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语,今天吴老师整理了小学语文知识大全——成语大汇总。
成语大汇总清单如下
1.人物类成语、动物类成语
2.描写事物类、描写情感类成语
3.修辞类、自然类成语
4.叠字类、数字类成语
5.四大名著中出现的成语
6.含近义词、反义词、否定词的成语
7.故事类成语
......
一、描写人的品质1、平易近人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凡昌黎(韩愈)与东野(孟郊)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和蔼可亲、平易近民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2、宽宏大度
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
一小伙子汽车撞到了王阿姨,王阿姨宽容大度,原谅了他。
《负荆请罪》中,廉颇对蔺相如说:“您真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宽宏大量
心胸狭窄
3、冰清玉洁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冰清玉润
浅尝辄止
4、持之以恒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一暴十寒、半途而废
5、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6、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
7、大义凛然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临危不惧、正气浩然
奴颜婢膝、卑躬屈膝
8、临危不惧
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无私无畏、视死如归
惊慌失措、临阵脱逃
9、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
襟怀坦白
居心叵测
10、不屈不挠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臣兄荷皇上知遇,~,不敢言病。◎清·黄宗羲《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二、描写人的智慧1、料事如神
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我又不能~,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心中有数、先见之明
鼠目寸光、目光如豆
2、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智谋过人、大智若愚、诡计多端
愚昧无知、愚不可及、束手无策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3、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的。◎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举一反三、豁然贯通
望文生义、生吞活剥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4、学贯中西
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曹汝霖、章宗祥都是~的人物,但结果却都做卖国害民的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
:学富五车
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5、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
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6、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才华盖世
才疏学浅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很有才华的人
7、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杨朔《迎春词》
鹤立鸡群、超群绝伦
滥竽充数、碌碌无能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或事物
8、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瑚之为学,~,以经世自任。◎《清史稿·陆世仪传》
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的思想与知识等
9、集思广益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便凡闻有奇奢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的意思。◎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0、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1、憨态可掬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憨态: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形容天真而显傻气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大熊猫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很是招人喜爱!
憨厚可亲、憨态怜人、憨厚怡人、憨厚可爱、朴实淳厚
2、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3、风度翩翩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新唐书·张九龄传》:“风度能若张九龄乎?”
风华正茂
尖嘴猴腮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男子
4、相貌堂堂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5、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雍容大雅
缩手缩脚、局促不安、扭扭捏捏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6、斗志昂扬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意气风发、生气勃勃、生龙活虎
精疲力竭、委靡不振、无精打采、师老兵疲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的精神
7、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神采飞扬、意气焕发、英姿飒爽
精神不振、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8、威风凛凛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英姿勃勃、气势汹汹
文质彬彬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用于人
9、容光焕发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
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筋疲力尽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0、神采奕奕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我在底下看着,果然~。(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
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精神百倍
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11、鹤发童颜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返老还童、老当益壮
未老先衰、老态龙钟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2、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须发皆白
朱颜绿鬓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多用于指老人的头发变白
13、眉清目秀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闻一多《屈原问题》
眉目如画、眉清目朗
其貌不扬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14、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15、如花似玉
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花容月貌、仪容俊秀
面目狰狞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女子姿容秀丽
16、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面无人色、面色如土
面不改色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7、面黄肌瘦
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面有菜色
容光焕发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的脸色不好
18、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刘姥姥看着凤姐~,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瘦小枯干、骨瘦如豺
肥头大耳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极其消瘦
19、虎背熊腰
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一个面如重枣,一个脸似黄金,都是~,相貌非凡。◎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
熊腰虎背
弱不禁风、肌瘦如柴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体格健壮
20、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宜章小新星国际教育是一家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型教育培训服务机构,拥有最雄厚的师资队伍,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之一。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来小新星报名学习吧。小新星常年招生:数学、奥数、英语、作文、写字班、一对一辅导,随到随学。
欢迎-3710900-
宜章一校区:文明南路牛家巷入口二楼(妇幼保健院对面)
宜章二校区:南京路9-3号(南京洞派出所旁)
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