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有很多YY小说,大多数都像大多数卸了妆的网红一样惨不忍睹。
还有人说,金庸是YY小说的始祖。
蒙古国土归郭靖,一回国就遇上美若天仙的黄蓉,还倒追他。
平凡boy袁承志,一下山就遇上美貌女强盗,还有公主倒追。
再如,白富美任盈盈倒追屌丝男令狐冲,官二代赵敏倒追明教匪张无忌等等。
唯一,追女孩子比较辛苦的是小混混韦小宝,但是他有七个老婆。
其实,这真的冤枉金庸他老人家了。
真正的YY小说始祖,比金庸先生早生了两百多年。
现在网络上风起云涌的各路YY大湿们,和这位清朝的YY大师比起来,简直就是我站在姚明身边的即视感。
他,就是19岁高中全省文科状元,但之后考研屡战屡败的中国YY小说第一人,聊斋先生蒲松龄。
清朝另一位YY大师、另一部YY名作《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纪晓岚对蒲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蒲松龄,字留仙。)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蒲大师,“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我厚颜加上一句,“YY意淫珠穆朗玛”。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穷学生的YY圣经。嫌自己不聪明,不用买脑黄金,换个比干同款心给你;嫌老婆不漂亮,不用去韩国,换个范冰冰同款老婆给你。(《陆判》)
作家,是最典型的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动物。蒲大师,缺钱,缺美女,就写出穷苦书生寒窗苦读,美丽女鬼投怀送抱,自带N车豪华嫁妆的YY故事,治愈自己和同款屌丝的心灵创伤。
纪晓岚,缺的不是蒲大师的才华,缺的是蒲大师什么都缺的悲惨人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骗人,是YY,但是人生有时需要喝一口心灵鸡汤,需要读一点《聊斋志异》,不然像我和《书痴》里的郎玉柱这样的穷书生要怎么活啊!
SO,为了向雪中送炭的蒲大师致敬,我们温习一下这个集YY之大成的故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前有个叫郎玉柱的书呆子(古代版谢耳朵),是官N代,但祖宗做官清廉,没留下比弗利山庄豪宅,也没留下兰博基尼,只留了一屋子的书。
郎耳朵从小就在书堆里苦哈哈地过日子,像家道中落的小鲁迅一样,把家里值钱的都卖了。但是书,他一本都舍不得卖。与毕业时在校园里摆摊,把能卖的书都贱卖了的我相比,不只是高了那么一点点。
郎耳朵的书痴是遗传的,他爹把一个宋朝大忽悠写的《劝学篇》给他当座右铭。郎耳朵每天都要读上几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死读书害死人啊!郎耳朵也不想想,写这篇的是谁?宋真宗赵恒。皇帝当然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喽!
郎耳朵信以为真,整天就YY“颜如玉”来上门服务。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知道嘘寒问暖,旁若无人地大声背起唐诗三百首。
郎耳朵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傻,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一天晚上,郎耳朵在读《汉书》第八卷时,看到一个用纱剪成的美人夹在书页中,美人栩栩如生,背上还有两个小字:织女。(心疼织女一秒钟,你真的好忙,要陪牛郎,还要陪郎郎。)
从此以后,郎耳朵就有了一个看美女图的新爱好。有一天,织女突然露出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活了!(想翻《汉书》的同学可以省省了,有人试过了。)
可把郎耳朵吓得就像见了神仙的唐僧,边拜边问,神仙姐姐贵姓啊?
神仙姐姐语笑嫣然,我就是颜如玉啊!如果我不来一次,以后就没人相信赵大忽悠的话了。
郎耳朵很开森,古人诚不欺我,就和颜如玉睡一起了。
此处未省略一万字,因为这时的郎耳朵还很天真。
有一天,天真的郎耳朵问颜如玉,我听说男女在一起睡,就会生小孩哦,怎么我们睡了那么久,还没有小孩呢?
颜如玉笑道,你读了那么多年书,都和韩梅梅学英语一样白读了,“枕席二字有工夫”啊!
郎耳朵惊问,什么功夫?易筋经吗?“女笑不言,少间。潜迎就之。”(此处省略一万字。)
故事说到这,还没完,但也差不多了,只差一个两人最终分手的悲伤ENDING了。
因为,我说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不是说明读两性科普书的重要性,而是说明一个不可描述的法律问题。
事情是这样子的。
有一次,校友群里有师弟问:
甲方要使用乙方所有的某设备的一项功能,但乙方需要自用该设备的其他功能。所以,乙方不将设备交付甲方,设备仍由乙方占有保管。这是技术服务合同还是租赁合同?
另一个师弟提出了形象的比喻,这和某种女生用品是一样的:只使用不转移占有。
基于一个法律从业者的无聊使命感和西政师兄的神圣责任感,我吃饱了撑着在群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交付可以不转移占有,是否现实交付,不是二者的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己方自用,还是使用时他方提供技术服务。
简单地说,这玩意拿给你,你自己用,就是租赁合同;这玩意拿给你,你不会用,要别人教你怎么用,就是技术服务合同。
然后,提出“女生用品”观点的师弟,敏锐地提出了新的问题:自己能用,但通过别人提供的技术服务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大的使用价值,是不是二者兼而有之呢?
为了答疑解惑,我只好搬出了这个“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故事,苦口婆心地说明:
郎耳朵不懂得夫妇之道,颜如玉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教会了他,就是技术服务合同。如果颜如玉不用体验式或示范式教学法,只租了一本黄帝内经给郎耳朵,就是租赁合同。
师弟终于心领神会,并表达了听了故事后有“搭帐蓬”的感觉。为了不使师弟误入歧途,我只好尴尬地继续跑火车: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说,一部《聊斋志异》,有人看见帐蓬,有人看见技术服务合同,各取所需,各生欢喜。
结语
人生不能没有YY,但仅靠YY,实现不了梦想。
原来只懂读书和YY的郎耳朵在颜如玉的教导下,终于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许多只知法律不知其他的法科生们,明白了吗?
作者:林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