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一碗茶铸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8/16

点击上方"蓝字"   说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以善于烹茶而遐迩闻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致,收藏的名茶也很多,而且分出好几个等次。烹献哪一等级的茶,常常根据来客身份的高低而定,最上等的名茶,如果不是贵客或善于品茶的知己,他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礼,然后拿出好茶,亲自汲泉烹茶,献给大官品饮,满以为能得到大官的一番赞誉。

谁知大官只喝茶一句话也没说,和尚非常疑惑,又拿出了家里最上等的名茶沏好给大官奉上,茶快喝完了,那大官还是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再也等不下去了,鞠躬问道:“大人觉得这茶怎么样?”大官拿起茶杯拱了拱手说:“很烫!”

  蒲松龄一听哈哈大笑,说:“刚才一位客人说了一个鸽子的故事。一个叫张幼量的鸽子迷,四处搜罗各个品种的名鸽,像母亲哺育婴儿一样喂养鸽子。

有位大官想要鸽子,张幼量见是父亲的好朋友,便选了两只最珍贵的白鸽送去。过了几天,张幼量见到大官忍不住问起鸽子,大官说:‘挺肥美的,煮着吃了。’张幼量懊悔不已。我听你说的故事与张幼量赠鸽给大官,是同一性质的笑话。”

  到了晚上,蒲松龄坐在灯下,细细品味白天所听到的故事,便加工成篇,写成了《鸽异》。蒲松龄在村口大路旁设茶摊,供行人歇脚聊天,在边喝茶边闲聊中,蒲松龄“搜奇索异”,时常能够捕捉到写书的素材。

后来这个穷书生给自己的茶摊立了一个规矩,谁只要能说出一个故事,茶钱分文不收。所以,不少行人茶客讲了些许奇闻怪事,乡野趣闻,甚至有些人为了“蹭茶”随便编了几句,蒲松龄皆侧耳倾听,一一笑纳,分文不取,渐渐地,他收集的故事越来越多。

有一个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见多识广,蒲松龄对他彬彬有礼,毕恭毕敬地请老人讲他所知道的奇闻异事,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烟,说了个“马骥飘海到罗刹国”的故事。

蒲松龄听得入神,回去就写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罗刹海市》。他就这样搜集一篇写一篇,倾尽毕生精力,一直到暮年方才写成这一“弧愤之书”——《聊斋志异》。

蒲松龄久居在乡间,善于研究,学识渊博,不仅写小说,还在医药和茶事方面颇有研究和心得。他在自己的宅院旁开辟了一片药圃,种了不少中药,经过实践和研究形成了一种茶药兼备的菊桑茶,既能止渴,又能健身治病。

后来,他就用自己配制的这种药茶方子泡茶,在家乡柳泉设了一个茅庐茶亭,为过往行人义务供茶,听他们讲千古往事和人间奇谈。

吃茶听故事,成就了蒲松龄。虽然他没能中科举,但千百年后,谁会在意他当年的科举失利呢?人们只记得,他写出的那本,鬼斧神工,精彩绝伦,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正是一杯杯茶,成就了一个个故事,成就了蒲松龄的才华横溢,成就了他的宏图之志。自此,蒲松龄也成为了历史上出了名的“茶痴”。

图文整理方格子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则删

大茶视界

茶行业第一媒体

茶行内最具影响力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