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蒲松龄是一位充满现实关怀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构思奇特,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既包蕴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又与当时的社会民情密切联系,文笔简练,情韵悠长,富有隽永的乡土气息。
现在对聊斋的解读大致有两种,一种沉浸于其中各色传说,完全以故事的角度讲述,比较飘渺;另一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颇为无趣。
这两种都不是我们要的对《聊斋志异》这部经典的解读。
虽然志怪故事是古时流行的文学载体,但是千百年来关于鬼魅妖魔的传说从未断绝,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现代人眼里,志怪小说都是幻想的产物,但实际上大多数故事都有真实的人物、历史背景作为依托。
赵伯陶先生潜心研究《聊斋志异》多年,对作家遣词之用心体察入微,注释力求详尽准确,评点参照中外有关文献,详细地考证了《聊斋》中的风土人情、故事原型,并且修正了原有版本有误的地方,积数十年之功完成《聊斋志异详注新评》,很好地为读者展现了这本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笔者多次听赵老师的讲座,感受非常深刻。赵老师无论是对故事本身的熟悉程度、史料考证的精确程度,还是对故事中的人情人性的把握都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当严谨的考证和详细深入的分析相结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深度被充分挖掘,趣味横生。赵老师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既在其中又在其外。
这次,我们有幸请到赵老师为我们讲解《聊斋志异》孤鬼志怪背后的人性深度。讲座过后一段时间,我们还会跟随赵老师去到蒲松龄故居,穿越千百年时光,回到聊斋故事里。聊斋迷们千万不要错过。
主讲嘉宾:
赵伯陶,年生于北京,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中华书局、文化艺术出版社、《文艺研究》编辑部,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民俗文化研究。已发表论文、书评余篇,著有《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中国文学编年史·明末清初卷》,整理出版有《归有光文选》、《七史选举志校注》、《明文选》、《聊斋志异详注新评》等。
活动时间:9月17日(周六)下午19:00~20:30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