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网络文学发展20年20部作品的得与失
时间:年3月30日上午
地点: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号幸福集荟书店
主持人肖惊鸿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首席专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
肖惊鸿:大家上午好!今天,让我们用一个轻松的形式,聊一聊网络文学,聊一聊这二十年中有哪些得、哪些失,网络文学究竟应该怎么样,它应该朝向什么样的未来。有请今天到场的几位专家。
李晓亮:大家好!我是阅文集团的李晓亮。
王祥:我是王祥。
肖惊鸿:王祥先生是鲁迅文学院研究员,资深网络文学评论家。
王祥:我是搞评论的吗?不是,我是搞摄影的。(众人笑。王祥现场已经开始“工作”,抓拍了不少照片。)
庄庸:他拍我,拍得像个怪叔叔;拍惊鸿,就拍出惊鸿一瞥。他的眼光是发现美的,但是不适合用在我身上。我是学美学的,我坐在旁边,做他陪衬。我叫庄庸,来自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
肖惊鸿:庄庸老师是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主任。资深网络文学评论家。
何平:我是在南京师范大学教书的。
肖惊鸿:何平老师是南师大教授,在当代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其中网络文学研究非常独到。
肖惊鸿:大家都知道,我们推出了一份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的名单。昨天(3月29日)发布后,社会反响非常大,各家媒体都争相报道,同时各种采访文章也陆续出来。我们这些作为评委的专家学者,内心很是激动,有很多话要说。这二十部作品,我先简单提一下,接下来再请评论家们和大家聊聊。
第一部是猫腻的《间客》,第二部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第三部是今何在的《悟空传》,第四部是阿耐的《大江东去》,第五部是萧鼎的《诛仙》,第六部是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第七部是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第八部是萧潜的《飘邈之旅》,第九部是桐华的《步步惊心》,第十部是酒徒的《家园》,第十一部是金宇澄的《繁花》,第十二部是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第十三部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第十四部是wanglong的《复兴之路》,第十五部是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第十六部血红的《巫神纪》,第十七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八部我吃西红柿《盘龙》,第十九部蝴蝶蓝《全职高手》,第二十部辰东《神墓》。我们一共推选出了20部作品,其中包括现实题材、玄幻题材、历史题材、悬疑题材等等。
今天的形式比较灵活,大家随意谈,先请评论家们说说网络文学20年的这些事——
何平:刚才肖惊鸿把20部作品跟大家说了一下,这里面的作品与非网络文学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网络文学20年”,关于“网络文学”,是庄庸、王祥要说的,我来说说这20年的事。20年前,在座的有人还没出生吧。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惊鸿:请问当中有没有不到20岁的孩子?(有人举手。)
何平:差不多这个岁数。
肖惊鸿:在座的大多应该刚刚出生没多久。
何平:网络文学是特别新的东西,它跟网络普及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与网络的传播,才出现了这种文学现象。二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一种新的文学方式也好,或者文学类型、文学现象,如果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立得住的作品和作家,那么它能不能站住脚就很值得怀疑了。大家都说,这二十年里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远远超过二十部,我们是因为网络文学二十年才选了相对应的二十部。相信这里年轻的孩子们可以在其中找到他们满意的网络文学作品。
去年是中国新文学白话文文学的一百周年。现在不会说用白话写的文学是不合法或者可疑的,也不会提倡我们要用文言文写作。当然今天还有些人用文言文写作,这往往是个人癖好或者高考作文炫技。一般人拿起笔都用白话文写作,但白话文不是一开始就被大家接受的。网络文学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刚开始大家也怀疑这种新兴的网络写作方式,怀疑它能不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白话文学从年左右开始出现鲁迅这样的作家,也是经过大概20年的时间,到30年代中期诞生了一套很重要的书——《中国新文学大系》。那时候对抗的是几千年的文言文传统,他们大概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将白话文学经典化了。
现在谈网络文学,大家往往认为它对应的是纸媒文学。我认为它对应的传统应该是上个世纪初现代文学的传统。昨天大家谈到网络文学二十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年开始来看当代文学,也即所谓新时期的文学。现在你们熟悉的这批五十年代的作家比如余华、莫言、舒婷、格非、刘震云,大概是在年前后,也就是当代文学二十年的时候写出了对他们而言比较重要的作品。
所以,在二十年这个时刻,好好总结一下网络文学,梳理一下发展过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二十部作品,刚才肖惊鸿是按照得票顺序说的,如果她按照时间顺序说一下,整个脉络就更清楚了,能唤起不同代人读网络小说的不同记忆。比如网络小说刚开始的时候,正好是我失去第一份工作开始读书的时候。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县城里教书,因为教得比较郁闷就出来读书。那时正好是网络小说兴起的时候,有榕树下、安妮宝贝、李寻欢、今何在这些作家。
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我们能唤起一种新的阅读记忆。一些年纪大的人会经历一个改变阅读方式的过程——从原来在图书馆的阅读方式转变成在网络上的读屏方式。你们很难想象,我刚开始用电脑写作的时候突然丧失了思维能力,一句话都写不出来,就坐在电脑面前发呆。我今年五十岁了,在我目前人生过去五分之三的时候,网络文学让我换了一种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文学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改变了我们的文学生活,就好像现在的手机阅读一样。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谢谢大家!
肖惊鸿:刚才何平教授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一直讲到了他个人的文学接受史。虽然时间仓促,讲的细节比较少,但仍然让我们很震撼——个人的命运的确是与文学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接下来,我们再请出另外一位专家,接着谈。有请庄庸老师,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审,也是著名网络文学研究专家、评论家。
庄庸:我大致算了一下,今天坐在下面的各位4:10的男女比例,所以我干脆从女性的角度来谈一下。网络文学二十年,这是大家能大概达成一个公约数的概念。这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判断,但有一点最基本的是两性驱动。在网络文学之前,当代文学或者现当代文学从来不会刻意谈女性文学或男性文学。但是网络文学这二十年,基本结构是男频文与女频文的并行架构。
庄庸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
咱们这里可以单谈一下作品。这次入选的《步步惊心》,大概在到年,当时有“清穿三座大山”,就是穿越到清朝、改变历史的女性网络文学中最著名的三部小说,其中一部是《梦回大清》,一部是《步步惊心》,第三部有争议。在网络文学二十年里,男频和女频作为二元基本结构,其背后反映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两性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在我们这次入选的作品中,《步步惊心》就是一部经典作品,它反映的是当时大部分女性穿越文背后的价值观:不管是《梦回大清》中的几个王子争一个女性,还是几个女性争取一个男性,核心价值观都是争爱。穿越文为大众所知是在到年之间,但是它的潮流发源是在到年。再往前追溯,它的鼻祖是席绢的《穿越时空的爱恋》,以及香港言情和日本动漫《天是红河岸》、《尼罗河的女儿》。
与此同时,年左右有一部港剧叫《金枝欲孽》,当时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女性作家。从那时开始,在穿越文后面分化出了后宫文。年,《后宫·甄嬛传》出现,重心从争爱变成了争宠,包括后来的《芈月传》基本上也延续了这个脉络。从争取爱情变成了争取宠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年到年是网络文学的大年,很多重要的价值观在这时候孕育。
这时还有一个作品,年被正午阳光拍成的电视剧《琅琊榜》。、年的时候诞生的两部作品必须提——《琅琊榜》和《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它们在女频文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之前写历史题材的大多是男性视角,但从年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写大历史的女作家,这两部就代表了这种女性写男权宫斗的视角。
从刚才的几部代表作品可以看出一个发展的脉络,从争爱到争宠,再到女性构建自身的历史,想要将自身作为衡量历史的标尺。年的时候,出现了《杜拉拉升职记》,再到年,在女频文中出现了一个起点网的年度作品《庶女攻略》,这是一个更重要的转变。从争爱到争宠,再到女性想要构建自身历史,这个发展路线在小说呈现的现实中遭到了强有力的狙击。《庶女攻略》反映出来的价值观是把老公当老板——所有的温暖、爱情、梦想,为了生存都必须削弱到最低程度,它反映到两性关系的层面上,就是把老公当老板。从到年,女频文里很重要的后宫文、宅斗文基本都体现了这一点。年,有一部作品出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它在18年改编成电视剧。这部作品开始对“把老公当老板”这种价值观进行反思,开始寻找女人的本质,探讨两性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建构。这部作品是一个拐点,当时成为晋江的年度作品。
这时有两个作家值得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