面特别漂亮,尤其是蜘蛛精,美极了,衣服穿得也少。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从很早的时候,神怪片就有了情色元素。

到了年代末,神怪片和武侠片合流了,变成了武侠神怪片,还迅速攻占了国产电影市场。这也和当时仙侠武侠小说、连环画的流行有关。比如年的《火烧红莲寺》,就是讲一群奇怪的仙人道人和尚怪兽打群架的故事。它拍第一部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改编,红了以后就开始赶速度瞎编了,连拍了十几部。武侠神怪片里运用了一大堆的神奇特效。在电影刚出现的年代,老百姓看到那些飞来飞去的宝剑、腾云驾雾的人、忽然消失的物体、巨大的怪鸟什么的,简直惊呆了,特别爱看,场场爆满。有的老年人还拿着香炉去电影院,一看到神仙飞就对着银幕开始拜。小孩子也不想读书只想去修仙,正如现在的网瘾少年。年的《红侠》是现在保留下来的一部完整的武侠神怪片,里面不仅有女侠拜了一位半猿半人的老头为师,带着宝剑到处飞,还有很多奇怪的裸体。

好景不长。年,电影检查委员会出台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审查制度,把一时间泛滥成灾的武侠神怪片都禁止了,连带禁掉的还有色情暴力镜头和宗教题材。不过30年代,有一个重要导演出现了,叫马徐维邦。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恐怖电影导演。他在年拍了一部有声片叫《夜半歌声》,也就是中国版的《歌剧魅影》。这部电影画面拍得很好,还有田汉和冼星海来写词写曲,也是当年的票房冠军,还打出广告说吓死过人(然后这个梗被后来的一堆恐怖片拿来滥用)。年,马徐维邦的徒弟在香港又拍了一个版本;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也出过一个版本;到了年,就是我们熟悉的张国荣演的那个版本;年,黄磊还拍过电视剧版。可见这个文本真的很红。最最经典的还是马徐维邦拍的,如果你能忍受里面的话剧腔而不爆笑的话。马徐导演吸收了很多德国表现主义的元素,用镜头、声音和化妆制造出各种诡异元素,而且拍出了一种年特有的战争阴影和民族情绪。另外,如果你看同时期的德国或美国恐怖电影,你会发现那些重点诡异的都是男性角色,比如变态博士、吸血鬼、弗兰肯斯坦、畸形人等。《夜半歌声》里也是,担当主要恐怖形象的是毁容的男主角。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候男性角色的阴性化是一种制造恐怖的重要手段,这和90年代日本恐怖片里惯用女性恐怖形象形成了对照。

在早期电影里,神怪片和恐怖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神怪片主要来自于本土题材和古代文本资源,是用新技术拍前现代的东西;但恐怖片则是受到了西方电影风格的影响,而且所制造的恐怖是非常现代的。但是战争时期,无论是神怪还是恐怖,这些电影都没有了。建国以后,电影市场走向了政治特别正确的方向。恐怖元素偶尔会在一些悬疑片中运用一下。

2.香港的各种亚类型

那么神怪片和恐怖片去了哪里呢?战后包括马徐维邦在内的好多上海电影人都跑到香港继续发展,香港电影业也开始繁荣开花。神怪片和恐怖片在香港开始有了各种亚类型,或者类型的融合,总之五花八门非常多元。比如神怪片和戏曲电影融到了一起。60年代有个主演戏曲电影的粤剧名旦叫余丽珍,有朋友研究过她,还出了一本书。余丽珍有个片里的经典情节是这样:善良东宫被坏人冤枉,然后被砍了头,头飞来飞去,吓跑了坏人,还为自己伸了冤。因为这个飞头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年刘镇伟的《东成西就》里,梁家辉那个男扮女装、头还飞来飞去的形象就是恶搞了余丽珍。除此之外,她的戏曲片里还有女主和虾兵蟹将等精怪打架的情节。这些电影都保留了二三十年代武侠神怪片里令人目瞪口呆的特效。说令人目瞪口呆,也是因为现在看起来那些特效充满了滑稽的年代感,比如高手打架时会放出一团白色的气体怼来怼去之类的。

另一个著名的亚类型就是以林正英为代表的僵尸片。林正英早年是学京剧的,60年代进了电影圈,是李小龙的替身和武术指导,70年代又进了洪金宝的洪家班。年,武侠片开始走向衰弱的时候,他将武侠和恐怖、搞笑元素结合在一起,出了一部《僵尸先生》,大获成功。到了年僵尸片开始没落的时候,他又转向电视剧,和亚视拍了《僵尸道长》。他的僵尸电影系列真的出了好多部,而且都很搞笑。他也总是在里面扮演打僵尸的道长的角色。总之他一出来,观众就很有安全感。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好像叫《一眉道人》,他扮演的茅山道长和一个基督教牧师本来吵来吵去,接着出来一个双系统的僵尸,结合了中国古代僵尸和西方吸血鬼。于是他就和那个牧师一起合作,消灭了那个僵尸。电影里一会儿十字架一会儿摆神坛斗法,特别中西结合,特别香港。还记得一部,打僵尸打到非洲去了。可惜林正英去世比较早。后来僵尸片就彻底衰落了。据说周星驰的《回魂夜》、还有年麦浚龙拍的《僵尸》,都在致敬林正英,后者中的好多演员都是当年参演了僵尸系列的人。

另外还有徐克,将武侠、仙侠和鬼怪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最有名的就是《倩女幽魂》三部曲了。有一部叫《花月佳期》,讲穿越的,也很可爱。他拍的《梁祝》的后半部分也拍出了一种诡异味道。那个时候很迷恋王祖贤,她演的小倩既美艳又清纯,既鬼魅又有仙气。那个角色成功之后她又演了好几次女鬼和妖怪。比如《青蛇》里的白蛇。她和张曼玉在那部片里都特别迷人。

还有要提的就是年代香港都市鬼片,也算是鬼怪和恐怖在当代都市背景下的融合。同时期日本的鬼片也开始兴起,并在年的《午夜凶铃》之后将亚洲鬼片带到了全球。第一次看贞子爬出电视机的镜头我还记忆深刻,是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看的,她们都吓得四散而逃。(话说年我还是个小学生,家里没人管,就自己在隔壁的录像带和VCD出租店花30元办了一张会员卡,然后看了很多很多年代到年初香港日本和欧美的cult片,树立了健康正确的人生观。)那时的香港鬼片有《山村老尸》系列、《阴阳路》系列、还有什么《笔仙》、《碟仙》之类的。和日本鬼片一样,这些电影的恐怖重点在于心理暗示和诡异氛围营造,非常依赖于疑神疑鬼的主观镜头推移和音效,还总是借助女性角色怨恨、歇斯底里的一面。如果你把声音关掉,恐怖就减少了一大半,而且还会显得有点搞笑。对于胆小的人,建议在B站上打开弹幕看恐怖片,会有高能预警、挡脸小分队,还有很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弹幕护体,很贴心很感动。

3.八九十年代至今的状况

到了90年代后期,香港神怪和恐怖片也随着香港电影的整体衰弱而逐渐淡出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大陆的开放,出现了一系列中港合拍片。在合拍片的风潮里,鬼怪精灵又悄悄趁这个机会回到了祖国电影的怀抱。我们能在中央六台电影频道看到的神怪片和恐怖片,好多都是年代的中港合拍片,比如胡金铨的《画皮之阴阳法王》()、徐克的《青蛇》()、还有一部萧荣导演的鬼片叫《古镜怪谈》()。

同时期,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一方面涌现了好多进入国际影展的艺术电影,另一方面,在这个商业类型片的探索时期,也生产出了一堆千奇百怪的娱乐电影。年有一部有名的动作悬疑片叫《神秘的大佛》,里面也运用了诡异元素来制造气氛。神怪片在80年代又出现了,但主要是神仙的神话故事,没有妖怪,也没有鬼,比如八仙、花仙、武当仙之类的。也有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小故事,不过极大地削弱了其中的鬼怪色彩。后来有一些模仿香港或好莱坞类型片的电影,情节和镜头都粗糙到令人震惊,但是想象力却十分丰富。大家可以去B站上搜“老湿”的一个“搜神记”系列视频,生动地讲解了八九十年代许多神奇的烂片。什么《夜走鬼城》、《医院》之类的,都是走恐怖加悬疑的路线。这些电影中也有精品,比如年的《黑楼孤魂》就是国产恐怖片中的佳作。这部片里的镜头感不像香港和日本的恐怖片,反而有点像年美国恐怖片《闪灵》的那种感觉,对建筑物内的那种空间诡异感拍得很好。《黑楼孤魂》里还有一个小女鬼,但年以后的国产恐怖片里就已经没有真鬼了。

到了年以后,情况又发生了巨大变化。神怪片开始以魔幻片、奇幻片或者仙侠片的新电影类型充斥在主流电影市场,特别是电影视觉技术又不断革新、且和网络幻想文本的IP产业结合以后。这个变化的起点大约就是年的《画皮》(其中的画皮鬼为了在鄙视链上提高一个等级,改成了九霄美狐),此后还有一堆魔幻仙侠的跟风之作。接着还发明了一个专门的称号,叫做“古装大片”。这些“大片”之所以“大”,因为都是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而且好多都纷纷成了票房冠军,所以就层出不穷。总体看,这些身价高涨的“新神怪电影”都对神怪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后现代改造,套着神怪故事的壳,实际卖的重点则是明星和视觉特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堆低成本、软色情、专供三四线城市的国产恐怖片也被批量生产。一些小电影公司因此而发家致富。B站上有个“刘哔电影”系列视频,吐槽了好多这类粗制滥造的恐怖片。你无法想象为什么这些片这么烂还能赚钱。这也使得国产恐怖片的形象越来越差劲。相比之下,网剧中的清流可能比电影院里的要多一些(当然糟粕也更多),因为限制更少。《无心法师》、《河神》之类的,都把鬼怪或者有恐怖色彩的故事拍得很有味道,最重要的是,认真地留住了那些中国民俗文化里生动可爱的东西。

本文首发于小红花会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内容授权,谢谢!??

----------------------------------------------------------------

有兴趣请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