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诗歌《九日齐山登高》中不无伤感地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徐插满头归”。是的,人世纷纷扰扰,世人熙熙攘攘,你为名来我利往,或为生活奔波劳碌,或为利益攻伐杀戮,不如意事常八九,有几人面对烦恼能够超然物外,常存欢喜心?所以,如果有那么一位美丽的少女,她娇憨天真,每日与花为伴,袖花携香,不笑不说话,一笑解千愁,把真善美带给世人,将苦恼的人生过成了美好的样子,这样的女子,怎么令人爱煞?
《聊斋志异》之《婴宁》篇就生动地塑造了婴宁这么一个美好的狐女。小说赋予婴宁最纯真的气息以及最烂漫的天性,表达着蒲老爷子对现实女性的美好期望,让人读后内心愉悦,神清气爽。
故事从莒县的“宅男”王子服说起。说王子服是宅男,源于他母亲溺爱,平时不让他去荒郊野外游玩。王子服很聪明,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要知道,写聊斋的蒲松龄老爷子也才19岁考中秀才——从小没了爹,订了门亲事,媳妇没等过门就病故了。不大出门的王子服在上元节(元宵节)这天和舅家表兄吴生结伙出去游玩。结果吴生有事,刚到村口就早走了。王子服平时难得出村,一见游女如云,眼珠子就滑溜不过来了,于是自己到处撒嘛溜达玩儿。然后就遇见了婴宁。小说这样说道:“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的首次出场,仿佛映霞桃李,光彩夺目。她貌若天仙,手拈梅花,笑如春风,令王子服顿时倾倒。小说以寥寥数语描绘出婴宁的主要人物特征:美,爱花,喜欢笑。此后小说围绕着花和笑,对婴宁不吝笔墨地进行描写。婴宁的每一处出场,都花影相伴,笑声相随,会心处让人忍俊不禁。
王子服被婴宁的美丽吸引,直勾勾盯着瞅,以致于婴宁说他:“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当然这只是婴宁对婢女调侃王子服的话,她并没有真认为王子服是个登徒子,色鬼,小流氓。否则也不会有“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的轻松惬意。女神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苦了王子服。“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他拾起婴宁丢弃的梅花,回家后就害上了单相思。“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醮禳益剧,肌革锐减。”害了相思病的王子服眼看着一天病重一天,家人束手无策,直到吴生来探访慰问才了解到内情。吴生为了安慰王子服,就撒了个谎,告诉王子服他遇到的那个美女找到了,就在西南面的山里,而且是我姑姑家的孩子,也就是你的姨表妹。待你病好了,一说合,没有不成的。王子服就信了,病逐渐好转痊愈。在左等右等等不来吴生去上门提亲之后,小伙子一怒之下,自己去山里找去了。这本来都是吴生瞎扯、连个影儿都没有的事,但是没想到还真被王子服找到了——他误打误撞来到一个被山树杂花环绕的小山村,山村“北向一家,门前皆绿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
什么叫神奇?什么叫缘分?这就是,编个瞎话都能成真。因为不认不识,王子服也不敢贸然进去认亲。于是就从早晨等到日头偏西,也不觉得饥饿。最后惊动了户家老太太,把他迎进屋,管吃管喝,拉呱聊天,寒暄家常:坐次,具展宗阀。媪曰:“郎君外祖,莫姓吴否?”曰:“然。”媪惊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年来以家窭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甥长成如许,尚不相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子服就这样攀上了亲,在千万人中再次遇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女神。——这就是聊斋的魅力,蒲老爷子通过小说于柳暗花明中给我们这些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熬日子的读者以奇遇,让我们暂时忘却现实的枯燥乏味,寻得些许的精神安慰。而《婴宁》从某种意义上是蒲松龄自己的“桃花源”。他营造了一个远离世间喧嚣、宁静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贪官酷吏,没有攻伐杀戮,这里花红柳绿,径幽竹修,桃杏灼灼,鸟鸣声声,生机盎然,更有一位爱花成痴、天真烂漫、娇憨美丽的姑娘。婴宁与王子服见面场景,蒲松龄用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层层递进,用一连串的笑,把婴宁一步步推到王子服面前,也推到读者面前:“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女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至门外,笑声始纵”;“见生,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每一处笑都特点鲜明,把一个活泼泼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让读者为之倾倒。整篇小说,大约有二十六处提到婴宁之笑,在这纯净纯粹的欢笑中,令人烦恼消失顿尽,内心充满欢乐。
婴宁所到之处,笑声不断,婴宁所行之处,同样花香依人,花影随形。婴宁爱花成癖,每日与花为伴。她初见王子服时是拈梅花一枝,再见时是摘杏花簪发;她居住处,杨花细粒洒径,花木四合,桃杏满园。而等她与王子服成婚之后,更“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婴宁是心地干净的人,她全然没有污浊人世里的那些欲望杂念,她的精神世界美好如花,纯净不染丝毫渣滓。王子服拿出上元节时婴宁遗弃在地上而他一直珍藏的梅花以示爱,婴宁来了一句:“待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读到此处,笔者忍俊不禁。婴宁情爱世界就这样混沌未开,她不谙人事,内心单纯。当王子服给她解释什么是夫妻之爱时,婴宁直接就把天聊死了。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待到鬼母问她在园子里说啥话时,婴宁毫不忌讳地就把王子服的话说给鬼母:“大哥欲我共寝。”笔者每每读到这里,都要忍不住笑出声来。
最终,鬼母将婴宁托付给了王子服,而婴宁的身世也逐渐解开。王子服的姨父在妻子也就是鬼母亡后,迷上狐狸精,狐狸精产下了婴宁,因为道士做法驱妖,狐狸精不得已将婴宁托付给了鬼母抚养。
王子服最终抱得美人归,娶了婴宁。而婴宁给婆家带来的是欢笑与和谐。她总是笑,怎么说也改不了。“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母促令出,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婴宁心地善良,遇到婆婆生气发怒,她去一笑一安慰,没有不好的。奴婢们犯了过错怕被惩罚,求她去求情,都能得到豁免。爱笑归爱笑,但婴宁的笑从来不是那种轻狂放肆的笑。她“笑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们都乐意与她交往。
别看痴笑不止,婴宁骨子里是一个十分贞静的人。王子服担心她痴憨泄露夫妻之间不可言说之事,而婴宁“殊密秘,不肯道一语”。邻家儿子对她进行骚扰,她毫不犹豫地就予以惩罚,让邻家之子一命呜呼。而也是这次事件,让婴宁改变了性情,至此不再笑。邻家之子死后,其父亲起诉王子服,说婴宁是妖怪。幸亏县官英明,平时对王子服才华很赏识,以诬陷之罪仗责了邻父,王家没有受到牵连。这事起因也是因为婴宁对邻人之子“不避而笑”,以至于让邻人之子会错意引起的。所以婆婆对婴宁进行了警告。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不谙人世的婴宁终于感受到了人世的凶险,于是向婆婆发誓再也不笑了。从此之后,“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爱笑的婴宁不笑了,后来还因为怀恋鬼母而痛哭。无忧无虑的婴宁在世间的樊笼里,不再自由自在。以至于蒲松龄也叹息:“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
婴宁的不笑,是对险恶人心人世的一种抗拒。这种抗拒不动声色却又充满个体强大的自觉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婴宁内心世界,依然充满美好和欢声笑语,只是那仅仅属于她自己,她已经不再对外人分享。有多少人最终不都这样?一路走来,在走遍千山万水,看透世态人情,识破阴谋诡计、厌倦尔虞我诈之后,默然不语,只在心灵深处,守候着自己的理想世界。因为那里,有着世间最美好的样子。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后记
噫吁嚱!伤哉!
拉拉杂杂,历时一年半多,终于按照既定目标,写完《娶个聊斋女》系列文章10篇。10篇文章,我选取了10位特征不同的聊斋小说女性进行分析解读,既是游戏笔墨,又为寄托人生。
写作期间得到不少好友的支持和肯定,在此表示感谢。聊斋世界,宏大瑰丽,聊斋人物,精彩绚烂,我边读边写,边写边忘,区区三万三千多字,写不出聊斋小说精彩的冰山一角。因才有不逮,故难尽其妙,只不过以此作笔墨乐趣,为自己寻得些许抚慰。人生苦短,大可不必认真。正如婴宁,如果实在难以作开口笑,那就退步而守,宁之以默。世间最美好的样子,本就不在他人善恶,而在于我们自己看世界的姿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