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何守奇及其聊斋志异评点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4/24

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清刻本《批点聊斋志异》,堪称目前研究何守奇评点的最佳版本。其中的何守奇序为首次发现,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南海县志》周星聚小传记有何守奇刊行《竹里文稿》的信息,这有助于填补何守奇生平研究的空白。何守奇的《聊斋志异》评点,可从人物、情节、语言、细节、章法几个角度进行系统归纳,“好奇”是其最主要的特质。清代《聊斋志异》评点者,共有十六、七家。其中,冯镇峦、但明伦两家以其生平之明晰、评点之丰实、见解之独到,最为学界所重。何守奇的评点规模仅次于冯、但二家,且刊行较早,于清代流传颇广,与王士禛、冯镇峦、但明伦并称四家。但迄今为止,何评研究殊为寥寥,仅吕扬《〈聊斋〉何评述要》一文做过单篇探讨。在《聊斋志异》评点述评或综合研究性的论文中,也会出现何评的相关概述,但难免失之浮泛。何评研究难以推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料有限,关于何守奇的生平几乎一无所知,且除评点外,无任何其他文本提供辅助支持;另一方面,何守奇评点内容零散琐碎,以往研究缺乏系统的整理归纳以及必要的分析提炼。本文试图从上述两方面着手,以笔者新发现的北大藏本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为中心,介绍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序》这一新材料,对何守奇生平进行初步考证,同时将何守奇的评点内容作系统梳理,并就其“好奇”特质作进一步阐述。一、北大藏本《批点聊斋志异》何守奇评本以“批点聊斋志异”命名。广为学界所知的是道光三年()经纶堂刻本与道光十五年()天德堂刻本①,后者乃据前者翻刻而成。光绪十七年(),喻焜刻四家合评本,其收录的何守奇评语,亦据经纶堂刻本系统而来。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友鹤先生辑校的“三会本”《聊斋志异》,何评部分仍依据经纶堂刻本。之后,收录何守奇评语的出版物有三种②,又皆因袭“三会本”,经纶堂刻本堪称迄今已知何评的最早源头。笔者于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另一种《批点聊斋志异》版本,与经纶堂刻本、天德堂刻本颇不相同,因刊刻信息不详,暂命名为“北大藏本”。该本4函32册16卷,正文半叶9行,行21字。无牌记,有余集序、何守奇序、高珩序、唐梦赉序、赵起杲弁言、聊斋自志、聊斋小传、例言、王士禛及张笃庆等人题词、书末有蒲立德跋。版心下方有“知不足斋原本”字样,每卷卷首标“淄川蒲松龄留仙著新城王士正贻上评南海何守奇体正批点”,有北大图书馆及中法大学图书馆藏书印。清代《聊斋志异》所有评注本皆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上述绝大部分序、跋、例言、题词等信息,皆见于青柯亭刻本,仅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序》为首次发现,兹录如下:《聊斋志异》,盖古齐谐之流,志怪之书也。正如东坡强人说鬼,所云“姑妄言之”者。顾世人好异,几于家有其书。无论寓言十九,即天地间怪怪奇奇,何所不有。苟能持之以正,则虽稗官小说,未尝不可还读我书。因披览之下,偶缀评语。取而观之,未必非阅是书之一助云。时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秋七月既望,南海何守奇题于南村之益堂。这篇序言提供了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的重要信息。以往由于材料有限,学界通常将经纶堂刻本刊行的道光三年(),视为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完成的时间。因冯镇峦《读聊斋杂说》作于嘉庆二十三年(),故一般认为冯评早于何评。无论是各种会评本的排列次序,还是有关《聊斋志异》评点的述评文章,皆将冯评置于何评之前。何序中“嘉庆二十一年”()的时间点,可证明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要略早于冯镇峦。明确何、冯二家的评点顺序,对于梳理《聊斋志异》评论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何守奇序,北大藏本的刊刻质量也颇值得称道。以往学界所倚重的经纶堂刻本,为邵阳书坊经纶堂刊行。嘉庆、道光年间,经纶堂经营者谷氏只顾追求高额利润,大批雇用女工、童工,粗刻滥印,不求质量。“仿知不足斋本”《聊斋志异》等书都是讹误百出,不忍卒读[1]50。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经纶堂刻本高序出现大面积错页,其目录中,“犬灯”误为“人灯”,“梓潼令”误为“梓潼命”,正文讹错更是不胜枚举。天德堂刻本因为经纶堂刻本的翻刻本,很多讹误也因袭下来。又因经纶堂刻本印刷粗劣,造成多处字迹漫漶,张友鹤先生辑校的“三会本”只能作缺字处理,整理后的何守奇评语已难见全貌。相比之下,北大藏本则字迹清晰,校对精良,内容也更趋完整:不仅涵盖了经纶堂刻本与天德堂刻本除《河间生》篇末总批之外的所有批语①,又有18条批语为其所独有。北大藏本《批点聊斋志异》无疑是目前研究何守奇评点的最佳版本。本文所引何守奇评点内容,皆据此本,不再一一标注。比较遗憾的是,北大藏本并无牌记等刊刻信息,亦无清代藏书印,难以推断其刊刻时间、地点、机构,以及传播过程。北大藏本与经纶堂刻本的版本顺序,也便难以梳理。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新的材料和证据。此外,由于“三会本”是当代学者研究何守奇评语的主要参考资料,其问题也有必要指出。笔者通过比较“三会本”与经纶堂刻本、天德堂刻本、北大藏本的内容,发现张友鹤先生的整理工作存在不少疏漏之处。首先,某些经纶堂刻本存在的评语被遗漏。比如《促织》篇,在经纶堂本、天德堂本中皆有三条夹批,北大藏本则出现了四条,但“三会本”一条未录。其次,张友鹤先生似乎并没有完全参校天德堂刻本。经纶堂刻本中本可以通过互校避免的缺讹,被承袭到“三会本”中。比如《石清虚》篇,经纶堂刻本没有文末总批,但天德堂刻本是存在的,这条批语同样见于北大藏本,而“三会本”未录。再次,“三会本”还出现了个别不见于经纶堂刻本、天德堂刻本与北大藏本的评语。比如《庙鬼》篇的文末总批,疑为别家评点混入。如今,在北大藏本发现之际,有必要参校国家图书馆所藏经纶堂刻本、天德堂刻本、蒲松龄纪念馆所藏经纶堂刻本、四川省图书馆所藏喻焜合评本,整理出一个更为完善的何评版本。二、何守奇其人学界目前对何守奇知之甚少,仅从《批点聊斋志异》卷首“南海何守奇体正批点”数语知其字体正,为广东南海人。另有论文据何守奇评点语气,推测其为科场得意者,然证据极不充分,难以成论①。笔者从广东省地方志入手,在嘉庆《三水县志》卷十一“人物传”之周星聚小传中,发现了一处有关何守奇的记载。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考察何守奇生平的突破口,兹录如下:周星聚,字以德,黄冈里人。醇正风雅,行与文称。先达见其文,许为作手,交誉之。益肆力于学,造诣日进。乾隆己卯举于乡。以谒选知县任东安教谕,仍候铨。东安隶罗定,故小邑,俗简陋。星聚秉铎后文风一变,州人士多负箧从之。嗣赴铨受湖北谷城知县。自谓乏民社才,愿仍就教职,乃改高要教谕。以诱掖奖劝得士心。广肇各郡学者,咸闻风至。数年间,其彭戴多破璧飞去,春秋榜中踵相接也。大府重其才,属兼端溪书院监院。门墙之盛,时罕其匹。宗人府丞龚公骖文予告在籍,赠以言,有经师人师之目。年七十,卒于官。钦州冯太史敏昌为志墓。所著《竹里文稿》,及门南海何守奇梓而行于世。[2]小传介绍了周星聚生平,最后提及何守奇刊行其文集《竹里文稿》。北大藏本《批点聊斋志异》之《花神》②篇末,何守奇还有这样一条批语:周竹里师曰:“聊斋志异行文有史家笔法,阅者最宜体认。勿徒喜其怪异,悦其偷香,风流文采,而忘其句法也。斯不至舍本务末,弃精取粗之诮叹。”在经纶堂刻本《批点聊斋志异》中,“周竹里”作“周竹星”。前已指出,经纶堂刻本讹误甚多,形近别字极为常见,此处“周竹星”当为“周竹里”之误。因周星聚著《竹里文稿》,可知“竹里”即为其号。《三水县志》记何守奇为周星聚之“及门”,《批点聊斋志异》中何守奇又称周竹里为师,则周星聚与何守奇的师生关系可确定无疑。“三会本”因承袭“周竹星”之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界之前对何守奇交游关系的考察。周星聚从任东安教谕到监管端溪书院期间,甚得广东士人推崇,门人极多,何守奇应为其中一员。虽然周氏门生于“春秋榜中踵相接”,但《南海县志》“选举志”中并无何守奇中过举人的记载。从现有资料来看,将何守奇身份定为生员较为可靠。此外,何守奇能为周星聚刊行《竹里文稿》,证明他具备一定的刻书能力。何守奇极有可能与出版界人物熟识或本身即参与此行业。《批点聊斋志异》的及时刊刻,也能辅证这一点。在无法确定北大藏本刊刻时间的情况下,姑以经纶堂刻本刊行的道光三年()为时间下限,可知何守奇在嘉庆二十一年()批点完成后,至多仅七年即使《批点聊斋志异》面世。相比之下,嘉庆二十三年()完成的冯评,直到光绪十七年()才由喻焜刻出,历时73年。而方舒岩等人的评点从未付梓,至今仍是抄本形态。只有但明伦,以其官宦实力,较为轻松地自费出版了《聊斋志异新评》。总体来看,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的刊行还是颇为顺利的。现有各方面史料对何守奇的记载几为空白,何氏同但明伦那样显贵的可能性不大。《批点聊斋志异》的及时刊行,或应归因于何守奇同出版界的联系。何守奇评点的开创意义,也能成为支持这种联系的证据。《批点聊斋志异》是《聊斋志异》所有评注本的第一个刊本,吕湛恩、何垠的注本皆晚于经纶堂刻本。何评的出现,无疑会成为重刊《聊斋志异》的一个重要卖点。何评的形成,固缘自“披览之下,偶缀评语”的兴致,但其最后刊行,或亦带有为书坊盈利的商业动机。何守奇的文间夹批中,常有解释性文字,承担“注”的功能,这无疑是面向读者的,为其提供“阅是书之一助”。这种市场属性,与冯镇峦、方舒岩那种较为纯粹的批点性质颇为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何守奇与出版界存在某种关系。此外,关于何守奇生平还有一点猜测。周星聚任东安教谕期间,广东士人多负笈相从。东安恰与经纶堂所在地邵阳相邻,何守奇极有可能是当年“负笈从之”的一员,并在这种交游经历中建立了与邵阳书坊主的联系,进而为后来经纶堂刻本的刊行提供了可能。三、何守奇评点笔者从北大藏本《批点聊斋志异》中共辑出何守奇评语条,包括文间夹批条,篇末总批条①。文间夹批往往寥寥数字,多为阅读之即兴感发,以提点、定断为主。文末总批则侧重于内容的概括与主旨的揭示,然亦务求简净,绝少赘言。本节拟从人物、情节、语言、细节、章法几个层面,分析总结何守奇的评点特色。何守奇评点人物,往往以二三字下断语,强调其特点。如《红玉》篇,评冯翁为“严父”,冯相如为“贤子”、“义夫”,卫氏女为“节妇”,虬髯丈夫为“侠客”,皆可谓一语定型。对于性格特点极为鲜明的人物,何守奇还会反复强调。比如《青凤》篇,何守奇共写下十一条批语,皆用来评价耿去病。其中七条为“狂放”,三条为“不羁”,一条为“狂放不羁”。这种为人物定型的评点方法,能使读者直观、简捷地把握人物特点,也易将何氏的道德判断凝缩于微言之中。通观何守奇评语,他对忠孝节烈、贤正侠义的人物形象青睐有加;对诚朴如王启后、天真如婴宁者,亦颇赞赏;但对于多情形象,则或以“淫昏”视之,或不置一字。这与何守奇序中所言“持之以正”的态度,极为相符。对于情节,何守奇评语注重提点。《聊斋志异》行文曲折,多有悬念,何氏常常先出一笔,点破关目,为读者醒目解惑。如《聂小倩》中,初写妇人与老媪偶语月下情景,何氏便点破此为“妖也”;《江中》篇写到青火如灯,何氏便点破此为“鬼燐”。提点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是强调文章情节对读者的警示教化意义。何守奇在评点中频繁使用“醒世”、“现报”一类词语,旨在通过这种点醒,使读者从说教、果报情节中得到启迪。除此之外,何评中还有许多就事论事的断语。整体来看,何氏对奇异情节与善恶果报最为留心。而在关于情节的评点中,何守奇也最易流露个人情绪,如评《金和尚》篇,分别以“可恶”、“可恨”、“可笑”表达其对金和尚一系列行径的感受;而评《五通》篇,则径以“一快”、“一快”、“亦一快”写五通接连被诛的畅快感。语言方面,何守奇主要的







































中医白癜风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