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也说田真哭树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3/5/15
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年,我23岁,在济源二中教语文。

一次和几个老师去距学校不远处阳台宫闲逛,同行的范老师,人称“范博士”——领着我们参观。一行人拾阶而上,范老师边走边讲,不知不觉,来到最后边的一座大殿。这个叫玉皇阁的大殿,确实有一点与众不同:别的大殿的柱子是在室内或是在墙内,但它的柱子却是在室外。一根根柱子上雕着不同的图案,最多的是二龙戏珠,东边的五根柱子是人物故事。范老师指着南边的第一根柱子说,这个叫“田真哭树”。说的是一田姓老翁,有子三人,老大叫田真。老翁遗言,三兄弟要互帮互助,不能分家,除非院中的紫荆树死了才能分家。三兄弟遵老爹遗言,同居一院,其乐融融。但田真之妻嫁妆丰厚,感觉自己吃了亏,于是趁田真在外作官之际,每日用开水浇树,不久紫荆树叶落枝枯,田妻就闹着要分家。田真回来看到树死了,家要散了,就和两兄弟抱树大哭,神奇的是,三人的泪水滴到树上,树竟然活了。

当时我想,看来道教圣地也不纯粹教人修仙呢,要想修仙得先学做人,兄友弟恭,家庭和睦,才是第一位的。

但田真是否实有其人?“田真哭树”出自何典?《辞源》上没有,20年前到一中工作,也问了一些老师,大家都说不上来,查“百度”也没有,慢慢地,就松懈下来了。回想这三十年来,做了几千道文言文阅读题,我感觉“二十四史”中,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充满正能量的文段也差不多出完了,却也没有看到关于“田真”的只言片语,这是咋会事儿?莫非二十四史上真的没有田真这个人?

学者以无知为耻辱,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毒蛇缠在我心里了。

今年教我的小女儿背《笠翁对韵》,其中《七虞》篇有这样两句“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我心中一震,这个“田庆”莫非就是“田真”?赶紧查篇章下的注释——汉京兆田真、田庆、田广兄弟欲分家,堂下紫荆树忽然枯萎,田家受感动,决定不分家,荆树亦即复生。这段文字有“田真”,有“紫荆树”,大概就是“田真哭树”了吧。但没有“哭”的情节,且《汉书》中没有“田庆”的传记,这又出自何典呢?

顺着这个线索重新查“百度”,这几年“百度”也比过去资料丰富了,好用多了,一查之下,终于明白了。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原文是:“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和睦如初。”

这个文言短篇,近几年出在初中生的文言阅读题中,说的是京城地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兄弟三人商量将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就去截断它,那树就枯死了,像是被火烧过的样子。田真看见后,十分惊讶,对两个弟弟说:“树本来是同根,听说将要被砍后分解,所以枯焦,这(说明)人比不上树木。”于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悲伤,不再分树,树听到田真的话后立刻枝叶茂盛,田真兄弟大受感动,于是就像当初那样和睦。

这一下,悬在心头的一个结终于解开了,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就是我听到的故事中的树是被人用开水浇死的,而《续齐谐记》中的树是自己死的,这是咋会儿事儿?

又查“百度”,找到有关田氏家族的文章,发现田真兄弟的故事有多个版本,有一个是这样的:

在开皇元年,祖居京兆陕西临潼县三田村的田真、田庆、田广兄弟登科,长兄田真居朝为官,大弟田庆为兰田知县,三弟田广任北京城镇定府镇县知县,兄弟虽各处为官,但祖业存在。合住一堂。家庭和睦,祖爱孙敬,享受不尽的天伦之乐,田府庭前有一株紫荆树,树大一围,郁茂异常。每年春暖花开时节紫荆花开,花红似火,鲜艳夺目,更为家庭增添无限欢快喜悦。祖公见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故立言:今后一家要象庭外紫荆花一样,兴旺昌盛,红红火火,树不死,不准分家。但田广之妻不贤德,想单独吃独食,欲分财各立炊自立,故每日使女仆将热洗脸水泼于树下,久而久之紫荆树枯萎了,一家老小见状大尺惊,究其根源,原是郭氏所为,为严家教祖公命将郭氏休走。后紫荆树不受热水烫根慢慢又枝叶茂盛,复活如初。经过此事,紫荆花不死成了家和的象征,世人则喻其为兄弟花。

这个故事比较接近于我听到的“田真哭树”,再查下去,有的说是“田广的妻子不贤”,三兄弟“抱树痛哭”。本来嘛,民间传说的原型可能简单,但在流传的过程中会加入传播者的各种想像,时间长了就有了各种版本,就不难理解了。

故事的发生地除了上边所说的陕西临潼一地外,还有河南巩义,山东阳谷等等;发生的时间有汉代、隋代、宋代,甚至是战国等各种说法,看来想搞真切是不可能了。毕竟《续齐谐记》本身就是志怪性质的,类似于《聊斋志异》。但我想不管怎么众说纷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田真兄弟”,其核心是家庭和睦,兄弟团结,把握住这一点,就行了。

田氏是中国一大姓氏,后人遍布全国各地,田氏堂号以“紫荆堂”者居多,看来田氏后人对“田真兄弟”的故事是高度认可的。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国一体,每一个家庭,每个家族都安定和睦了,国家也就安定祥和,繁荣富强了。

需要说明一点,香港区徽上紫荆花,和我们北方的紫荆花,不是同一个品种。区徽的设计者应该不是受到“田真兄弟”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

这问题解决了,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笠翁对韵》是清代的蒙学读物,是小孩子们读的,我教了三十年语文,每天有几万字的阅读量,却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讲不明白,如果不是读《笠翁对韵》可能一辈子也搞不清,岂不悲哉!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学科设置造成的!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根底太差,经典的作品读的少,背的少,大学中文系的核心课程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等,学的不可谓不广,但不精深,何况很多人是学过就忘。在《知网》上看中文系的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发现他们研究的也是多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实用价值也不大。学文科的,多数人是用的时候去翻书,真正自己掌握住的并不多。文史研究是需要把经典背会,既而各种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酝酿发酵,然后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可惜今天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太浮躁,国学功底比过去的秀才都差多了,更不用说和举人、进士相比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我觉得是因为根基太浅!

真正搞文史研究,是需要下真功夫的——背会“四书五经”,熟读“二十五史”及各类经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