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梁衡点评王本聊斋希望这部书能在社会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24

8月19日下午,在王府井书店举行的“王咏赋《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首发会”上,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我的老领导梁衡老师发表了致辞。

当时我坐在台下,听到老先生对这部新书给予那么高的评价,既耳热心跳,又倍受鼓舞。后来拿到速记员的记录稿,我再三研读,感到梁衡老师的致辞中有很多中肯、独到的见解,不像是客套话,而是一位文化大师的真知灼见。所以,我对记录稿略作整理,在这里发布,供关心“王本聊斋”的朋友们参考。

同时,我要再次向梁衡老师送上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关于梁衡老师,百度是这样介绍的:

年出生,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老王注:约十年前从领岗位退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老王感叹:跟梁衡老师的成就比起来,我那点儿作品根本算不上什么。)

下面是梁衡老师的即席演讲:

王咏赋是我在人民日报工作时的同事。当时,我当副总编辑,他是总编室副主任,我们经常一起上夜班。他的网名叫“红庙老王”,红庙是报社附近的地名。我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我们曾是同事,所以来捧捧场。

十几天前,《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这部书刚印出来,王咏赋就送给我一套样书,我看了,很吃惊。

在中国的几大古典名著里面,《聊斋》是不太好懂的。我这个年龄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看《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没问题,很轻松,看《聊斋》反而显得吃力。我也奇怪,《聊斋》是清朝初年才出现的,比《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晚得多,反而有一些词、有一些句子很生僻,读起来很费劲。

《聊斋》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它的作品都是短篇,不像《三国演义》,整部书讲一个大故事,把刘备、诸葛亮、曹操等人的故事串起来。《聊斋》的故事是各自分散的。

但是,《聊斋》确实是一部好书,够得上中国文学的经典。

关于“经典”,我曾经提出自己的定义。什么叫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你看和尚每天念经,念《金刚经》、《心经》,每天都念的才是经。常说为典,我举个例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们常拿这句话说事儿,这就是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是不是经典的标准。

那么,《聊斋》是不是经典呢?大家很清楚,到现在已过了多年,还有人常念它,常说它,不断地编印各种《聊斋》书籍,这就说明它是经典。

判断经典,还有3条具体标准:

第一,空前绝后。只要是经典,肯定是以前没有过的,比如说李白的诗,比如唐诗、宋词、元曲。“鬼故事”古已有之,但没有人像《聊斋》这样写。再一个是绝后,后人没有超过它的。

第二,可以上升为理论。现代小说家写了很多小说,书都出滥了。我在新闻出版署当副署长的时候,分管图书的那位副署长收到的书,一个星期就可以从地面摞到天花板上。垃圾太多,不是经典。经典可以上升到理论层面,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道理来。《聊斋》的本意是用神鬼来影射社会问题。神鬼是不存在的东西,但《聊斋》借助神鬼把人类社会放大了,这实际上是魔幻现实主义,其中有很多规律和道理。所以,有很多理论家在研究它。

第三,有指导意义。经典所蕴含的规律可以指导别人,比如说可以指导人们写小说。“鬼故事”应该怎样写,《聊斋》提供了一些样板。《三国演义》也有指导意义。我写过一套书,大家可能知道,叫做《数理化通俗演义》。这种体例是从哪儿来的?从《三国演义》。

由此可见,《聊斋》有历史价值,有现实指导意义,有思维方面的价值,符合上述关于经典的标准,值得人们不断地玩味。

但是,《聊斋》的文本和编排确实有问题,字词生僻,文不分段,句子经常缺主语,古人习惯这种文体,但现在时代变了,书中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了。这就需要有人给它做加工。

在王咏赋之前,古代曾有两个“老王”,一个叫王士禛,一个叫王金范,都是清朝人,都曾对《聊斋》作过点评和分类。王咏赋称自己为“现代老王”,称前边两位为“古代老老王”和“古代老王”,他们3个人都在这部书上下了功夫。

王咏赋编的这套书,做得很好。

一是他在生僻字词后面做夹注,注明读音和意思,省去了翻注释、查字典的功夫。中文里难念的字词太多了,文人查字典不丢人,我现在还查字典。但是在读小说时,查字典实在麻烦。

二是为作品分段,读起来不累。

三是为省略主语的句子加主语。没有主语,就只能猜,很容易猜错。现在小学生学语文,老师都要讲主语。

最后是作点评。他用现代人的眼光评《聊斋》,很多时候做一点儿调侃,很有意思。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这部书在《聊斋》的推广、普及方面应该说是做了里程碑式的工作。我希望这部书能够在社会上留存下来。如果能再加一些插图,就更好了。

王咏赋的本职工作是做报纸,业务很强,曾写过一本《报纸版面学》。他是很用心、很刻苦、肯动脑子的人,业余时间和我一样,喜欢琢磨事儿。前几年,他出版了一张大图,叫做《世界文化史大观》,把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在一张图上标出来,这一年秦始皇在干什么,罗马人在干什么,看一下图就知道了。现在,他出版了《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下一步,一定还会有其他创作。我在这里预祝王咏赋接着搞出几本大著作出来!

谢谢大家!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专家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