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图书馆。
走过欧美文学,走过近现当代,绕到文言章回。
抽出一本《镜花缘》,扫了眼目录,识趣地放回去。
又翻两页《水浒传》,依旧觉得难,叹气摆回原位。
视线停在《聊斋》上,指尖徘徊,还是看白话本吧。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异”指奇怪,因此《聊斋志异》的意思,就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在不惑之年“以茶会异”,“会”到了太多的官场黑暗,太多的事态炎凉,太多的无解遗憾。难怪郭沫若赞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也难怪老舍言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百余个故事读下来,有狐鬼花妖,也有伦理宿命。彼此独立着,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布局严谨,文笔细腻,历来被称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后世没少对《聊斋》改编,从《画皮》到《倩女幽魂》,从《陆判》到《崂山道士》,无一例外大获成功,也许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故事本身足够精彩,情节本身足够离奇,篇章虽不长,却回味无穷。
《聊斋》的文字,力求避免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有伏;一步一折、变化多端。
《聊斋》的故事,力求避免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光怪陆离;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狐有狐形,鬼有鬼态,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便是《聊斋志异》的艺术力量之所在。
一次,在阴森凄冷的精细化工楼,我边做实验边读《聊斋》(等待卤化反应进行),身后突然冒出一句阴阳怪调的“看什么呢”,吓得我差点跟书中人一同魂飞魄散。
《聊斋》不可读过且过,而需要深入思考。
比如,大韩民国的最初形成,是否就是从蓬莱仙岛漂洋过海的三百童男童女?
再比如,狐鬼的优缺异同点比较,清朝科举制度与官僚风气的因果关系等等。
《聊斋》字里行间的蛛丝马迹,使读者的主观臆断多少夹带了些说服力,算不算得上一次文学意义上的考古?
纵观《聊斋》,无论是才子佳人的爱情,还是人鬼狐间的奇缘,无论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还是对不良品行的讽刺,蒲松龄都会画龙点睛般地穿插上三两句诗词,以彰显他柳泉居士的超凡脱俗。
不摘录几段,还真怕得罪了九泉之下的蒲老先生: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考城隍》
(宋生逝后受神差邀请,考上城隍。但他以孝敬母亲为由,恳求在母亲百年之后再赴任,其孝心感动神仙,特准许他还魂为母尽孝。)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凤阳士人》
(凤阳一士人外出求学,其妻思念成梦,梦中找寻丈夫,遇一女子指引方才寻到,不料丈夫见到该女子后,神魂颠倒,其妻大怒离去。遇其弟,其弟欲打其夫遭妻制止,大怒而去。事后梦醒,凤阳士人归来,三人始知同做一梦。)
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
——《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为一狐妖,红衣佳人,形同仙子,虽为狐妖,心地善良,因排行第十四,故名。她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以修道成仙为志,是个一心为苍生奉献的善妖。)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悲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业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宦娘·惜余春》
(女鬼宦娘对琴艺高超的温如春有情,无奈人鬼殊途,不能结合,为酬谢温如春的授琴之恩,遂促成其与世家小姐的美好姻缘。)
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恐归沙咤利,何处觅无双?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香玉》
(香玉为崂山太清宫的一棵白牡丹,与黄姓书生日久生情,黄生死后化为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香玉便相随而去。可以说是为爱而生,因爱而死。)
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
红颜力薄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善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
——《林四娘》
(林四娘本是秦淮歌妓,后成衡王朱常庶的宠妃,遇衡府剧变遭难而死,其鬼魂与与青州道陈宝钥交往,最终得以投胎转世。)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注:本文插图引自#呼葱觅蒜##聊斋系列#。
一分也是爱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