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3日,南山家学高朋满座,大家都期待骆玉明教授为我们带来《中国古典小说选读第二讲:神话、语言、历史记载中的文学因素与小说的关系》。
上一次我们讲了古代小说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小说和我们现在的小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概念是清末形成。志怪和传奇小说这两个系统一直存在,这条线的最高峰就是《聊斋志异》。白话文系统是用口语来表达,主要产生于说书。
从唐传奇开始,人们有意识地将创作小说与艺术结合,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对小说的形成而言,最重要的是故事,神话、历史记载、寓言这都是故事。
故事、史诗与神话从文体来看,故事就是叙述已经发生或者想象中的事件,其价值在于建立一个群体的共同记忆。一旦建立,这就是文化的符号和民族记忆,比如祭祀黄帝。在共同记忆当中,这体现了文化传统和民族价值。一个民族早期的神话和历史故事,往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性格。几乎所有的民族文学最初都起源于神话性的传说故事,史诗是以历史为内容的长篇故事诗,同时兼有文学性和历史性。几乎所有民族的文学都是从史诗开始的,比如《荷马史诗》。
归纳起来,原始神话无所谓发达不发达,它是和人类早期生活密切相关的。因为人类无法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描述一个世界的形象。所有的神话都要包含一种创世的观念,即这个世界是怎么被创造的。世界万物需要一个合理的秩序,而神话是人们理解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一个方式。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让我们不再有强烈地被未知自然支配的恐惧。
中国的神话比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这些都不太可爱,因为人物没有性格。对比古希腊,比如阿格硫斯,为了个人的尊严和道德而战。他和我们的神话就不一样,我们的道德强调的更多是牺牲和忍让,我们不能说哪种更好。这就是中国神话没有被文学化的原因,缺乏人物个人的脾气和性格。
小说与历史记载中国故事和神话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从世界文学的通例来说,鲁迅强调小说源头是从神话开始的,而骆教授则认为中国的小说的源头主要与历史记载有关。
在早期历史里面有很多故事性的东西,很多要素和小说是相近的。比如重耳和勾践的故事,就具有很强烈的故事性。这些构建的故事显示出人性的坚韧。这说明中国历史当中的人物是有生动的情节和个性化的东西,即使文学里没有,历史当中也有。
《史记》的文学性骆教授通过讲《史记》中的人物故事,来告诉我们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功力。
《史记》记载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历史家的严肃性。司马迁重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掌握历史材料的时候,可以将其准确地反映出来。我们现在读《史记》的时候,也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很多人物没有材料,只有传说。因为司马迁要对整个中国历史做一个梳理,不仅仅是一部中国史,他似乎要做一个人类史,因为他同时也写了中国的周边。从遥远的传说,一直写到他面对面的人。
司马迁要写出在这样背景下的人物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读小说的时候你会发现,凡是读上去奇怪的地方,其中一定有深层次的含义。人的幸运完全是偶然的,如果连续撞大运,你会觉得很滑稽。但是不幸是可以叠加的,这却是非常真实。
比如读项羽和刘邦,项羽有个特点,只要他带兵打仗一定取胜,在战场上好像从来都没失败过。所以即使最后失败,司马迁也想让项羽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失败。但如果和平民出身的刘邦对比,项羽在判断力和决策方面就差太远了。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平民出身的人,把利益看得更重。这样的故事让你每次读来,都会仔细考虑你究竟是想做哪样的人物。
这就是《史记》的文学价值,它试图考虑命运和人性的关系。
感谢骆教授,期待下一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往昔文章:
骆玉明:文人清骨与小老百姓的乐呵拧巴在一起
南山分享
骆玉明:因为我们太不完美,所以我们要多读文学
ua
分享到朋友圈
点右上角…分享
南山书房:
01-
/
南山家学:新金桥路30号(由度慧谷)1A号楼4楼西侧单元
01-
/
微博:南山书房_传统文化机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