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称自己是“讲故事的人”,深受故乡讲故事前辈蒲松龄影响,“我是他的传人。”莫言的诺奖致词讲了几个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大意: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暴风雨躲进破庙。天空雷声紧、火球滚,似乎还有龙叫。众人说:我们中肯定有人做了亏心事。咱们把草帽丢出去,哪个人的草帽被吹走,他就得出去接受惩罚。草帽丢出去之后,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吹走。七个人把他抬起来丢到庙门外。此人刚被扔出,庙轰然坍塌。
这个故事的范本是《聊斋志异》中真实历史人物传奇《孙必振》: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一念之恶定生死的《孙必振》提醒世人:做人不能损人,损人结果很可能害己。众人在金甲神出现时,如果不那样自私自保,可能会沾孙必振的福气逃过一劫。
莫言的诺奖致词直接受聊斋故事影响,《聊斋志异》构思模式对莫言小说的影响更是随处可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