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鱼海棠》,评论虽有褒贬,但大体上观点相近。
画面精美,但剧情减分。
随着这两年国漫作品的冒头,剧本上的短板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在几年前还可以把作品的质量问题,归咎于技术水平跟不上;
现在技术逐渐成熟,人才也在大批量地培养出来
却发现原来我们连「讲故事」这一基本功,都没练好。
于是中国动画开始陷入一个怪圈:
资金已经奔小康了,技术也能实现饱暖了,可剧本却还停留在解放前的水平。
就连被广为赞誉的《大圣归来》,也同样面临「剧情单薄」这一问题。
有时候鱼叔也不禁要思考,中国动画人真的不会讲故事么?
可一旦冒出这种想法,十几二十年前的优秀国漫,又会把鱼叔的脸打得生疼。
鱼叔说的,就是「鬼才」徐克的动画长片——
小倩
这部年的动画,由徐克编剧,陈伟文导演。
在当年拿下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
也是第一部由华人制作的电脑动画,被誉为「华人动画新的里程碑」。
说起来,《倩女幽魂》大概是《聊斋志异》里被改编最多次的故事了。
光徐克操刀的就有四部。
最经典的87版,王祖贤的小倩和张国荣的宁采臣。
风华绝代,再无二者。
之后又添了两部续集,《人间道》和《道道道》。
比第一部虽有逊色,但仍旧值得一看。
毕竟主创们的颜值就摆在那儿,何有不看的道理呢?
第四部就是这动画版的《小倩》了。
其实徐克早有拍动画的想法,只是苦于技术上的滞后与人才上的短缺,导致这个想法被一直搁置。
《大鱼海棠》的卖点之一就是「12年之约」。
但实际上,主体的制作是在13年才正式开始的。也就是说,《大鱼海棠》正儿八经的制作时间,大概在3年左右。
按照《大鱼》的营销逻辑,《小倩》也可以打出个「14年之约」的说法。
徐克花了十年的时间,去酝酿整个故事和剧本;
然后花了四年去把它制作了出来。
看完《大鱼海棠》,再重温《小倩》,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首先是动画制作上。
都和「宫崎骏」「抄袭」这两个词挂上了钩。
不过不同的是,《大鱼海棠》是被指「抄袭」《千与千寻》
而《千与千寻》()则曾被指「抄袭」《小倩》()。
多有戏剧性的一个关系。
这三部作品鱼叔都有看过,在某些形象设计和桥段设计上确实存在相似,或是「致敬」和「学习」。
但「抄袭」绝对是算不上的。
先说《大鱼海棠》和《千与千寻》。
因为画风的相近和一些形象上的类似,网上有一些「抄袭」的质疑。
不过给出的「证据」基本都站不住脚。
毕竟,架构起《大鱼·海棠》的绝大部分元素——
《山海经》、《逍遥游》、女娲补天、福建土楼…
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
没有人能否认日本是一个超级动漫大国,鱼叔这一辈都是看着日漫长大的。
《大鱼海棠》的创作者们,也是同样。
做为一批因日漫燃起对事业热情,并以日漫为学习养料的年轻人,要说不受日漫,尤其是像宫崎骏这样的大师影响,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所有起步者,都是在模仿优秀和自我改进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大圣归来》也同样是学习好莱坞动画的成果,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说他们不是中国动画。
所以因为画风相近而否定他们,就略显刻薄了。
而且。
且不说这些形象设计只是相近,从整个故事框架来说,两者之间也并无相同之处。
倒是《千与千寻》和《小倩》的相似之处反而更多些。
在人设上,宁采臣和千寻都是无意间闯入了鬼域(神域)。
白天看似正常的兰若寺和小镇,晚上则会灯火通明、门庭若市。
面对奇形怪状的「非人类」,宁采臣和千寻都不得不自我伪装。
然后官配主角就会挺身而出,小倩和小白龙。
他们往往都是这个异世界里比较不一样的存在,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处事上。
剧情之外,一些形象设计上也有类似。
比如《小倩》里的投胎火车和《千与千寻》里的幽灵列车。
对此,很多观众发出了质疑之声。
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宫崎骏和徐克,其实是老朋友了。
宫崎骏是徐克最欣赏的日本动画大师,早在年的《风之谷》,徐克就是港版的配音导演。
据说,本来在《天空之城》之后,宫崎骏准备创作一部以香港为背景的作品,并有意与徐克合作。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没有实现。
所以当得知徐克在筹备《小倩》时,宫崎骏当即派出了几名助手给徐克打辅助,以了未合作之憾。
也就是说。
《小倩》的前期制作是以那帮宫崎骏的副手们为主力的。
在画风和人设上,自然免不了会带入宫崎骏的影子。
比如《小倩》的人物动画导演,就是由《龙猫》的演出助手远藤彻哉担任。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倩》的楼梯鬼像龙猫车
污气鬼像煤球渣了。
所以坊间所谓的,徐克模仿宫崎骏,或者宫崎骏抄袭徐克,都不过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不过是两个互相欣赏的天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和进步。
抄袭是要坚决反对的,但是举着反抄袭的大旗到处乱扣帽子强行抹黑,也是蛮无耻的行为。
观众也应该学着擦亮眼睛,别被无良媒体带着跑,有时候他们纯粹是想靠标题博眼球罢了。
再说说故事。
《大鱼海棠》的被吐槽关键字是「三角恋」、「绿茶婊」。
「奋不顾身地爱」一时间成了一种贬义词。
其实奋不顾身地去爱,本没有什么不对。
要是年轻的时候,都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那还要青春二字干嘛。
小倩和宁采臣人鬼殊途,却宁可打破隔界都要誓死相守。何尝不是一种不顾一切?
这对无视伦常的痴男怨女,感天动地了上千年。
为何?
因为一个「真」字。
人鬼恋虽假,但男女情长是真。
宁采臣的憨实可爱让聂小倩动心,聂小倩的温婉柔长让宁采臣动情。
初识时的好感,随着两个人的接触逐渐升温发酵。
你从燕赤霞的剑下救我一命,我从姥姥的魔爪中还你一魂,情深意切,生死相交。
才终成了一对痴情眷侣,愿与对方厮守终身。
最浓烈的爱情,并不是一朝一夕间爆发出来的,那只能算激情;
只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才真会熔铸出所谓「爱的力量」。
反观《大鱼海棠》的情感,满眼望去却只见得一个「作」字。
椿爱上琨,是建立在对方舍命相救的报恩心理之上的。
且不说这到底算不算爱吧,从椿饲养(对,没错,就是饲养这个词)琨的过程来说,并不可见爱情的成分,至少不明显。
而更像是一种主人对宠物的溺爱。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初始形态的「母性光辉」。我喂你吃喂你喝,只求你能健健康康长大。
而且最后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你放生,让你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而湫爱上椿就更荒唐了,是真·一见钟情。
只因你半夜从我家楼下路过,我便爱你爱得愿意为你毁天动地。
而做为被爱的对象椿,却并没有对湫付出过什么。要说有亏欠,那就是椿的爷爷舍命救了湫。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没道理的单向线。
椿死心塌地爱着琨,湫死心塌地爱着椿;
椿拿命去填琨的命,湫拿命去填椿和琨的命。
而阻碍这两段感情的障碍,同样也是没有道理。
小倩和宁采臣人鬼殊途,所以一度受「以斩妖除魔为己任」的燕赤霞,和想吸取阳气的姥姥和黑山老妖的阻难。
而椿、湫和琨,伤害的却是一群没有任何关联的无辜群众。要以他人之命成自己之愿,又如何说得过去?
这种毫无逻辑、不基于常情的「意淫式恋爱」,实在是叫人尴尬。
于是原本一段想塑造得很伟大壮烈的爱情,却引发了影院的哄堂大笑。
国漫电影的槽点,普遍集中于剧情的幼稚低龄绿色和谐。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很多时候,过分看重了「动画电影」中的「动画」二字。
「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一观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根深蒂固。
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都从来不会是只给小孩子看的。
其实不要把动画电影当动画来拍,而是把动画电影当电影来拍,那就对了。
「动画电影」本质上是电影,动画只是表达的一种形式。
所以,像徐克这样的电影大师,才会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动画电影」。
电影院加盟哪家好?环球影业全球连锁影院加盟第一品牌环球影业电影院加盟: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白癜风诊疗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