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需要敬畏,有艺术家的风范,也有工匠精神。
(建议wifi下收听,土豪请随意)
走出国门去交流
每天一个故事,
听畅畅畅畅畅通君为您讲述流动的北京城。
今天的主人公是赵淼,70后,北京人,
是一位戏剧导演。
赵淼做戏剧已经20年了,他出身于戏曲世家,打小就看着人艺、实验话剧院的戏剧长大。
“小时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剧,是中戏在人艺小剧场表演的一次毕业作品——《小王子》。我当时还是个中学生,买了一张20元的学生票就进去看了。“
不过比起表演,他更想当导演,于是年他考取了中戏导演系。“导演可以让我表达更多,排一个作品更能代表我的表达。”
赵淼曾多次走出国门交流,从年开始,带领剧团在欧洲到处巡演。
他多次前往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这是法国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艺术节,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最顶尖的戏剧节之一。
赵淼在阿维尼翁和面具师合影
“欧洲很重视戏剧,很多人都有进剧场的习惯。外国戏剧的观众基础很好,比如在法国,很多人把看戏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他深有感触地说,某种意义上,是伟大的观众创作了伟大的戏剧。
这几年在国外交流和演出经历,对他和整个剧团的影响是巨大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迅速成长和提升,但这个过程回忆起来,也是残酷和充满挑战的。
赵淼在首尔和戏剧同仁合影
形体戏剧的实验
赵淼最近在忙一个戏《罗刹国》的排练,这是国家话剧院秋冬演出季新创剧目。
“不仅是为了国家话剧院建院15周年的纪念,而且年是中国话剧的周年。”
该剧取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他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思考排演方式,试图让《罗刹国》成为一部具有实验探索意义的作品,
最终决定在剧中借鉴中国传统傩戏和皮影艺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话剧舞台上“活”起来。届时,一米六高的皮影人物将登台与真人演员同台演出。
《罗刹国》舞台照
赵淼解读说,《罗刹国》与热门美剧《西部世界》异曲同工,罗刹国这弹丸之地内,人与鬼谁更有“人性”?主人公为何受困于罗刹国?这是该剧向观众提出的问题。
他一直追求戏剧和观众心灵上的联系与共鸣,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定要留白的,戏剧的留白就是留下让观众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我希望这部戏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突出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不需要过多语言文字的介绍,就能让观众看懂。”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