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我读过的书,就是我走过的路之五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2/15

31

《白鹿原》

第一次看《白鹿原》,说老实话是看不懂的,只知道看个热闹,被文章中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乡野村事所震惊。

所以之后陆陆续续看了很多次,才算琢磨出一点味道来。

这部小说是一部浩大的关中社会历史变革长卷,看旧有的乡村结构如何在现代文明的侵入下土崩瓦解,政权的更迭和转换下,乡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宗族和其所代表的宗族文化丧失了容身之地。

书中所塑造的几类人格类型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社会人格分类——恪守乡约,捍卫旧秩序的白嘉轩、后来居让,背信弃义的投机者鹿子霖,放纵恣意,离经叛道的黑娃和田小娥,他们在时代的巨变中,历久不衰,此消彼长,但从未真正消失过。

乡村,是社会最末梢的神经,传承着最古老的文明,每一场时代的巨变震荡到末梢神经都需要时间,但也要那些农民承受最茫然的巨变,他们世世代代在那些土地上生活,他们是历史被动的承受者,也是真正的创造者。

《白鹿原》是作者陈忠实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唯一一部以删节版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遭受了各方阻力。

年,作者陈忠实在白鹿原的祖宅内写完了小说的最后一行,和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冲进浴室放声大哭的反应不同的是,陈忠实只觉得两眼发黑,脑内空空,好像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写这本书耗了他太多的心血,人在精神被掏空之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缓过这口气。

《当代》杂志的两名编辑拿走了稿子,在火车上两个人就把这部作品看完了,略加删改后发到了杂志上。杂志上市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连陈忠实自己从乡村赶到西安,都没买到一本。

影视界一直对改编《白鹿原》十分有兴趣,但中间夭折过无数次,年,终于落到导演王全安手里,剧本一改再改,最终年电影正式开拍的时候,获准通过的剧本已经完全不是编剧芦苇的“孩子”了,成了王全安个人的创作,所以芦苇坚决不同意署名,“不是我的锅我不背。”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影片上映后,人们发现女主角田小娥的戏份过重,基本上由《白鹿原》变成《田小娥传》了。突出情色线,就会弱化巨大社会变革这条主线,转移观众注意力,这可能是为了通过审查的权宜之计,也可能是恋爱期间的导演,对自己女朋友的偏心——拍完电影王全安就和女主演张雨绮结婚了,当然,后来他俩的事也是峰回路转,出乎意料,就不在这里说了。

▲王全安版《白鹿原》田小娥张雨绮

最近电视版的《白鹿原》正在播出,跟着一直在追,还没拍完,不好下定论,但几位主演还是不错的,何冰、张嘉译、雷佳音、刘佩琦,各有各的出彩。不过,这次田小娥又显得有点弱了,我一看见李沁就想起那句“润之哥哥”,她的相貌有点寡淡,台词轻飘,有点出戏。

▲电视剧版《白鹿原》田小娥李沁

32

亦舒系列作品

我买到第一本亦舒的小说是《人淡如菊》,记得那时候书店因为不景气经常打折处理旧书,我在一个蒙尘的角落里搜出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一看,就喜欢上了,然后就用了很多年陆陆续续将她所有的作品都搜集齐。

亦舒的好在于她虽然是畅销书作者,但脱离了过去言情小说的那种俗套和桥段,她教会都市女郎如何成为现实主义者。她讲述爱情,更讲述生存之道,讲述女人独立的好处。看多了她的书,总能学到一点现实的生存本事,哪怕是拙劣的模仿,做作的参考,她到底是在教会人靠自己的好处。

有人评论亦舒小说的三观,其实说她三观正或者不正,都太偏颇了。作家的使命是记录而非批判,她只是记录世间那些纷繁复杂的生存方式。

她写女子应该在爱情消亡后优雅转身,也写人痴情执著,死不肯放手;她写无辜善良的原配,也写洋洋得意的第三者,“是他找我,又不是我来找他。”无所谓赞成,无所谓反对,只看读者想要从中看到什么。

亦舒在家里不受宠,自己的母亲不仅从来不读她的东西,而且时时都要替女儿抱憾,“因为女儿没完成葛量洪师范学院一年课程去充任小学教师职位。”人生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封信还是在说:“稿子不必再写,你年纪也不小了,节省精力,专注家务为上。”

当代最为成功的小说家之一、文坛同仁的推崇、在华人世界中拥有强大拥趸,种种无可企及的辉煌,全都看不到,全都得不到认同。亦舒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母亲嘴里只是轻飘飘的“那稿子”。

亦舒曾经在小说中写过,女主人公遇到挫折,不等诉苦,做母亲的第一个踩将上来,冷笑着:“我早就提醒过你。”这些人物全都是她自己母亲的化身,是母亲留给她生命的阴影。

后来她的感情和婚姻又失败,所以她和三毛一样,总有种自己是羊群中的那一只黑羊之感。可见要成为成功的作家,得苦命一点才行。后期亦舒再嫁,老来得女,宝贝得不行,生活富足幸福,所写的小说也就平淡得多,乏善可陈了。

▲亦舒

侄子倪震说姑姑性格孤僻,时刻提防别人,姑侄之间还为此打过笔仗。不过亦舒倒是十分崇拜哥哥倪匡,她的小说中多次出现过倪匡小说中的人物,比如卫斯理、小郭侦探,还写过哥哥最擅长的科幻、穿越题材。

在这些题材当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朝花夕拾》。女主人公穿越到了五十年,爱上了男主角,并且收养了自己年幼丧母的妈妈,回到现实后,她去墓园找到了男主的墓碑,看见碑下有一行小字,“宜,我永远爱你。”

▲年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哎呀,当时哭得我呀,死去活来的。他活不到五十年后和她见面,但他知道她会来找他,所以就在墓碑上留下了这么一条信息。时光迢迢,无路可走,只能这样传递爱意,你说怎么不叫人难过。

这部小说的男主叫方中信,对,就是和香港电影演员方中信一个名字,而方中信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正是因为演过这个角色,才改了名字。

▲方中信的原名叫做符力

亦舒的很多小说都曾经被搬上过银幕,最著名的有《玫瑰的故事》,周润发和张曼玉主演。

还有《流金岁月》,正当盛年的钟楚红和张曼玉演一对好朋友,银幕将一对巨星一脸胶原蛋白、青春洋溢的好时光记录下来,那也恰是她们两个的“流金岁月”。

33

《三体》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叶永烈的科幻小说,《丢了鼻子以后》印象最深,年轻一点的读者估计对这本书毫无印象。

记得小学时,老师提问,“谁能说出一位科幻小说作者?”全班只有我举手,老师表扬了我,维持了我好几天的沾沾自喜。

中国好的科幻小说太少,大概是因为近代中国人的思维被束缚得厉害。直到《三体》的问世,才改写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命运,使其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三体》是一部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分组成。作者是刘慈欣是一位业余的科幻小说爱好者,也是一位工程师,所以他的作品中有技术控的严谨,也有小说家的天马行空。

最为难得的是,他不仅是创造了一个科幻的故事,而是创建了一个超越常识和逻辑的宇宙,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浩大的场景、对人类末日的设计,都有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感觉。

第一部《三体》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但这本书有一个问题,就是情感戏写得太流俗,刘慈欣是一流的科幻小说家,却是三流的言情作者,可能这就是工程师、技术宅的弱点所在吧。

34

《大秦帝国》系列

这套书一共11本,可谓是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者的笔锋厚重而富有历史感,大致的走向符合史实,除此之外,作者的大部分主观想象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所持有的意识形态与儒家意识形态相悖,所以可能会有人不喜欢,选择要慎重。喜欢法家的读者大胆入坑就好。

同名电视剧《大秦帝国》也值得一看,诸多老戏骨。这部戏还曾经同样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被禁过一段时间。

35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实在是太好看了!重要的事情应该说三遍,我懒得复制粘贴,大家自己就当已经看了三遍好啦。

这又是一部中国人必读的巨著,有文言文基础的可以读文言,不喜文言的可以读白话文,都一样好看。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蒲松龄最可贵的地方不是他丰富的想象力,而是他将神神鬼鬼都赋予了人性,尤其是那些花精树妖之类的女性妖怪勇敢追求爱情,热爱美好的事物,心地善良,体现了他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现实的批判。

聊斋志异中的很多故事都被改编成电视电视剧,比如《小翠》、《画皮》、《倩女幽魂》,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小翠,狐仙小翠为了报恩嫁给恩人的傻儿子,还治好了傻丈夫的傻病,结果公婆竟然因为她打碎了一个花瓶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伤心的小翠毅然离开了王家。她有恩必报,却也绝不宽容伤害,善良又不圣母,个性鲜明。

这本书我从小看到大,看得曾经怀疑人生,看我家的扫帚也要担心它什么时候要成精,平时扫地的时候也要告诫自己动作温柔点,免得成精后找我算账。

本文文字原创

配图来源:网络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我看过的书,就是我走过的路

我看过的书,就是我走过的路(之二)

我看过的书,就是我走过的路(之三)

我看过的书,就是我走过的路(之四)

晚睡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诚信医院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