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导语:
无论传达表象是什么,文学毕竟是面向现实人生的。在旧式一夫多妻制家庭的婚姻生活中,一个妻子如何争取生存空间,是常常面对的问题。有的妻子对丈夫来硬的、动粗的,成为悍妇,被男权社会视为牝鸡司晨。《聊斋》之中的《马介甫》《江城》两篇作品,写传统社会的“床头柜”(床头跪)、“气管炎”(妻管严)现象,非常精彩。今天我们先研读这两篇作品。
学生A:以前读《聊斋》的时候,就对“悍妇”这个现象挺有兴趣的。有一个问题的很纳闷:古代男权主义制度下,悍妇是如何做到凌驾于丈夫之上的?一般认为悍妇现象的根源是古代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男权社会与女性强势,好像挺矛盾。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法律上可能有一定空白;二是,道德上也许存在有利于女性的方面。当然,在《大戴礼》中有“七出三不出”之说,“七出”里面有一条关于“妒”的,那男子为什么不能利用当时的这些道德观念驱逐悍妇呢?似乎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于悍妇是缺乏约束力的。许多女子似乎不在乎这些标准。
老师评:确实,所谓男权社会也并不是男性为所欲为。有人曾经指出,古代讲“修齐治平”,“齐家”是检验一个男性的人生是否成败的一条标准。家庭都处理不好,对于政治前途是有影响的,因而“家丑不可外扬”。这是男性的软肋。当然,我们今天可以探讨悍妇现象的社会原因,但我们《聊斋》研读的理念是立足文本。因此,在探讨悍妇现象时,要结合一下小说文本。就文学作品来讲,其文本蕴含着的到底是男权主义的,还是女权主义的?还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要好好结合《江城》和《马介甫》这类小说来继续探讨。
学生B:我结合《马介甫》和《江城》两篇来谈一下。以前听比较文学课的老师说过,男性写作往往会把女性形象设想成两个极端:一个是天使,一个是恶魔。天使非常完美,符合男性公民期待;恶魔是与他们的期待相背离的。如《马介甫》里的尹氏和《江城》中的江城,可能就是被设计成恶魔式女性的。两个女主人公的出现没有任何心理动因,劈空以悍妇形象出现。至于她们为什么会变成悍妇?小说并没有展开叙述。至于她们虐待家人、打骂丈夫,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呢?我自己有一个猜测:《马介甫》中杨万石娶了一个妾,这个妾很快就怀孕了,是不是因为尹氏自己没有怀孕?她作为人妻,社会对她的要求就是应该为家族传宗接代,但是她没有做到,所以她心理不平衡。《江城》中则是给出了一个原因:前世因果报应。当因果了结之后,江城又回归到封建伦理对女性要求的那样一个角色。结合这两篇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这种恶魔式的女性如果不能被规训成像天使式的女性,就会得到恶报;如果可以规训成贤淑女性,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这是我理解的作者意图。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它的文本意图其实是可以溢出文本之外的。从一些细节上,可看出他们夫妻之间有情感的交流。比如《马介甫》那一篇中尹氏对丈夫的忍受度不是很高,但是她的丈夫却能容忍他的妻子;《江城》中,江城与葛氏的丈夫由于在背后议论葛氏而被葛氏所打,江城知道后非常生气,抱怨:“人家男子,何烦他挞楚耶!”可以看出两个人联系其实挺紧密的。由这个逻辑可看出,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反过来看,其实也是对丈夫的规训。身为男子却惧内,有损整个男性的权威和利益,因此他们是批判的;不仅仅是批判他们的悍妻,也是批判男性自身。所以我觉得社会对人的异化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异化,也是对自己的异化。
老师评:结合了两个文本,看到了作者的意图,还有文本意图之外的超越作者的意图。作者有简单化地归罪悍妇而未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