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传世名作罗刹海市绘本版的诞生淄博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3/5/15

多年前,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诞生。多年间,这部作品让无数人着迷,或深入品读,或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图书和影视剧走出国门,让世界领略了独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4月22日,在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和图书馆,举办了两场特殊的新书分享活动。为什么特殊呢?因为发布的这本新鲜出炉的作品,它不是传统的面向成年读者的蒲松龄著作或者研究作品,而是一本儿童和成年人都能看的图画书——《罗刹海市》绘本版。

这本书历时3年的创作时间,由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得主、民间故事挖掘人一苇改写,功力深厚的画家静荷手绘,震撼的国风,完美地将蒲松龄经典作品中的奇幻想象用绘本的形式展现出来。

4月22日上午,为这本书而来的人齐聚在蒲松龄纪念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婴童图书分社的社长刘蕊讲道:“选择在这里见证《罗刹海市》绘本版的诞生意义非凡。”本次活动也邀请了蒲松龄小学的学生们,让孩子们看到家乡引以为傲的“聊斋文化”焕发新风采,让“聊斋文化”传递的文化内核深入孩子们的心中。

活动现场,《罗刹海市》绘本的改写作者和绘画作者分别讲述了创作这本国风绘本的历程和思考。蒲松龄纪念馆宣教文创部主任孙巍巍在对谈中问到一苇老师:在《罗剎海市》的改编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

一苇老师说:“把《罗刹海市》改编成绘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罗刹海市》是蒲松龄的杰作,情节奇幻,内涵深邃,它说得上是一部曲折迷人的大海历险记,又是一个追寻真善美之真谛的寓言故事,直抵人类生活的本质。换句话说,《罗刹海市》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富有独特价值,有必要做成优秀绘本,以绘本为桥梁,让当代孩子走进古典想像力的奇幻世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编《罗刹海市》有双重困难,在语言层面,《罗刹海市》原文是文言文。做一个面对当代孩童的绘本,需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寻找一种适合于当代孩子的语言风格,既要简明、准确,又要有童真、有韵味。在思想层面,《罗刹海市》作为产生于清朝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与现代思想格格不入的旧观念。虽然难,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深入到这个故事的内核,就会发现‘假面目’与‘真面目’并非一时一地的隐喻,而是一个永恒的象征,这是一个历经迷惘,终于寻找到真我的故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以丑为美、颠倒黑白的社会现象是层出不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具有永恒意义,它是永不过时的。在改编的过程中,突出和强化了以下情节:为了生存,改变自己适应罗刹国——放弃物质生活,离开罗刹国,勇敢地追寻真我——历经险阻,来到充满可能性的罗刹海市,迎来了生命中的奇遇——抵达理想之地(海龙国),实现人生梦想。这些情节一确立,人物形象也随之生动、丰富起来,绘本的主旨和改编思路也就显山露水了。”

画家静荷讲述了她在创作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构思线稿阶段,整体的线稿和编辑老师打磨,脑中有了模糊的意向,要经过一遍遍地重画,才会慢慢地拨云见雾,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创作最大的难度可能就是和自己的抗争吧,一方面是蒲松龄描绘的梦幻瑰丽的类似童话的世界;另一方面,每天要和现实中的自己做着抗争,内心毫无波澜地沉下心来把每一张画好是个挺大的挑战。

淄博的阅读氛围浓厚,淄博市图书馆在4月22日下午也盛情邀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创作团队为图书馆的孩子和家长们做了新书分享。

面对热情的大读者和小读者,淄博市图书馆的活动,一苇老师用更加生动的讲述方式,让孩子们看到《罗刹海市》这个奇幻故事;画家静荷也通过讲述她在创作中对“大罗刹海市”场景的构思,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寻找“大罗刹海市”中的神秘人、判断罗刹国的美丑人物、寻找《罗刹海市》里的神奇道具,让孩子们深深地被这本古典奇幻作品吸引。

墨香飘远,经典之作深入人心。《罗刹海市》绘本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想象力仍有太多需要我们挖掘的内容,让新生代看到中国经典故事的独特韵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幻瑰丽。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淄博举办的这两场特殊的新书分享会,为书香节·全民阅读活动做了一个良好的开场,助力全民阅读盛典,传承中国经典文化,挖掘传统故事宝藏,讲好当代中国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2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