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一段唐僧救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唐僧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受丞相赏识,将女儿殷小姐许配其为妻。在陈光蕊带着妻子赴任的那天,路上突遇强盗,杀掉了所有人,霸占殷小姐,并顶替陈光蕊上任。当时殷小姐已怀有身孕,她偷偷生下孩子并秘密送走,这个孩子就是唐僧。十八年后,唐僧知道自己的身世,上京告御状,皇帝亲自下旨惩处奸贼,此时龙王将陈光蕊的魂魄送回阳间,一家人团聚。
如果到这里结局,那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但是天不遂人愿。《西游记》中写道:“唐王准奏,即命升陈萼为学士之职,随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禅,送在洪福寺内修行。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殷小姐自尽了。她想死吗?肯定不想。谁不想活着啊。她想死,十八年来有的是机会。但是她该死啊,在她看到自己的丈夫从江里走出来的时候,她就意识到,她该死了。
那么她为什么要死呢?
因为她失了贞洁。这意味着她对不起自己的丈夫,无颜见自己的父亲,无法面对自己的儿子。十八年来受尽凌辱,千辛万苦生下孩子,这些付出,在贞洁面前,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值一提。我以为她的死会给唐僧带来悲痛,但是并没有。她的死,在唐僧和他父亲看来,在世人看来,在作者看来,甚至在她自己看来,都是理所当然。所以,她是“从容自尽”,就因为作为一个女性,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她并没有想过失去贞洁并非自己所愿,也没有想过她十八年来的隐忍足够对得起所有人了。
同样,在《聊斋志异》中有个“画皮”的故事。
《画皮》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聊斋故事。在电影里,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一个将军和两个女子的唯美爱情。但是在原著里,这个故事有点狗血,但是却反映出了作者超越时代的智慧。
王生早晨走在路上,遇见一个绝美的女子,起了淫心,便将她带回家中寻欢作乐,最后被妻子发现了,关于这段,原文写道:“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这与殷小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人出轨,可以相安无事,女性失了贞洁,即便非自己所愿,也要从容自尽。
其实这女子是一个披着人皮的鬼,她将王生杀死,掏心而去。妻子见丈夫惨状,急忙去找道士求救。道士说集市上有个疯子,他有法力可以救你丈夫。于是妻子就去找那个疯子。疯子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说你吃了它就能救你丈夫。妻子吃了疯子的痰,发现疯子在戏弄她。绝望之中,她回家抱着王生的尸体痛哭。哭着哭着把痰吐了出来,那口痰化为王生的心脏,他竟然活了,故事完结。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极力渲染在婚姻关系中,女性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最后作者点评道:“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液而甘之,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明明是妖,却以为是美色,明明妻子对你忠诚,却以为她在害你。你犯了错误,妻子愿意吃别人的唾液来救你,但你却还是执迷不悟。这不止是在说王生,更是在为那个时代所有的女性鸣不平。可笑的是,王生怎么死的,怎么活的,他“恍惚若梦”,什么都不记得。和西游记里的殷小姐一样,陈氏觉得救自己的丈夫是应该做的,这不是付出,而是分内之事。对于这些付出,陈光蕊不记得,王生更不记得。
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这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三国演义》中也有刘安杀妻给刘备吃的故事。西游三国,都是享誉全国的文学作品,吴承恩罗贯中写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他们心理扭曲,这是时代使然。他们无法逃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因为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觉得女性对男性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就像我们觉得渴了就要喝水一样理所当然。更可悲的是,女性们自己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她们身陷牢笼浑然不知,不知道为自己争取权利,也无法为自己争取权利。所以殷小姐是“从容赴死”,所以刘安杀妻救了刘备就等于救了天下人,他们心安理得。
但是,蒲松龄用画皮的故事告诉世人,女性也是人。她们的付出值得被男性看到。这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光芒万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