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周三说书聊斋志异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8/24
“三百余辰又一周,团圞笑语绕炉头。朝来不解缘何事,对酒无欢只欲愁。”大约三百年前,也就是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年)的除夕,山东淄川的一户人家里,七十六岁的蒲松龄写了生命中这样的最后一篇文字。正月二十二的早晨,他倚着窗子,正襟危坐,离开了这个让他爱恨交织的世界。留给三百年后的我们的,是一部伟大的《聊斋志异》。很多人解读“聊斋”,走的是两个极端。一类人多以书斋之名来阐释,认为聊斋之“聊”不过是“聊天”之属。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其中大部分都是民间传说,奇闻轶事,引车卖浆者的野老闲谈罢了,故而认为这本书难入庙堂;还有一类人则过分夸大了它的思想性和批判性,或言其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说其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甚至谈到这本书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要生生地把蒲松龄先生塑造成反封建的斗士。这两种说法未免都有点夸张。蒲松龄像礼失求诸野,一直以来,我都更愿意甚至不止一次地引用过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在《批聊斋》一段中的说法:刘:聊斋的头一段呐,(郭:啊)叫《考城隍》(郭:是这段)《考城隍》的头一句是“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郭:哎,是)对吗?(郭:对)头一个字是“予”,(郭:奥,予)予者,我也。(郭:就是我的意思)对了。聊斋的末一段叫《花神》,(郭:花神)花神的末一句是,(郭:什么呢?)“销万古风流之恨”。(郭:嗯)末一个字是“恨”。(郭:哦这是“恨”)这你还不明白?

郭:什么意思?

刘:你看,头一段头一个字是“予”,末一段末一个字是“恨”,搁在一块儿是“予恨”,“予恨”就是蒲松龄啊,他恨!

相声虽然是调侃,但是我却深以为然,至少用“我恨”二字来讲述《聊斋志异》的主旨,“虽不中亦不远矣”。恨的是什么,无非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恨的是自己人生路上一辈子的艰辛与苦闷,恨的是怀才不遇的自己和始终格格不入的时代。于是,越是在科场、文坛不得志,蒲松龄就偏偏越是在写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之“歧途”上走得起劲。那些郁结于心的失败感跟他的天赋之才混合酝酿之后,也形成了一股难以压制的能量,他必须要为它找到释放的出口。于是这“聊斋”之“聊”,也便是“聊以自慰”之“聊”。蒲松龄故居“聊斋”正如王士祯写给他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样的文字,估计是对蒲松龄最好的赞美。更重要的是第三句,点透了蒲松龄的心境和心事。只是不知道看到这首诗时,蒲先生是要浮一大白还是掬上一把辛酸的老泪。闲话少说,还是看一篇书中的故事吧。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疾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宫,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殁。其岳家居城中西门内,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讯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在《聊斋志异》的各个版本中,唯一一篇被蒲松龄自己标注为第一卷第一篇的就是这篇《考城隍》,就像《水浒传》卷首一定要先从“高太尉”写起一样,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往往是作者暗含的东西在其中的,虽然《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但是却有着不逊于长篇小说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聊斋志异图咏》考城隍城隍一职,在神仙的体系之中,算是除了土地之外的民间底层神灵,但是又和土地不同,土地怎么看都是不入流的基层干部,但是城隍却已经步入了仕途。虽然在民间传说中,城隍一职大多是由那些忠诚正直的人死后担任,虽然文中的神仙们也大加赞赏宋焘的才能。但是故事的结尾,却巧妙地笔锋一转,作为一个老廪生,在困顿寒窗的痛苦折磨中突然考中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此时此地应非常高兴才是。而作者偏偏用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的手法,写宋焘不但没有高兴,而是顿首哭泣。宋焘有才有德,比较一下,和蒲松龄这样一位始终在科举中蹭蹬的人有没有几分相似?虽然在《王子安》一篇中,他借异史氏之口评论了那些求取功名,醉心科举的人士,然而,当局者迷,他可以说梦寐以求便是能够步入这一阶层啊。可以说作者在用宋焘孝道的理由,掩盖了自己对科举深深地讽刺。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多年来求功名而无门、往文坛而无路,常常寄人篱下,饱尝人世艰辛委屈的蒲松龄无法潇洒地转身,只能把这些寄托在鬼狐怪谈,荒唐一梦中。《倩女幽魂》剧照看《聊斋志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内心险恶的也许不是那些妖魔鬼怪,花妖狐精,反而是那些像是《梦狼》中的高高在上的官员,披着画皮的人类。这世上既有“不重文章,只重形貌”的“罗刹海市”,也有那“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的不平。相比之下,更可爱的是贪杯的狐友,敢爱敢恨的小倩、反抗淫威的鸦头、生死相随的秋容、善解人意的红玉……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的电视剧《聊斋》的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是啊,无鬼偏说鬼,说仙哪有仙。鬼是心中影,仙是墙上画的饼。此中滋味,欲辩已忘言。《聊斋志异》(文白对照)蒲松龄著孙通海等译中华书局年10月第一版三乐书屋_xiaoji长按识别







































白殿疯早期症状图片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