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荒诞见风骨
——对话张照堂诡秘影像反思当下摄影误区
台湾著名摄影师张照堂,拍摄荒诞美的影像视觉,很多读者难以看懂这些诡异的影像。人们阅读他的作品,冷冽的影像透露出某种压抑的苦涩心理,奇特的画面蕴涵着个性张扬的观看和反省。赏析他的作品,坚守记录背后隐藏着有一种不能明示的特殊经历,神奇的视觉穿透力,让读者感觉对现实生活的迷惑与惊讶。
笔者用心解读他的作品,对中国摄影师走出模仿与同质摄影的误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冷冽影像诠释个性视觉语境
如果说张照堂的影像视界,充满抽象主义的意象;不如说他的作品是一种特有的表现方式,照片内容透射出一种,冲出时代禁区的能量,人们从那些诡异的画面,领略“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审美感知。
视觉意象,指客观记录形象与主观表达心灵的相互融合,表现画面坚持某种意蕴与情调,暗示身处特殊时代,为完成人生与事业,借助诡异的相形,强有力的视觉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风格和策略。
20世纪60年代,台湾文艺青年群体思想受到禁锢,摄影观看的思维,来自“天朝”的控制,张照堂为实现自我观看,以个性而又另类的记录影像。他记录影像抓取那些不确定的,带有具象+抽象讽刺味的相形,作为独立观看当时社会的语境意涵,予以隐性的批判。这种彻头彻尾的长官软禁草民的意志,被他镜间影像饱含的隐秘哲学观点,借用符号学表现出来的荒谬画面,隐性地嘲讽当政者的长官意志。
由于张照堂的影像传播广泛,台湾知名作家、画家、诗人蒋勤先生,在论述张照堂的作品时说:“肉体斜斜地倾倒了,肉体的倾倒,使肉体从形象的存在意义瓦解崩溃,肉体颠覆了肉体,开始进入冥想思维的世界。”学者蒋勤笔下的“冥想”,赞扬作者在特殊的年代,做到“难得糊涂”真不容易。
比如,张照堂拍摄的作品有《板桥.》(图01),表现一名无头男子站立形象,只见躯体不见头的诡异画面,让人联想土崩瓦解的结局。同年,他又拍摄了另一幅作品《年,新竹五指山》(图02),同样表现一名男子无头、无四肢的形象,身体斜靠在山顶背对观众,一种其妙的荒谬语境,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而另一作品《新竹五峰乡》(图03),记录一头水牛将其拍成椭圆形状的黑色物体,无头无尾地圈缩着躯体,在山顶安然横躺“酣睡”。这种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另类视觉,饱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语境。奇特的人与动物相形,被他定格构成几何形体,表现出特殊而又惊诧的一幕,目的是让照片自己说话。人们阅读这些照片,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给人“留连忘返”的阅读心理。有趣的是,他拍摄陈道明(图04),把一位影星拍成“独眼龙”,独到的摄影理念与奇幻的影像,恰似《聊斋志异》中的神秘剧情。
图01新竹五指山张照堂摄
图02年,新竹五指山张照堂摄
图03新竹五峰乡张照堂摄
图04陈道明张照堂摄
欣赏张照堂的作品,看到典型的物象画面,需要细心研读他的影像意念。否则,将会被他诡异的影像,在困惑中“忽悠”。读懂这些作品,需要了解作者的艺术人生,检索拍摄这些照片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懂得他为什么这样拍?或为什么又拍成这样视觉?从而明白这是应用了影像符号,构筑一幅幅诡异的画面。
特殊环境逼出影像荒诞美
年,张照堂出生于台湾省板桥镇,正值日本侵华面临崩溃。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结束。年,国共两党经过几年内战,蒋介石败逃台湾,恰逢张照堂童年时代初学摄影。
年幼勤奋好学的张照堂,年成为成功中学摄影社的会员。年,进入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参加校园文学绘画艺术实践,学习哲学受到文艺思潮的影响,他拍摄出来照片专业水准很高。几年后,到中国电视公司新闻部任摄影记者。
张照堂从事新闻,他与更多的台湾媒体及文艺从业人员,新闻与文艺思想受到禁锢,许多摄影师被迫选择沙龙摄影。为回避当时不许摄影师客观记录传播台湾贫困的现象,张照堂身处磋砣岁月,不想虚度摄影年华,另辟蹊径尝试诡异的视觉表现,形成探索记录影像的新举措。
张照堂投身于摄影,养成了外出随手拍摄照片的好习惯。他事业有成,乐于向青年摄影师传授经验,建议把镜头在对准社会,要有一种“饥饿感”,从中发现题材用心记录。他说:“我最有饥饿的是-的阶段,只要有时间就想到处拍照。”
年,张照堂成为台湾新锐摄影师,与郑桑溪联合举办《郑桑溪/张照堂·现代摄影双人展》,在台湾影响致深,使许多摄影师开始远离沙龙摄影,转型客观影像记录社会的目的更加明确,用影像自我观看世界的立场更加坚定。比如,他拍摄的作品《板桥浮洲里》(图05),显现出娴熟的影像视觉荒诞美。
图05板桥浮洲里张照堂摄
解读张照堂的作品,感悟最深的是一种独特的荒诞美。所谓的荒诞美,指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关节点时的心灵阵痛,随之进入美学范畴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它代表人类从事艺术时期的自我情感体验,属于新的审美形态。
为此,张照堂的作品,看起来神奇怪异,却是一种巧妙的捕捉与形态自然的流露。作者面对被禁锢的时代,选择违情悖论的艺术逻辑,较为隐性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独特的表达方式不经意间构筑了作品特别的意味,影像视觉表达的境界,蕴藏着一种瑰丽的美学观点与摄影风格。
极富个性的张照堂,坚守新闻与纪实摄影,擅长记录诡异影像,成为台湾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
记录影像超越自我见风骨
张照堂诡异的影像,所蕴含的摄影哲学观点,再现了他自我超越的影像灵魂。独特的影像思想,所铸造荒诞美的视觉魅力,成为个性鲜明的影像风骨。
风骨的指向,是一个人的品格,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所展现出来坚强的骨气,在追求人生与事业中,保持个性化的风度与气质,具有顽强的独立人格,养成自觉地执著追求事业的精神。
人们实践摄影,要研究美学、影像哲学,人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学。张照堂拍摄照片善于将哲学与符号学,用于探索复杂的社会现象,擅长用影像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客观真实地表现事物,敢于尝试前人没有实践的方法,铸造“唯我独有”的影像灵魂,使读者从神秘的视觉中,获得更多的启迪与反思。年复一年,自己的影像风格自然形成。摄影师养成独立观察的态度,建立在艰苦的人生旅途之中,才能磨炼自己的艺术棱角,培养独立的影像思想,向着独领风骚的艺术人生迈进。这是拍出优秀作品,需要激活自己摄影灵感的关键,在影像北京中科医院骗人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