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小朋友们”,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视系列剧《聊斋》吗?
记忆中这部《聊斋》当年是可以和《西遊记》并驾齐驱的。
这部《聊斋》是福建电视台年策划拍摄的,所以我们一般把它称为87版《聊斋》。
改革开放之初,广电系统对“封建文化”的管控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所以当时的“鬼片”真的很吓人。
我就曾经在看《聊斋》的时候被吓哭过。
看过87版《聊斋》的80后们,一定还对片头那一只孤独的灯笼和“呜……呜……”的背景音乐记忆犹新。
吓人的灯笼是蒲松龄老爷子的
87版《聊斋》一共选取了《聊斋志异》中的49个故事,总共拍了77集。
选取的故事都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
片子太老了,片源不太清楚
时至今日,我还对其中的《陆判》、《八大王》、《鲁公女》等剧集印象深刻。
《陆判》讲的是一个叫朱尔旦的书生和同窗打赌,去庙里背来了判官爷的塑像,把同窗吓得屁滚尿流,他却和判官成为了好朋友。
判官爷姓陆,所以叫陆判。
朱尔旦为人迟钝,文章也做得稀烂。
陆判发现,这全是因为朱尔旦长了一颗一窍不通的心。
于是陆判就亲自下地府,取了一颗九窍玲珑心给他换上。
换心之后的朱尔旦,立马变得才思敏捷、文如泉涌,几番考试都高中头名。
朱尔旦的浑家非常贤惠,只是脸上长了几大块胎记,极影响容貌。
朱尔旦就请陆判为浑家换头,陆判不好推脱,答应为他找来一颗美人头。
不久,同城吴御史的女儿被贼人杀害,吴御史的女儿颇有姿色,陆判便把她的头换给了朱尔旦的浑家。
朱尔旦的浑家换头的事情被吴御史知道了,吴御史一家赶来相认,就此认了朱尔旦的浑家为干女儿,两家结为翁婿之亲。
片中的地府鬼哭神嚎、光怪陆离、阴森恐怖。
陆判则是须发皆红如火焰、剑戟怒张、环眼如炬,一副地府阴官的威武气派。
书生们打赌,左一为朱尔旦
判官爷被朱尔旦背到酒楼
陆判须发皆张,好不威武
陆判与朱尔旦把酒言欢
陆判也是豪饮之客
判官爷的《生死簿》
陆判给朱尔旦换心
朱尔旦被换下来的那颗心
朱尔旦的好浑家(贤良淑德)
夫妻商量换头之事
陆判带来的美人头
吴御史之女的头
陆判以火焰润笔
换头后的朱尔旦浑家
再来回顾一下威武的陆判
《陆判》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章节,87版《聊斋》拍出了判官爷的神韵。
无论是地府的阴森、书生们的酸腐、判官的威武乃至于人性的拷问,都酣畅淋漓。
判官是地府的执法者,在中国幽冥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传说宋朝的包青天——包拯,白日在阳间做开封府尹,夜晚就在地府做判官断阴狱。
《西遊记》中唐三藏之所以要去取经,也是因为之前唐太宗有一遭下地府的经历。
唐太宗的“十八层地狱一日遊”,侍奉左右的就是著名的崔判官。
民国的大学者章太炎也曾经被地府请去做判官断案。
据章太炎自己的记录,是东岳大帝请他去做冥判的,每晚一睡下便有二小鬼抬轿来接,天明送回。
前后持续月余,章太炎实在感到精力不支,就在门前以黄纸焚烧告假,做判官的事才就此结束。
当然,以上内容多出自稗官野史,我也无从稽考。
我感兴趣的是判官爷手里的《生死簿》。
传说《生死簿》不仅著录了人的阳寿,更记载了人在阳间所有的善行和恶业。
人死以后到幽冥,便依《生死簿》赏罚功过。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有报,如影随形。
人世间的正义往往迟到或缺席,我实在想不出有比《生死簿》更能维护公平和正义的东西。
最后,看完《聊斋》别忘了欣赏第一夫人演唱的主题曲: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顺祝节日愉快!
文章原创,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
文中图片仅做配图
楊簫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