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世界主要的百科全书对《聊斋志异》都有介绍。在谈到它的思想和艺术时,大英百科全书说:《聊斋》是一部散文小说,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富有浪漫色彩,全书个描写神鬼的故事,情节离奇而引人入胜。法国大百科全书说:《聊斋》的文学语言是卓越的,有力的,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美国大百科全书特别称赞蒲松龄的讽刺手法,认为《聊斋》和《儒林外史》一样,都对后来中国的讽刺文学有极大的影响。德国布罗克豪斯大百科全书写道:成书于年的包括个故事的中国作家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文体是文言文,文字简练而优美,许多故事都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日本大百科事典介绍说:《聊斋志异》早在江户时代就影响了日本文学,它的故事多取自民间生活的素材,情节变化曲折,往往描绘幻境冥界与人间社会的错综,鬼怪与世人感情的交流,它的文字简洁、清新,是中国志怪文学的杰作。这几种百科全书的评论一般是代表公认的看法,由此也可以说明《聊斋志异》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聊斋志异》最先被译为满文,后来被译为日本文和蒙古文,现在,世界上许多人用英语、罗马尼亚语、德语、法语、日语和丹麦语,以及其他很多的语言阅读《聊斋志异》故事。
《聊斋志异》的外文版本(包括译文与译本)在19世纪中叶之后才陆续问世,其中尤以英译版本为数最多,影响最广。《聊斋志异》最早是在年正式传入了英语世界。年4月,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第11卷第4期上刊载了一篇评论文章《聊斋志异,或来自聊斋的非凡传奇》。年,美国来华传教士卫三畏所著两卷本《中国总论》由威利-普特南公司在纽约和伦敦同时出版。在该书第一卷中,卫三畏简要介绍了《聊斋志异》,并选译了《种梨》和《骂鸭》两篇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卫三畏将《聊斋志异》的书名译为《聊斋,或书斋里的消遣》。年3月31日,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期刊《中日释疑》第1卷第3期上刊登了英国驻华外交官梅辉立撰写的《书籍解题———聊斋志异》一文。梅辉立在文中向读者介绍了《聊斋志异》与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并且选译了《酒友》这篇故事的前半部分作为全文结尾。目前,《聊斋志异》已有近20个英译版本,其中翟理思的译本是《聊斋志异》英译本中选篇最多、影响最大的选译本。但遗憾的是《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尚无全译本。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聊斋志异》的全译工作就由德国人罗泽尔耗费9年的时间完成,这也是目前《聊斋志异》外译语种中唯一的全译本。早期影响较大的《聊斋志异》德译本是马丁·布伯的译本。布伯从英文版选译了《画壁》、《陆判》、《婴宁》、《莲香》、《阿宝》、《竹青》、《香玉》《书痴》、《雷曹》、《罗刹海市》、《翩翩》、《巩仙》、《莲花公主》、《宦娘》、《阿绣》、《小谢》16篇故事,于年集结出版,到年已经是第9版。《聊斋志异》的德语全译本,译者是罗泽尔,由瑞士天平出版社于年至年以五卷本的形式陆续出版,书名分别是《以菊会友》、《梦中双重生活》、《拜访圣人》、《放蝶》、《与生者的接触》,共篇故事。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聊斋》最重要日文译本有田中贡太郎译本,柴田天马译本《完译聊斋志异》,增田涉译本,增田涉、松枝茂夫、常石茂、吉田敦、稻田孝合译本,上田学而译本,立间祥介编译本,中野美代子选译本,志村有弘选译本,浅井喜久雄选译本,竹田晃、黑田真美子合译本等。另外,还有各种选集收入了《聊斋》译文,如竹田晃《中国幻想小说杰作集》等。
在俄罗斯,最先介绍《聊斋志异》的是瓦西里耶夫。年他编选出版了《中国文选读本》,其中选了《聊斋志异》中的五篇故事:《水莽草》、《阿宝》、《曾友于》、《庚娘》、《毛狐》。第一次为一般读者介绍的聊斋故事见于年圣彼得堡《新闻》报,译者是汉学家莫纳斯迪列。他翻译的是《水莽草》。后来著名汉学家伊万诺夫也译了《聊斋志异》中的七篇作品:《黄英》、《李伯言》、《竹青》、《考城隍》、《瞳人语》、《画壁》、《种梨》。真正在俄罗斯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阿列克谢耶夫的《聊斋》译文。阿列克谢耶夫的聊斋选译本《狐魅集》作为首批出版作品之一,于年由彼得堡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年第二个《聊斋志异》选译本《神僧集》,由莫斯科和彼得堡世界文学出版社分别出版;第三个《聊斋志异》选译本名为《奇异故事集》,年由列宁格勒“思想”出版社出版;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阿列克谢耶夫的第四本译文集《异人集》。
目前,共有英、法、德、意、西、捷、罗、波、匈、保、俄、越、朝、日等14种外文及我国少数民族两种语文翻译《聊斋志异》,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聊斋志异》的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