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封神有多烂,就知道27年前这片有多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13

在七月的尾巴上,《封神传奇》向观众丢了一颗手榴弹。

豆瓣3.1分。

刷新烂片新低度。

对它的疯狂吐槽,也变成了电影圈一件喜闻乐见的事。

鱼叔在观影过程中,睡过去两次,已经无力吐槽了。

所以请到老朋友

罗罔极写了一篇关于封神的深度文。

像《封神》这样强大的故事,被糟蹋成这样,实在可惜。

文/罗罔极

中国的古典名著,有三部作品。

是极适合改编电影的超级IP。

第一个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里的很多短篇,既充满娱乐性,又有寓言式的内涵故事。

稍加改编,就是一部大片。

《倩女幽魂》《画皮》

只不过《聊斋志异》,一直没能改编出什么特别优秀的作品。

徐克版《倩女幽魂》,因为两位主演引领风骚,算是一部优秀的。

而第二个“超级IP”,就改编出了很多的优秀作品。

毋庸置疑,就是《西游记》。

“孙悟空”这一顶级IP,圆了中国人的超级英雄梦。

以至于,用它随便拍部商业片,都能狂卷十亿票房。

别误会,我这次不说孙悟空。

我要说的,是第三个“超级IP”:

《封神演义》

喜欢读古典小说的人都知道,《封神演义》的文学性远不及《西游记》。

但《封神演义》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改编过大量的戏剧、影视作品。

在中国,《封神演义》里面故事的知名度,并不低于《西游记》。

这次的《封神传奇》,就是瞅准了这一点。

企图复制《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

只不过,依我拙见,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封神传奇》的主演顺序,是这样的——

文章饰演的哪吒,排到了第六。

看来《封神传奇》的制片方,的确被《封神演义》的庞大体系弄得眼花缭乱。

以至于,他们忘了最有魅力和卖点的角色应该是谁。

当然,审美也是相当凑合事。

没错,这一次我要说的,就是哪吒。

预备——唱!

说一段神话,话说那么一家,这家夫妻俩,生了个怪娃娃……

我认为,哪吒,是个一直被忽略的,值得重新挖出来开发的IP。

只要开发得足够好,他甚至可以和孙悟空一较高下。

我之前写的文章里说过,孙悟空在当代越来越火,是因为他身上有越来越多的悲情色彩。

他不是超人式的英雄,而是充满人性和无可奈何的悲情英雄。

哪吒,也是如此。

年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豆瓣评分8.8,略低于《大闹天宫》的9.2。

都是扬名海外的争脸神作。

《哪吒闹海》的艺术成就,以及它得了多少荣耀大奖,我就不说了。

我想说的,是它故事里面的内涵。

电影一开始,采用倒叙。

画面直射陈塘关,四海龙王肆虐人间。

别小看了这个开头,它直接定下了全片的主题。

反压迫、反强权。

大家都知道,龙王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是不可侵犯的神明。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祭祀龙王的习俗。

(陈凯歌电影《黄土地》龙王求雨片段)

而在《哪吒闹海》里,龙王是万恶的妖怪。

百姓向龙王求雨,必须得送童男童女给他吃,否则滴雨不下。

夜叉奉命,前往人间向百姓索要童男童女。

恰巧,途径遇见两个,直接就抓起来。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哪吒杀了夜叉,龙王派出三太子大战哪吒。

得知妹妹被吃了之后,哪吒一怒之下,抽了三太子的龙筋。

身穿红肚兜的小哪吒,天真极了。

拿龙筋当皮绳玩儿,还要送给爹爹当腰带。

后来,龙王去找哪吒之父李靖告状。

面对天神,李靖的态度是这样的——

李靖表示:人家吃你的小妹妹,这没问题。

但你怎么敢,伤害天神龙种呢?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一点了。

看国内的很多电影,要结合起它拍摄的时代背景,以宏观的角度,你才能明白,艺术家要表达什么。

比如《大闹天宫》的时代背景,是革命前夕。

孙悟空,战无不胜,造天庭的反,夺玉帝的权。

谁是天?谁定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孙悟空和哪吒,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愤青。

在他们身上,“愤青”被美化成了好词。

孙悟空收编七十二洞妖王,搅得天庭强权人仰马翻。

但最后还是被收编,被体制化。

所以,成佛以后孙悟空就彻底消失了,他是个悲情英雄。

孙悟空最辉煌的时候,有很多妖王兄弟。

哪吒,就只能孤军奋战。

就连他的父亲,都是站在敌人那一边。

龙王要吃人,李靖不反抗。

龙王要杀李靖的儿子,李靖递刀给他。

甚至要亲自动手。

这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所表达的主题,何其相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吃人的,并非龙王,而是封建社会体制。

《哪吒闹海》的创作背景,是年,后革命时期。

那时的人还激昂未消,情绪化严重。

我们知道,艺术创作的一大源泉,就是情绪化。

(谢晋电影《芙蓉镇》)

《哪吒闹海》其实就是一个关于革命的故事。

龙王给百姓送雨,百姓给龙王送童男童女。

李靖作为陈塘关总兵,是这里面的中间人。

这套体制运转不变,多年以来,大家都已习惯。

直到哪吒出现,他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打破了这一切。

哪吒企图已一己之力,打破这一整套吃人的旧体系。

他一路披荆斩棘,但到最后,还是选择了挥剑自尽。

这是因为,他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同。

在最紧要关头,他的父亲要杀他,母亲则避之不理。

全世界,都在尊从旧体系,都是哪吒的敌人。

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里,也有过类似一幕。

段小楼经历日本鬼子、国民党兵痞时,都十分硬气。

但到后来,他挺不住了。

这是因为。

当全世界都联合起来反对你一人的时候,你会开始诧异,自己究竟是对还是错。

这世上最强大的武器,是诛心。

当所有人联合起来,诛你一人之心,你的精神很快就会瓦解。

要么像段小楼,投降合污。

要么像哪吒,一死了之。

《哪吒闹海》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它瞄准了中国古代,压抑人性的两把利剑——

第一:封建社会体制,前面已经说过。

第二:死板道德体系。

孝,是中华的美德。

但有时候,孝也有反的一面,愚孝。

三国时期的夏侯惇,战场上被射瞎一只眼睛,然后他把自己的眼球拿起来,吃了。

他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今天看来,这仿佛是精神病的行为。

但在古代(今亦有),人一生下来,就欠了父母一笔厚厚的债。

在父母面前,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唯有割骨还肉,才能自由。

哪吒的最后一剑,不是自己刺的。

就如同,程蝶衣的最后一剑,也不是自己刺的。

他们早已被周遭的环境杀得遍体鳞伤,那一剑,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稻草。

哪吒的结局,和孙悟空没有两样,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他最后虽然复活,并报了仇,但却沦为失去灵魂的精致人偶。

(出生与重生对比)

多年以后,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哪吒的激情早已不再。

致命的孤独,使他变成了自己曾经反对的,体制中的一员。

阻挡孙悟空的革命。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由美变丑的过程。

相似的主题,其实在“神片”《肖申克的救赎》里,也有。

只不过,美国人比较直白。

但我认为,《肖申克》比《哪吒闹海》,是不及的。

不只是因为《肖申克》比《哪吒闹海》晚很多年,也不只因为艺术美学成就的差距。

(知道《千与千寻》骑龙的片段是哪来的了吧)

更多地是因为,《肖申克》过于鸡汤,过于歌颂人性的光辉。

这样的电影,实际上并不十分深刻。

相比这种“只要努力迟早成功”的美国梦,我更喜欢《哈姆雷特》式的命运悲剧。

因为,现实世界十分残酷,有抗争,必然就有牺牲。

被体制杀死,还是脱离体制,获得自由,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即便明知很难成功,你还要不要抗争。

当所有人前赴后继地迎合体制时,你能不能保持独立思考,并发出嚎叫。

只要懂得了这一点,你的内心就是真正自由的。

而不是开着跑车,面朝大海,才叫自由。

《肖申克》里面有一段话,我还是很喜欢的——

心若是牢笼,处处是牢笼。自由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心。

哪吒最后虽然走向了幻灭,但他起码抗争过,自由过。

这就够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急于创造新的IP。

而我认为,我们根本不用太过着急去创造全新的IP。

中国很多的古典文学、戏剧、历史典故,本身就是亟需挖掘的、极好的IP。

(我一度推崇的动画《秦时明月》)

但是,挖掘需要深入,需要探究作品的灵魂内核。

而不是像《封神传奇》那样,套上名著的壳,内里却媚俗空洞。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采访过周围的几个人。

大家普遍认为《哪吒闹海》是幼稚的,笑我有病。

当有人用我们自己的艺术,拍出真正深刻、有批判性的作品,却被当成是小孩子的东西。

《哪吒闹海》之后,在我的认知里,中国再没有拍出这样伟大的动画电影。

我感到彷徨、诧异。

哪吒的那一剑,是否同时斩断了我们对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

看了《封神传奇》的剧照后,我对此更加相信。

如果我有权力,一定不会让这样的玩意上映。

毕竟,我们能糟践的东西,不多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