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4S店利润降低甚至倒挂、跑路的现象此起彼伏,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走出微利亏损的窘境。其间因素颇多,譬如政策的导向,市场的饱和,消费的改变,主机厂的价值取向,4S店内部的管理和运营等等,总的来讲,大多是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一副骨瘦如柴的肉体,弱不禁风地游走在竞争激烈的洪流中。
同城异品牌的竞争,同城同品牌的竞争,同城内外车商资源调度的竞争,一路的竞争下“价格”成了销量不佳的“聊斋”,从基层到中层,从中层到高层,真是:“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都到那个心头来。”说到最后,所有的人都信了“聊斋”。
信“聊斋”的不是你一家,价格战打起来后,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自己长了一身白毛,就别说别人是妖怪。
价格战打起来了,魑魅魍魉全登场,白天打,晚上打;日常打,车展打;推广打,促销打;主机厂喜欢打,消费者更喜欢打;赤膊上阵,视死如归,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期待的眼神。因为眼神里有销量、眼神里有库存、眼神里有市场、眼神里有资金......,虽然大家的眼神里都有成本,但面对残酷的市场和难得的客户,再好的成本核算好像也无力回天。
诸多品牌在价格战的面前都倍显无奈,打则不能收,收则无成效,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其间因素固然很多,任务、考核、库存、资金周转、银票解付、团队士气等等。客观的因素都实实在在地摆在自己的面前,每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各自掂量。郁闷吗?郁闷!难受吗?难受!那就拿两个字来宽慰自己吧--“舍得”,虽然道理是没“舍”哪有“得”?但关键是“舍”了也不“得”。
打则打了,九九归一要看你是愿意把自己打成《聊斋》里的“小翠”,还是把自己打成《聊斋》里的“画皮”。
先来表一表“画皮”,一张人皮美若天仙,色诱诸男,但人皮里包裹的却是一个“厉鬼”,可能这种比喻某些商家不太恰当,但话糙理不糙,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客户来了,在品牌的感召下,就是冲着这张皮,但“价格”的这张皮里包裹的不能再是“潜规则”,否则还会有人坐到你家引擎盖上哭,或者让你来个“一赔三”。
“潜规则”获利不提当年,正所谓时过境迁,信息不对称的年代已经过去,法律法规愈来愈健全,话题越来越敏感,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步地释放。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信息化的时代,传播的速度类似于光速,若再用老套的方法应对现实的市场,这张皮真的要保不住了。殊不知,品牌这张“皮”的外表都大同小异,但内在如果不强大,市场还能容忍你一家独大吗?主机厂不避讳“召回”,商家也应正视“瑕疵”,好的服务都需要付出劳动,付出劳动就应体现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就应是“明规则”,正所谓“明明白白我的心,从从容容是最真”。
“画皮”吃心,手段残忍,画皮吃心不是为了养心,而是为了养肤。商家掏了客户的心,却不以心去交心,这就难免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难缠”。抱怨客户的同时也要剖析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的行为和做法让客户的防备心理越来越强,有了防备,就不好洽谈,如何打消客户的防备和质疑,倒是商家要好好研究的课题了。
“画皮”贪婪,只有索取,不愿付出,更甚于曹操的“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一次侥幸的获得,便成了推崇的成功,久而久之,小的也画皮,老的也画皮,最终全公司都在画皮。
说完了“画皮”,再说说“小翠”,小翠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里少有的善良之鬼,最终的结局比“画皮”要好得多。
“小翠”的天性是“善谑(xuè)”,为报王源智之恩嫁于其痴子元丰,小翠是“殊欢笑,不为嫌”,她把自己的别院变成了一个游戏场,终日和元丰以及丫头们一起嬉戏,“刺步作圆,蹋蹴(cùtà)为笑”,玩的名目既多,花样也新奇别致,整天奔逐笑闹,弹琴跳舞,最终医好元丰的痴病,还让全家连邻里感叹不已,小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都在感恩王源智的救命之恩。
如果把客户比喻成元丰及其家人,我们就不能咬文嚼字、断章取义。首先客户不是得了“痴病”,而是带着疑惑并有防备心理的消费者,否则怎会有货比三家呢?不一样的“货”就比“货”,一样的“货”就比价格,一样的价格就比服务和知情权。总而言之,你能像小翠一样能让客户和颜悦色、欣然接受并感知,或许价格就不是价格了,价格背后的延伸产值也就顺理成章了。感恩之心,恒皆有之,做鬼的小翠既能做到,何况人间的商家了?郭德纲有句名言值得推送:“在座的听众都是德云社的衣食父母”。虽然话有点俗,但很有价值,有这样的价值观,还怕客户不捧场?
小翠天资聪慧,遇事干练坚强,运用自己的智慧帮王家排忧解难。小翠是一个个体,4S店是一个团队,小翠能利用外来之力处事不惊,4S店是否能利用团队的协作对公司排难克艰?对客户排忧解惑?这个课题有点大,但只要主线是好的,价值观和目标是清晰的,那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丰富的感情也是小翠的一大特点,运用到服务上来讲,那就要求是感情是真挚的,服务是多元的,价值是体现的。实实在在,别去空谈,一不做秀,二不作伥。凌乱无章的时候就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如果你是客户,你到底想要什么?用情能解决的事情,绝对比用金钱解决的要牢固,这或许就是佛家讲的“因果”吧。
草草一篇《大话聊斋》到此收笔,情节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文字并不能包罗万象,或取于片面,或有失偏颇,如有异议请保留于心,不求批判,只求共享。
配图:张梓桐
张春锋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