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一部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大都以虚构幻想,托笔寄意,借花妖狐鬼以讽喻现实,揭发吏治的贪婪,富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中时有流露以至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和封建伦理观念,反映了作品的思想局限,但《聊斋志异》在文学史艺上集志怪与传奇之大成,“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聊斋》的思想意蕴
1,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2,揭露科考的腐败与弊端,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弊
3,揭露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
《聊斋》艺术成就
1,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象
或人或仙,或鬼或狐,无不在极其简洁的描述中表现出鲜明而生动的个性。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又都有鲜明的个性。
2,语言典雅而明快
无论是叙述故事或写人物对话,都极其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小说而能同白话小说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具有白话小说不可能有的独特的魅力,这是蒲松龄杰出的艺术创造。
3,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
《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
4,大胆奇异的艺术想象
奇幻,是《聊斋志异》在艺术描写上的一个突出特色。其艺术想象之丰富、大胆、奇异,在古今中外的小说中,都是不多见的。人物形象多为花妖狐魅、神鬼仙人,他们一般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的环境或为仙界,或为冥府,或为龙宫,或为梦境,神奇怪异,五光十色。他们变幻莫测,行踪不定,常常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飘忽而来,又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飘忽而去。人物活动所产生的种种景象,也是奇幻无比,令人目眩神迷。
5,曲折奇峭、引人人胜的情节艺术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以“文思幽折”为人所称道。没有一篇传世名篇是平铺直叙的。情节的发展,波澜层叠,悬念丛生。而在读完全篇之后,掩卷细想,又感到处处合情合理,在人意中。
乙《儒林外史》《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马二先生虽然迂腐古板,差点上了洪憨仙的当,但在洪暴死之后,马二先生却为他办丧事,表现出古道衷肠。范进中举前境遇可怜,中举后虚伪恶劣。
2,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笔法,采用写实方法,淡化情节,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在细琐的叙述中,通过精心的白描,展现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尔先生游西湖的路线,写他所见所闻,平淡无奇的描写却把这个八股选家愚昧迂腐性格写活了。
3,《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采取不同程序、不同方式的讽刺;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讽刺能够面向现实,挖掘出社会根源,使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社会现实高度统一;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形成悲喜交融的风格(如《范进中举》);作者在讽刺时进行了合理的夸张和艺术的变形,一方面冷静超然,淡然叙事,另一方面又合理夸张、艺术变形;借助于人物言行的矛盾,通过对比来进行讽刺,(如范进岳父对范进中后的态度,梅玖对周进中举前后的态度)。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1,对照法
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的对照: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
2,白描手法
精心恶化人物行动,不动声色地完成讽刺:如严监生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
3,夸张法
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最富特征的细节,将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严监生死前)
《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况为题材,全面描绘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残害,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不仅写了几代文人在科举考试中命运,对科举制度本身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表现了作者改造命运的理想,思考深刻全面。
晶哥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2666.html